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扛黨建旗走科技路 四川省腫瘤醫院探索醫院高質量發展

劉海天
2022年07月18日09:0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黨建指引方向,科技引領發展。醫療工作者的天職是解除患者的痛苦,促進社會建設健康發展、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指數。四川省腫瘤醫院的醫護人員們,扛黨建旗、走科技路,努力探索一條服務患者的創新發展之路。

黨建+醫療 提升群眾幸福感

高質量發展的成色,取決於群眾的滿意度。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醫院黨委始終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落腳到讓患者滿意上,不斷提升醫療水平。醫院黨委以學科人才建設為重點,挖掘創造力,提升醫院競爭力。

四川省腫瘤醫院黨委書記易群。四川省腫瘤醫院供圖

該院將院內學科分為優勢、重點、發展、培育學科進行分級管理,以優勢學科引領,形成學科集群。目前,醫院腫瘤科成為國家級臨床重點專科,醫院建設的省醫學重點學科從2000年的1個增加到2020年的14個,包括放射腫瘤學、頭頸腫瘤外科學、婦科腫瘤學等12個甲級重點學科,其中放射腫瘤學建設了該院首個四川省重點實驗室,實現了醫院臨床、醫技和基礎研究全覆蓋。

醫院黨委書記易群介紹,為不斷加強干部、人才隊伍建設,院黨委牽頭開展“領航計劃”,通過“川腫雲課堂”進行思想和業務學習。在線上會議系統裡,會邀請國內臨床、管理、黨建等各領域專家、大咖通過視頻講黨課、學業務。職工們在這樣的機制下,掀起思想學習和業務研究的熱潮。

全院職工堅持“黨建先行”理念,抓黨建強業務、抓黨建優服務、抓黨建惠民生。通過黨建引領,在科研項目突破、醫療隊伍建設上做深走實,不斷提高服務力,最終讓群眾享受優質的醫療服務。

該院外科中心副主任、婦科腫瘤科中心主任張國楠深知黨建+業務深度融合的重要意義。他21歲來到醫院,已經努力工作了37年,造福了很多患者及家屬。作為一名醫生,張國楠兢兢業業恪盡職守﹔作為一位書記,他非常重視做好科室黨建工作。“黨建引領非常重要。實事求是是黨的作風,也是醫學的作風。醫生要相信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病人的情況,不能只是看檢查報告。因為病人才是最真實的存在,病人的綜合情況更需要掌握。”

科技賦能 助力醫院高質量發展

“穩定、清晰、靈活是達芬奇機器人的優勢。”近日,四川省腫瘤醫院外科大樓廣場前,“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健康中國行”科普患教活動吸引了不少患者和家屬的注意。大家駐足旁聽,了解與自己息息相關的醫療健康知識,探索更有希望的治療方案。

四川省腫瘤醫院院長林桐榆致辭。四川省腫瘤醫院供圖

四川省腫瘤醫院院長林桐榆介紹,當前全國各行業的智能化浪潮風起雲涌,以智能機器人為代表的尖端技術及產品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產與生活方式。自2021年7月該院開展機器人手術至今,已完成500余例高難度的達芬奇機器人腫瘤手術,開展量居國內前列。患者受益顯而易見:精准微創出血少、術后恢復快。

現在醫生一邊觀察顯示器裡的情況,一邊通過機械臂控制器對人體某些部位進行微操手術。“顯示器有10倍放大功能,能夠清晰顯示創口附近的情況﹔機械臂可以旋轉540度,可以根據需要靈活控制,使解剖部位更精准。”四川省腫瘤醫院業務副院長廖洪演示著達芬奇手術機器人,“這樣外科醫生操作起來就更加精細、腹損傷就更少,從而保護更多的重要神經血管。”

為“達芬奇科普大使”頒發証書。四川省腫瘤醫院供圖

達芬奇手術機器人的戰績僅僅是一個縮影。四川省腫瘤醫院早在2018年就成功入選國家“疑難病症診治能力提升工程”項目庫﹔醫院數字化手術室、腫瘤生物樣本庫、術中放療系統、賽博刀放射外科治療系統、核磁加速器等先進醫療、科研設備相繼投用,成功開展全國首批、西南首例CART-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細胞免疫治療,西南首台質子治療系統亦在該院天府院區建設當中,各項領先腫瘤診療技術陸續開展,醫院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培養激發人才活力 筑牢創新基石

高素質的醫療人才隊伍是醫院的核心實力。“達芬奇手術機器人設備很先進,但醫生才是手術工作的靈魂。人,才是決定因素。”

四川省腫瘤醫院堅持“強服務、重培養、抓引進”的方針,重視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人才的培養與發展,特別是在出國進修、職稱晉升、專家推薦等方面充分給予政策、改革機制,形成了一大批醫院培養的國家級、省級知名專家。

面對日新月異的醫療技術,實現高質量發展關鍵在哪裡?易群語氣篤定,“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這一直是院黨政班子的共識,包括醫療技術、科研攻關、管理模式等都需要創新。這些創新的基礎來自於臨床和管理實踐,在實踐中遇到問題、激發創新、解決問題。”

即將竣工投用的四川省腫瘤醫院天府院區。四川省腫瘤醫院供圖

即將竣工投用的四川省腫瘤醫院天府院區內部。四川省腫瘤醫院供圖

即將竣工投用的四川省腫瘤醫院天府院區內部。四川省腫瘤醫院供圖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四川省腫瘤醫院第一個抓手是建立單病種多學科的診療模式。“如果一個腫瘤病人不做多學科就容易單一治療,甚至於走偏,那麼這些患者到底是需要手術、放療還是化療。”林桐榆談到,腫瘤的個體化因素非常強,通過多學科團隊來制定診療方案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治療效果。第二個抓手則是創新“醫防融合新模式”。“科研和理論是頂層、治病是中層、防病是底層,防、治、研相結合,形成梯隊。”為此,四川省腫瘤醫院通過腫瘤專科聯盟形式,促進醫療資源有效下沉,帶動區縣醫院腫瘤診療服務能力提升,建立起全省癌症大數據監測平台,運用“互聯網+”思維搭建起覆蓋全國多數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精准“雲放療”平台﹔新建四川省腫瘤研究所2000平方實驗室,建設四川省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四川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電子科技大學腫瘤醫工研究院、成都中醫院大學中西醫結合腫瘤研究院等多個科研平台,建成容納500萬份標本的西部最大腫瘤生物樣本庫。通過致力於提升“治、研、防”三個能力,推動癌症防控工作向防、篩、治、管、研的全周期服務延伸。

四川省腫瘤醫院醫護人員在黨建引領下,正不斷探索更多的進步技術,造福於廣大患者群眾。機器沒有感情,醫者卻有仁心,醫療事業的發展靠的是千千萬萬的醫療工作者。扎實有效的黨建,讓醫護的潛力更發揮,讓職工的干勁更鼓舞,歸根結底有利於人民群眾的健康事業。

(責編:羅昱、薛育建)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