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文化

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祝勇新作《故宮藝術史:初民之美》

從故宮出發 探索中華文明源頭的魅力

2022年09月08日09:06 | 來源:北京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從故宮出發 探索中華文明源頭的魅力

  2022年,是作家祝勇開啟故宮寫作的第二十個年頭,他選擇再一次從故宮出發——這一次,他在時間的河流中回溯,帶領讀者走上一段“美的歷程”,去探索中華文明源頭深處的美。日前,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祝勇新作《故宮藝術史:初民之美》,這是一部由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串聯起來的中國藝術史。

  以彩陶為對象

  探討新石器時代中國藝術

  在祝勇看來:“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本身就構成了一部宏大、浩瀚、可視的中國藝術史。無論從橫向上,還是縱向上,故宮文物都建構起中華文明的宏大體系,成為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未曾斷流的物質証據。”《故宮藝術史:初民之美》是這個龐大的寫作計劃的第一卷,以故宮博物院所藏彩陶為對象,探討了新石器時代的中國藝術。

  他直言:“很多朋友、游客到故宮去參觀,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到故宮的建筑上面,在宮殿前面照相發個朋友圈。可能有很多朋友並沒有注意到,故宮本質上是一個博物院,裡面收藏著大量的文物。”

  傳播傳統文化

  運用文學的手法打通藝術

  祝勇試圖“以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為依托,在那些零零散散的文物之間尋找線索,去構建中華民族的藝術史,去梳理總結我們祖先對美的探尋,去把握我們民族的精神流向”。在他看來,“一件件的文物,是指引我們回到過去的路標,是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故宮藝術史》可以視為祝勇推廣故宮文化、講好故宮故事的又一次努力。無論是書寫故宮,還是站在更大的視角上書寫我們的文明史,祝勇都試圖精心建構一座歷史宮殿,以自己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恢復當代人對傳統的感受力,重新展現中華民族歷史深處與文明源頭的魅力。

  祝勇曾說:“我很幸運,能在故宮博物院工作,並把故宮當作我一生的寫作資源。對故宮的書寫,給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角度,去回看我們民族的歷史,回看我們幾百年,甚至幾千年走過的路。”

  近些年來,祝勇一直努力用自己的方式推廣、傳播傳統文化。他從故宮館藏入手,運用文學的手法打通藝術、歷史與人生,以扎實的藝術與歷史功底,用散文筆法引領讀者進入恢弘的古典藝術世界。縱橫千年,意蘊悠長,既有豐富的文史材料,又有作家獨特的性靈趣味,做到了知識性、可讀性與審美價值的兼顧。

  延伸

  “故宮濃縮了中華8000年文明史”

  故宮博物院總共收藏著超過一百八十六萬件(套)的文物,這些可移動文物,分為陶瓷、玉石、青銅、碑帖、法書、繪畫、珍寶、漆器、琺琅、雕塑、銘刻、家具、古籍善本、文房用具、帝后璽冊、鐘表儀器、武備儀仗、宗教文物等,共二十五大類六十九小項(不包括建筑)。在全國國有文博單位館藏珍貴文物(一、二、三級)中,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珍貴文物約佔41.98%,而故宮博物院的文物,又呈倒金字塔結構,一級文物最多,二級次之,三級再次之。所以有人說,故宮文物,幾乎件件是國寶,這算不上夸張,因為每一件文物都是不可替代的。

  從時間上看,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上迄新石器時代,跨越了夏、商、周、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遼、西夏、金、元、明、清等中國古代王朝,又歷經了20世紀的歷史風雲,一路抵達今天。因此,故宮博物院第五任院長鄭欣淼先生曾說:“故宮是一部濃縮的中華8000年文明史。”

  北京青年報記者 張恩杰

(責編:彭茜、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