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從一家企業窺探“華蓥建工”的崛起之路

2022年07月26日10:26 | 來源:廣安在線
小字號

原標題:從一家企業窺探“華蓥建工”的崛起之路

作為四川省首批20個“川字號”特色勞務品牌的“華蓥建工”,自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誕生了眾多享譽國內外的企業,被業界稱為四川建筑產業的“華蓥現象”。

  川東電力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川東電力)是“華蓥建工”的重要企業之一,該企業已成為“華蓥建工”的一顆閃耀“明珠”,它的發展歷程從一定程度上詮釋了“華蓥建工”的發展崛起之路。

  把項目做成行業標杆

  1983年,當兵回鄉的華蓥市明月鎮白鶴咀村青年黃富彬,拖著簡單的行囊,開始了外出闖蕩生涯。

  長白山是黃富彬職業生涯的第一站,在山區從事電力工程架線施工,就連他自己都沒有想到,從此與輸變電行業結下一輩子的“奇緣”,並成為川東電力的創始人之一。

  “起初的幾年,主要是隨工程隊到處奔波,哪裡有工程就往哪裡跑。”黃富彬說。

  在短短幾年時間裡,黃富彬先后輾轉吉林、山東、浙江、湖北等地從事輸變電線路工程建設,他也從一名小工,成為施工隊副班長、班長。到1990年,黃富彬來到廣東之時,他已有了一支自己的施工隊伍。

  “文化不高、歲數不大,但是在工程技術方面,絕對不亞於一名專業工程師。”這是當時廣東輸變電業界對黃富彬的評價。

  憑著“干一行就要專一行”這樣朴素的執念,黃富彬在土建、鐵塔組立、導線架設、質量安全監管等輸變電工程領域探索出一套獨特的經驗。特別是在一些重大工程規劃設計過程中,甲方負責人多次要求設計人員先咨詢黃富彬的意見。

  “由於輸變電工程屬於大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建設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稍微有點疏忽、錯誤,都會給整個電力系統的運行造成巨大影響,可以說每一段線路、每一個零件都關乎電力系統的安全和穩定運行。因此,對於每個項目,我們都嚴格按照行業標准的要求規范建設,確保萬無一失。”黃富彬稱。

  正是因為黃富彬對工程建設和質量監管方面有著近乎苛刻的要求,黃富彬逐漸在廣東輸變電業界樹立了良好的口碑和權威,並帶著一批華蓥建筑人在廣東扎下根來,為后來成立川東電力集團有限公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川東電力承建了國家“西電東送”戰略重點工程——吉泉±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世界上海拔最高、海拔跨度最大、自然條件最復雜的輸變電工程——藏中電力聯網工程,世界上第一條±800千伏特高壓多端柔性直流輸電工程——烏東德電站送電廣東廣西特高壓多端直流示范工程等多個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輸變電工程。

  企業信譽是發展的基石

  “電力工人長期背井離鄉,工作大都在荒郊野外,作業總是‘上天入地’,他們就是為了多掙點錢,回家改善家人的生活條件,所以不管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不能拖欠農民工工資。”從領著工人成立施工隊做小工程,到后來成立公司承包數億元的工程項目,黃富彬都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

  電力工程施工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但從不拖欠農民工工資是黃富彬和川東電力長期堅持的原則。有時工程款未及時到位,公司就通過墊付的方式及時支付,保証按時發放農民工工資。實際上,川東電力的工人大都是黃富彬從家鄉帶出去的,有的已經跟隨他長達二三十年之久。

  黃富彬坦言,讓他終身難忘的是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了總包方的資金鏈,而川東電力的資金早已墊資到工程設備中。無奈之下,黃富彬隻得硬著頭皮向銀行抵押貸款來支付農民工工資。

  2008年,我國南方發生大面積冰雪災害,大批電力設施遭到嚴重破壞,在這樣嚴重的形勢下,黃富彬在事前沒有談一分錢酬勞的情況下,盡最大力量動員工人參與到抗冰搶險工作中,為奪取冰雪災害的最終勝利打下了堅實基礎。

  “質量對工程建設企業來說就是立身之本,而信譽就是企業發展的基石。”黃富彬坦言:“甚至可以說,質量和信譽比我的生命還重要。”

  黃富彬等老一輩電力人的理念也深深影響著川東電力的每一個人。2018年從國外留學歸來的90后黃欣欣,接下了川東電力發展的“接力棒”,而公司的核心生產經營理念同樣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比如,雲南省貢山縣獨龍江鄉群眾脫貧工作,我們企業在獨龍江鄉35千伏聯網工程建設中詮釋了我們視企業的信譽勝過一切的理念。”黃欣欣說。

  原來,獨龍江鄉35千伏聯網工程被稱為翻越高黎貢山雪線、最高海拔4000米的“電力天路”,川東電力承擔該工程二期第七標段建設,雖然在前期工程規劃預算中,基本掌握了工程超大施工難度的情況,但因為85%的施工區域在高黎貢山原始叢林無人區,許多先進技術用不上,隻能靠人力,導致實際支出遠遠超過中標價,但川東電力卻沒有因為虧損而耽誤工期和放鬆對工程質量的監管。

  “不能因為我們虧損了就不履行合同義務,再說能夠為國家發展建設作出一份貢獻,我們也感到無比榮光和自豪。”黃欣欣坦言。

來源:廣安日報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