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時政

關注多元化需求 青年友好型城市不是千城一面

2022年07月20日08:57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關注多元化需求 青年友好型城市不是千城一面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也是城市的未來。今年4月,中央宣傳部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開展青年發展型城市建設試點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從規劃環境、教育環境、就業環境、居住環境、生活環境、健康環境、安全環境等方面入手,讓城市對青年更友好,讓青年在城市更有為。

  青年發展型城市一定是青年友好型城市,因此要著力滿足青年在學習、生活、工作、住房、消費等方面的需求,打造與青年發展相適應的城市公共服務空間與設施,使青年感受到城市帶來的歸屬感和獲得感。《意見》認為,近些年來“更好滿足青年多樣化、多層次發展需求的政策環境和社會環境不斷優化”,青年發展型城市也呼之欲出。

  隨著90后、00后步入職場,新青年的需求也日益多樣化,並對城市發展和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作為互聯網原住民,新時代的青年多數是獨生子女,成長的物質條件相對優渥,對國家發展的信心高漲,並對自我發展有更高期待。這些方面的特征使他們明顯有別於70后和80后,對城市的各方面期望也更加多元化。

  在選擇未來發展城市時,青年最關注的是就業機會和生活成本,這是尚處於成長期的青年最看重的因素。此外,青年比較關注的還有教育政策、落戶政策、產業發展、經濟水平等方面,它們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青年對城市的預期。

  安居才能樂業,隻有切實解決了青年面臨的住房、就業、教育、婚姻、教育、環境等方面的普遍困難,才能為他們的拼搏奮斗免除后顧之憂。近些年來,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戰略日益受到各地政府重視,越來越多的城市參與到“搶人大戰”中,紛紛開出誘人的條件和政策,希望吸引和延攬優秀青年安家落戶。城市追求高質量發展,數字經濟、知識經濟和綠色經濟蓬勃發展,既為青年創新創業創造了大量契機,也使城市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對於青年而言,城市愈加宜居宜業,越來越多的青年有了一展才華的舞台。

  過去,一些在大城市工作的青年,租住在城市遠郊,每天要花費大量時間通勤。如今,隨著許多城市在住房、交通等公共服務領域的大力投入,青年對城市的認同感也越來越強。去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的意見》印發,強調要解決新市民、青年人等群體的住房困難問題,完善以公租房、保障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系,使青年在城市“居者有其屋”。

  與此同時,城市追求高效能治理,致力於打造高效便捷的智慧城市,也能使青年的生活工作從中受益。各地著力通過“一網通辦”“一網統管”等加速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不斷提升青年的生活便利度。“一刻鐘政務服務圈”、網上辦、不見面審批等一系列放管服改革舉措放大數字紅利,使越來越多的青年可以在城市享受高品質生活。

  青年更看重工作與家庭的平衡,也希望在立業的同時成家。青年家庭在落戶、生育、教育、醫療等方面有一系列需求,需要城市有關部門按需匹配。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十四五”新型城鎮化實施方案》,提出要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並按常住人口保障基本公共服務供給。這將有助於推動城市強化各類公共服務的普惠公平保障,滿足不同青年群體的多元化需求。

  青年樂於進行高品質的文娛消費,也期待在城市中有更豐富的文化消費體驗。近些年,很多城市都在打造商業綜合體,大力發展夜間經濟,為青年提供休閑娛樂和社交文化空間。博物館、咖啡館、網紅餐廳、實體書店等城市文化場景不斷推出,豐富多彩的城市文化氛圍和夜生活空間,使青年可以在緊張工作之余放鬆充電。

  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沒有一定之規,也不應千城一面。無論是超大城市還是中小城市,都可以走出特色化發展新路。對於城市而言,隻有抓住契機,不斷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多站在青年的角度和立場審視“城市病”,營造適合青年發展的環境,才能吸引更多青年與城市共同成長。建設青年友好型城市涉及多個領域和部門,特別要加強跨部門政策協調,為青年提供更加高效、精准、定制化的公共服務,使他們能夠真正感受到城市治理的溫度。

  (馬亮)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