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70年 正青春

成渝共慶成渝鐵路通車70周年

2022年07月02日08:30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70年 正青春

成渝高鐵飛速從成都三環路穿過

2009年9月16日,成渝鐵路上開行的雙層旅客列車駛過鐵路橋

1952年7月1日,成渝鐵路通車典禮在成都和重慶同時舉行

乘務組與旅客合影留念

寄托著旅客祝福的“漂流瓶”交接給列車乘務員傳遞到重慶

今年7月1日是黨的生日,也是成渝鐵路建成通車70周年的日子。

街舞表演、漢服小姐姐、“蜀道難”的詩歌朗誦……昨日上午,為慶祝成渝鐵路通車70周年,一場別開生面的快閃演繹活動分別在成都、內江和重慶上演,吸引了不少旅客駐足觀看。

成都

祝福裝進“漂流瓶”

車廂變成“博物館”

走進成都東站候車大廳,隻見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進站口LED電子屏上,播放著“成渝鐵路70年”宣傳片﹔游佳服務台,穿著漢服的工作人員“成成”“都都”吉祥物與旅客合影留念﹔復興號打卡點,一幅幅展板、一張張照片講述著成渝鐵路70年來的故事,吸引旅客駐足觀看。

“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9時30分,成都東站候車室響起悠揚的歌聲,身著鐵路制服、漢服的10余名工作人員,邊唱邊走會聚在一起,深情地演繹《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我愛你中國》等歌曲,旅客們停下匆匆的腳步,紛紛揮起現場分發的紅旗,跟著工作人員一起歡呼、一起歌唱。

現場工作人員給來往旅客分發紙張,讓大家寫下心願祝福和對成渝鐵路想說的話,工作人員還把這些祝福裝進“漂流瓶”,一起隨著D1820次列車從成都東送往重慶西。

“D1820次列車長,請將大家的祝福傳遞到成渝鐵路的終點重慶。”“D1820次列車長收到,請放心,我們一定帶到。”車站工作人員將裝有旅客對成渝鐵路祝福的漂流瓶交到列車長手中。成都客運段值乘的D1820次列車緩緩駛出成都東站,一段“回顧成渝70年,展望美好未來”的特別旅途正式啟航。D1820次列車13號車廂在乘務人員提前精心布置下,變成了移動的“時光博物館”。

車廂左邊展示著成渝鐵路建成時的一組老照片,右邊是如今日新月異,鐵路高速發展下的“新成渝”,一舊一新,回憶和未來,讓旅客們深深感受到成渝鐵路70年的巨大改變,感受到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帶來的改變。

內江

14名青年擺出

“70”隊形

“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70年前,由重慶、成都兩地開出的第一列火車於1952年7月1日晚在內江站交會。昨日,成渝鐵路迎來70歲生日,內江站熱鬧非凡。為慶祝成渝鐵路通車70周年,內江車務段組織14名團員青年在內江北站開展了“快閃活動”。

上午9時30分,內江車務段的一名團員擔任領唱,緩緩地走向候車室中央,快閃活動正式拉開帷幕。14名團員青年有序進入現場,擺出“70”隊形,在歌聲中揮動著國旗,一起演唱《唱支山歌給黨聽》。候車的旅客也被悠揚的歌聲所吸引,紛紛駐足觀看和拍照留念。

重慶

制作創意相框手持牌

與旅客合影留念

快閃同樣在重慶上演,在重慶北站候車廳裡,演員們通過快閃的方式表演歌舞《唱支山歌給黨聽》,並制作“七十載、正青春”“豐碑七十載、成渝向未來”等創意相框和手持牌,與旅客合影留念。伴隨著“唱支山歌給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宛轉悠揚的歌聲響起,旅客們紛紛駐足觀看,並隨著歌聲一起揮舞著手持牌,激情唱響心中的贊歌,抒發對黨的深情與祝福。

在昨日的現場,重慶客運段還組織青年志願者分別在5612次始發站台和G8612次智能復興號列車上,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重客青年的特色風採,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在5612次始發站台上,青年志願者舞動著手中的紅旗,同過往旅客合影留念,用歡聲笑語表達對成渝鐵路通車70周年的美好祝福。

伴隨著G8612次列車緩緩駛出重慶北站,疾速飛馳的智能復興號,像一條銀色長龍在廣袤大地上劃出一道光,射向遠方。一曲《唱支山歌給黨聽》瞬間點燃車廂內的氛圍,歡樂的歌聲飄滿車廂。

