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公路生態環境 四川有了科研平台

王眉靈
2022年07月20日08:28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公路生態環境 四川有了科研平台

  近日,四川省公路生態環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這是我省首個公路生態環境科研平台,獲得了省科技廳認定。該平台的誕生,將給四川公路建設發展帶來什麼?

  為何建?

  工程中心以四川省公路設計院公司為依托單位,四川大學、四川高速公路綠化環保開發有限公司和西華師范大學3家單位共建。

  作為四川公路建設的主要技術力量和科技排頭兵,四川省公路設計院公司是省內最早開展公路生態環境領域工程技術咨詢和科研的單位。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設計了省內第一處高速公路聲屏障——成綿高速八角中學聲屏障,隨后,又打造了川九路、成南高速、西攀高速、雅西高速等生態環保典型示范工程。

  既然早已開展公路生態環境研究,緣何又要新成立工程中心?

  “主要是公路建設發展的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工程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大環境來看,綠色發展、實現“雙碳”目標是高質量發展新要求,公路建設面臨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與資源開發利用融合發展等新課題﹔從四川實際來看,四川公路特別是高速公路正往盆周山區、干熱河谷等生態脆弱區延伸,衍生出系列新問題。“既有的技術、手段無法解決這些具體難題,需要聯合相關單位進行科研,推動交通運輸行業發展。”該負責人說,工程中心是個科研平台,將聚焦公路生態環境,就行業面臨的重大、關鍵以及共性問題,進行創新性研究,並將成果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上,提升我省公路交通行業生態環境保護水平。

  研究啥?

  翻開工程中心的在研項目匯總表,10余個項目羅列其上,包括“重大工程受損生態系統修復技術構建與示范”“高原山區道路交通建設生態環保與修復技術研究”“川西高原生態脆弱區高速公路建設環境保護技術與管理體系研究”等。

  2020年10月,交通運輸部批復了我省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確定的試點任務中就有“高原山區公路建設創新”及“推進交通與旅游文化融合發展”。切合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工程中心發展方向主要為綠色低碳、生態景觀、污染防治、水土保持。

  “‘川九路’災后重建關鍵技術研究及推廣示范應用”研究將於年內完成,該研究將解決生態脆弱區公路建設生態保護和修復、公路交通文旅融合發展等技術難題。該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2017年“8·8”九寨溝地震后,我省對川主寺至九寨溝公路進行了重建,並以新川九路項目為依托,對川西屏障區工程受損生態系統修復進行了科研和實驗。物種恢復篩選了21種沿線邊坡植物,這些植物自然生長,成為路邊美麗景觀,且后期幾乎不用人工管護。創新運用的工程技術,都可以在生態脆弱區“復制”。

  在我省第一條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高速公路——久馬高速,相關科研在深入開展。“這裡的草甸經數百年形成,做好對草甸的保護,就是對川西高原原生態環境的保護。”該項目負責人介紹,高原草甸的移植及保護已有重大突破,在生態施工、移植技術、保護方法等方面已取得專利。目前,正在對高原高速公路的環境保護和水土保持進行系統性研究,將形成有操作性的“技術指南”。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眉靈

(責編:袁菡苓、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