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孫三代鐵路人 傳承還將繼續

盡管已過去一年半,但李治剛依然記得“高光時光”那一天的種種細節——
2020年12月24日,在成渝高鐵開通運營5年之際,線路迎來全面提速,時速從300公裡提升到了350公裡。
當天早上,首趟G8608次復興號動車組從重慶沙坪壩站出發,駛往成都東站,全程62分鐘,再次刷新了成渝兩地的時空距離。
時年43歲的李治剛擔任了這趟值乘任務。列車出發前,他坐在駕駛室,內外滿是拍照的乘客,他拿起手機給父親李國方發了一條信息:“爸,我准備出發了。”
在李治剛這位“鐵三代”看來,成渝鐵路505公裡的距離,從爺爺那一輩13個小時的顛簸,到兩個小時的快速通行,再到1個半小時,再到62分鐘,成渝兩地的時空距離越來越近,李治剛也見証了真正的“雙城生活”。
“鐵一代”
拉響成渝鐵路列車第一聲汽笛
在按響嘹亮的汽笛那一刻,李治剛想起了爺爺李鴻升。李鴻升是成渝鐵路第一代火車司機,也是全國鐵路勞動模范。
1952年7月1日,成渝鐵路開通,被選為剪彩車司機的李鴻升激動不已。那輛車的車號是3859,早上10時,隻見揚旗下垂,值班員舉起綠色信號旗,李鴻升拉響成渝鐵路列車第一聲汽笛,火車緩緩駛出重慶站。湛藍的天空下,冒著白色煙霧,氣勢磅礡的鋼鐵身軀,從起伏壯闊的山城,奔向一望無際的成都平原。
當時的牽引機車是MK1型蒸汽機車,跑完505公裡的成渝鐵路全線需要13個小時,每天隻有一趟載客列車往返。
成渝鐵路開通當年,李鴻升一家就在重慶扎下了根。
“鐵二代”
從蒸汽機車開到電力機車
復興號列車開行后,李治剛專程帶著一家人乘坐列車去了一趟成都,感受高鐵速度。
說到鐵路的飛速發展,父親李國方感觸頗深。“當時我們那個條件,和現在簡直沒得比。”李國方說,“我做夢也沒想到有一天火車的時速能達到350公裡,重慶到成都隻要1個小時。”
作為“鐵二代”,李國方也開過蒸汽機車,“運行、指揮全靠人工”。蒸汽機車看起來吞雲吐霧、非常神氣,司機工作卻是相當枯燥,面對操作台上數十個大大小小的按鈕,巨大的轟鳴,在狹小的駕駛室裡,哪怕面對面說話也要靠吼。沒有無線電,全靠眼睛看。
上世紀九十年代,李國方開上了內燃機車,再不用像蒸汽機車那樣費力鏟煤了。不久,他又開上了電力機車。電力機車牽引力變大了,線路復雜、電器設備多,經過嚴苛的考核后才能上崗,當時最先進的韶山3B型電力機車可以拉4000噸貨物列車。
“鐵三代”
駕駛復興號飛馳在成渝間
“我從父親手上接過棒后,就一直在成渝兩地之間值乘列車,從‘綠皮車’到動車,經歷了速度等級的提升,見証了兩地時空距離越來越近。”李治剛值乘成渝區段已有23年,作為成都局集團公司重慶機務段的一名火車司機,李治剛從小就在鐵路邊長大,是名副其實的“鐵三代”。
李治剛駕駛過的列車多達十多種型號,2015年成渝高鐵開通時,他是第一批時速300公裡動車組司機中的一員。2020年12月24日,成渝城際鐵路提質改造,列車最高運行時速達350公裡,李治剛再次擔當復興號首發司機,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持續賦能。
新一代
傳承著同一個夢想
李治剛家中還有一個特殊的物件兒,那是爺爺留下來的一塊歐米茄牌懷表。
在蒸汽機車時代,車上沒有鐘表,要准確地發車、運行,全靠這塊懷表。后來,這塊懷表傳給了父親,父親又傳給了他。
這是一個祖孫三代都是成渝鐵路司機的家庭,如今,傳承還在繼續。
李治剛的兒子今年11歲,每當問他長大后想干什麼,兒子總會答:“開動車!”而每當有列車從家門口經過,兒子總喜歡跑到陽台去看。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