活動吸引了不少旅客自發參與,有的旅客拿出手機記錄這精彩瞬間,有的旅客不由自主地跟著音樂哼唱舞動起來。活動現場,青年志願者來到旅客身邊,為旅客解說活動內容,營造濃厚氛圍。

“我定居重慶,工作在成都,以前4小時、2小時到現在的1個多小時,上班回家越來越近,兩地發展得也越來越好,衷心祝願我的家鄉越來越好。”旅客陳先生興奮地說道。

建設者祝福

70年青春依舊

希望成渝鐵路更好服務大家

“成渝鐵路是成都、重慶兩地人民的幸福路,成渝鐵路70年青春依舊,希望它一直青春,好好服務兩地人民。”昨日,今年89歲的孫貽蓀作為成渝鐵路的建設者來到成都東站,為成渝鐵路的生日送上祝福,與旅客、工作人員共同見証這一歷史時刻。

“我還記得成渝鐵路開通的那一天,從成都站到人民北路站滿了人,黑壓壓的一片,大家都好激動。”回憶起當年成渝鐵路的開通,孫貽蓀仍然記憶猶新。

黃雪鬆 成都日報錦觀新聞記者 田程晨攝影 熊一凡 魏麟瀟 視覺設計 江蕊鬆

攜手共赴新未來

70年前的7月1日,是成渝鐵路通車的日子。那一天,成都、重慶同時舉行慶典,兩列彩車從兩地相向發出。在新中國成立后建成的第一條鐵路上,汽笛鳴響、車輪滾滾。

70年后的同一天,當兩列動車再次相向而行,一切已變得如此不同。時空交錯,時速四五十公裡的“普速”,變成了時速350公裡的“高速”。以往10個小時的“舟車勞頓”,被縮短到當下的“一小時交通圈”。走出高鐵站,城市軌道交通作為兩地最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如今也實現了“一碼”通乘……

一條鐵路,見証著國家奮起前行的不凡歷程,也回蕩著成渝兩地攜手並進的奮斗足音。邁入新時代, 唱好“雙城記”,共建經濟圈的歷史機遇,不僅將成渝地區的發展帶入全新階段,也在中國區域協調發展的版圖上呈現著新的圖景。

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黨中央賦予的戰略使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的總牽引。堅定不移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大決策部署,是成都始終如一的踐行。當下,“城”與“圈”的互聯互通,也日漸成為兩地市民“衣食住行”的深切感知。

合作,迸發嶄新活力——成渝以“一城多園”模式高標准共建西部科學城﹔兩地企業發起設立100億元的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基金﹔重慶兩江新區與四川天府新區兩個國家級新區展開全方位合作……今年一季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366.39億元,同比提高5.5個百分點,高於全國0.7個百分點。

融通,拓展更多空間——滿載著電子產品、機械零部件、日用百貨……中歐班列(成渝)已成為全國開行最早、運行最穩定、影響力最大的中歐城市群班列。6月30日,成渝兩地開行的中歐班列突破兩萬列,佔全國中歐班列累計開行量約40%。成渝鐵路及與之接軌的國內國際大通道,已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積極融入到“雙循環”的大格局之中。

共享,增進民生福祉——專家協作同步監測生態環境,兩地共護巴山蜀水成為常態﹔“跨省通辦”讓成渝政務朋友圈擴容,“就近辦、網上辦、協同辦”,通辦事項越來越多,辦理過程越來越簡潔,兩地個人、企業機構在交流中有了更高效率,在往來上多了許多方便。

走過70年,由成渝鐵路連接的兩地通路,正在新時代不斷豐富新內涵。越唱越精彩的“雙城記”,也必定會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持續推動現代化建設、促進區域更大發展。新征程上,成渝兩地正滿懷信心,共同奮進,在砥礪前行中共赴新的未來!

回看光輝七十載 展望成渝新通途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一首《蜀道難》,道出了巴蜀地區曾經惡劣的交通狀況。1952年7月1日,新中國第一條鐵路成渝鐵路建成通車,開啟了西南經濟交流和繁榮發展的新篇章。70年來,從時速四五十公裡的普速鐵路,到時速350公裡的高速鐵路,成渝間的時空距離一次又一次地拉近,中國鐵路的建設也實現了一次又一次地跨越。(成都日報評論員)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