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成都青白江活躍著一支“編外”科普生力軍

王凡
2022年07月06日13:37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葡萄架下的菌子。青白江融媒供圖
葡萄架下的菌子。青白江融媒供圖

在成都市青白江區的科技戰線上,活躍著一支“編外”生力軍——老科技工作者協會。他們常年奔走於田間地頭、城區街道、工礦企業,傳技術、送信息、抓培訓、搞服務,在實踐中勾畫出一道美麗的“夕陽紅”。

據悉,青白江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成立於2010年12月,現已發展會員147名,會員主要是各行業離退休的老科技人員、老教師、老醫生和老文藝工作者。他們在退離工作崗位后,沒有選擇享清福、安度晚年,而是在“新”的崗位上大顯身手,真正實現了“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

組建8個“科普基地”

助推農業發展和鄉村振興

長期以來,這些專家們活動在農業第一線,開展科技服務,為農業發展,為鄉村振興,發光發熱,奉獻余熱。

眼下正是葡萄大量上市的時節。在城廂鎮十八灣村青白江綠土地家庭農場裡,一串串令人垂涎三尺的葡萄挂滿枝頭,等待著大家去採摘。農場主徐福基望著滿園的葡萄,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今天,徐福基的農場也迎來了三張熟悉的“面孔”——青白江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的農業專家施尚澤、劉富光和賈瓊章,他們又來給農場把脈問診、傳經送寶了。

施尚澤,原四川省農科院經濟作物研究所所長,是農作物遺傳育種及耕作栽培方面的專家,他帶領老專家們經常深入到徐福基的農場裡,手把手地傳授農業科技知識,一來二往,與徐福基便成了熟人。

大棚裡葡萄架下,71歲的施尚澤顧不上天氣炎熱和徐福基一邊仔細觀察葡萄的結果情況,一邊查看有無病害需要處理,不一會兒汗水就順著他的臉頰流了下來。

據徐福基介紹,他與青白江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的專家們結緣於2013年。打那時起,專家們就一直關注農場的葡萄產業發展。從葡萄發芽、整枝到疏蕾、疏花、疏果,再到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治等,老專家們不放過任何一個生長環節,在技術管理上進行悉心指導。

經過反復研究試驗,專家們在總結過去葡萄園管理技術的基礎上,改進形成了“三打、三剪、三疏”的增產提質技術,即“打老葉,打贅芽,打頂尖﹔剪無效枝,剪無效花蕾,剪老技條﹔疏蕾,疏花,疏果”,使得葡萄果大、果亮、果豐滿。

2019年,青白江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在農場開展了葡萄果園管理的改進、完善和提高應用技術示范20畝,示范結果比常規技術增產5-8%。2020年,農場正式被納入區老科協科普示范基地,進一步擴大了示范應用范圍,面積約50畝。

除了管理技術的提高,青白江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還提出在冬季葡萄架下種植菌類,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經過5年的試驗示范,獲得成功。目前,該農場50畝葡萄年產值可達170一225萬元,食用菌15畝年產值可達52.5萬元以上。葡萄種植園綜合利用,葡萄+食用菌年畝產值可達7—8萬元以上。

“這樣的耕作方式,充分利用了土地和時空,提高了土地復種指數,增加單位面積效益,實現葡萄園+食用菌錯季雙豐收,提高了農場的經濟收入。”徐福基表示。

敢為人先、打破常規,突破現狀、挑戰未來的創新,是時代發展所需要的一種精神。

2020年,青白江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在另一個科普示范基地裡,指導中航安盟四川省分公司成都中心支公司開啟〝魚——菌水旱輪作〝的生產模式,經過3年的試驗也取得了成功,目前進入中試和應用階段。

這種方式,就是利用魚塘清理休養期的土地種植羊肚菌,實現了養殖業水田綜合利用,增加了農民收入。該“魚塘羊肚菌種植系統”於2021年1月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頒發的《實用新型專利証書》﹔2022年得到成都市老科協的大力支持,正籌備申報2022年成都市農業科技創新項目。

據悉,截至目前,青白江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已在全區組建了8個“科普基地”,開展38個新品種、16項新技術的試驗示范均獲得成功,其中3家獲市級科普基地﹔組建2個市、區老科協“支農助農聯系點”,專業種養大戶22家,家庭農場、涉農企業16家均獲得國家、省、市、區政府支助﹔聯系工業企業5家,獲得實用新型專利5項,科技支助項目6項。

“先進、簡潔、實用、環保、安全、高產、高效、值得推廣,青白江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充分發揮了科普基地的示范作用,為全區農業產業發展起到了較好的示范和和引領作用。”區科協主席任濤表示。

面對面宣傳和培訓

讓科技信息服務“千家萬戶”

“水稻、玉米如何實現高產、高效?”“春、夏、秋、冬四季如何管理大棚蔬菜?”……在區科普宣傳活動中,老科技工作者協會設立的“咨詢點”前,擺滿一摞摞內容豐富的科普資料。老科技工作者面對面地向群眾講解、宣傳科技知識。

為加強新技術、新產品推廣,促進農民增收致富,青白江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組建以協會專家為基礎,邀請省、市有關專家為補充的宣講團隊,先后在城廂、清泉、福洪等鄉鎮(社區、企業)開展“論前沿科技發展,引領社會科技進步”“社會發展之現代農業,必須依靠科學技術”“創新驅動現代農業發展,助推城鄉一體化建設”等專題講座和學術報告12場(次),發放科普讀物4700本,累計參會人數3578人。

青白江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還組織農業專家在青白江區多個鄉鎮和涉農企業,開展“農作物秸稈綜合開發利用”“食用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稻田科學養魚技術”“川惠特種山豬健康養殖技術”“現代優質葡萄栽培技術”“川明參栽培技術”“無公害蔬菜標准化生產技術”等實用技術培訓會,發放技術資料5739份,培訓人數達14639人,涵蓋青白江所有食品加工企業、農業協會、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以及種養殖大戶。

辛勤耕耘換來收獲的果實。青白江區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的黨員、會員受到國家、省、市、區等各級表彰33人次,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優秀老科技工作志願者等不斷充實著這支隊伍。協會從2012年至2021年,連續10年獲得市老科協“先進單位”稱號。這支一往無前的“勁旅”,用智慧和汗水,讓一項項科研成果新技術落地生根、開花結果,讓一一個個科技示范基地瓜果飄香,一群群勤勞朴實的農民收獲希望和夢想。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