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人事

代表之聲

2022年07月07日07:0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武漢市考察時強調,“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取得更大進展,不斷提升我國發展獨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產業”。圍繞這一主題,記者採訪了4位全國人大代表,請他們談談意見建議。

  ——編 者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保定市委書記黨曉龍:

  厚植高精尖特企業發展土壤

  適應和引領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發展動力。地方黨委政府要厚植創新土壤,瞄准企業這個創新主體,在各行業、各領域培育更多高精尖特企業。

  走高精尖特之路,既需要企業自身的科技攻關,也有賴於地方部門充分發揮主動性,建立有利於企業創新的體制機制,提供企業創新發展所需的精准服務,綜合運用財政、稅收、土地、人才等政策,支持企業發展,推動科技創新體從分散走向凝聚,形成更具競爭力的創新集群。

  從長遠看,地方黨委政府要關心重點行業企業的發展,編制關鍵技術領域攻關清單。要持續提高研發經費投入,加大科技創新的激勵力度。要營造有利於創新人才發光發熱的舞台和環境,充分發揮“人才直通車”等人才政策優勢,把“招才引智”與招商引資、項目建設、產業發展等中心工作同部署、同推進。

  (本報記者 史自強採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工商聯副主席、海特集團董事長李飚:

  推動民營科技企業創新發展

  推動民營科技企業創新發展,對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提升民營科技企業創新能力,有利於推動區域創新和特色經濟的形成與發展,在促進技術創新、產業轉型升級上發揮示范作用。

  作為創新領域主力軍,民營科技企業要通過在高新技術領域的創新突破,提高國際競爭能力,助力我國科技產業健康發展。

  企業要明確技術主攻方向,專注實業、聚焦主業,拿出“十年磨一劍”的毅力,強化引領性科技攻關,在人才和技術儲備、自主創新上下更大功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一體化創新機制。要著力突破戰略性、前瞻性領域關鍵核心技術,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持續助力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將自身發展融入到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闊征程中,踐行“科技強國、實業報國”的使命擔當。

  (本報記者 王明峰採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集團家用空調事業部創新中心主任李金波:

  讓科技工作者發揮更大作用

  科技工作者是科技創新的關鍵環節。我們要著力培養和使用一批政治過硬、具備現代化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隊伍和創業團隊,為科技創新發揮更大作用。

  助力企業創新創業,要求科技工作者不僅要有創新的意識,還要有創業的主觀能動性。要敏銳發現產業鏈中的重點、難點和突破點,把握產業和產業集群發展的未來,有針對性推動高端制造核心零部件和關鍵材料突破,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獨有技術﹔要依靠市場和產業鏈伙伴協同創新,借助基礎零部件、基礎軟件、基礎材料的市場機制來“自主補鏈”,填補產業鏈技術空檔,共同發展。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長期工作在產業鏈的“隱形”工程師,社會關注度比較低。應在全社會營造一種了解、重視工程師的氛圍,讓工程師成為創新發展的“明星”,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貢獻力量。

  (本報記者 李 剛採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工業大學材料與制造學部教授秦飛:

  用好人才評價“指揮棒”

  加強高水平科技人才隊伍培養,對建設創新型國家、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至關重要。培育造就一批高精尖特、技能型、復合型的高層次科技人才,需要齊抓共管、多措並舉,為更多千裡馬競相“奔騰”創造良好條件。

  完善人才評價制度基礎改革。目前,亟須加強完善對企業科技人才的評價體系和支持項目,將“破四唯”和“立新標”相結合,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用好人才評價“指揮棒”。

  鼓勵高校教師到企業開展科研活動。設立專項科研項目,充分調動高校和企業的積極性,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既可以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又有利於教師豐富和提升實踐能力,做到“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

  (本報記者 亓玉昆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07日 18 版)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