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川樂山: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農村人居環境得到有力改善

2022年06月29日09:23 |
小字號

樂山市生態環境局召開的2022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現場。樂山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樂山市生態環境局召開的2022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現場。樂山市生態環境局供圖

6月28日上午,四川省樂山市生態環境局召開2022年第二季度新聞發布會。會上通報了樂山市農業農村污染治理、樂山生態環境系統“測管協同”、全市落實“美麗中國 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等工作的推進情況。

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  農村人居環境有力改善

在發布會上,樂山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甘麟介紹了該市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相關情況。“五清”行動取得實效。累計清河2000余公裡、清渠2300余公裡、清溝2500余公裡、清路3000余公裡、清院94萬余戶。 “三大革命”深入推進。累計改造農村戶廁41.2萬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95%﹔全市農村黑臭水體排查識別工作基本完成,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到70.9%﹔全市超過90%的建制村實現生活垃圾集中收運處理,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運普遍覆蓋。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峨眉山市、井研縣先后被評為“全國村庄清潔行動先進縣”,市中區悅來鎮荔枝彎村被農業農村部評為2021年“中國美麗休閑鄉村”。

畜禽養殖污染治理更加規范。2019年以來,新建現代化養殖場178家,提升改造養殖場497家,創建部省級示范場58家﹔指導三區(禁養區、限養區、宜養區)劃定和完善,有序推進禁養區關閉搬遷。化肥和農藥減量效果明顯。2018年-2021年全市農用化肥使用量、化學農藥使用量均連續四年減量,2018年以來全市每年建立130個以上病虫監測點,累計建立農作物病虫害綠色防控示范區30.8萬畝,推廣各類綠色防控技術面積527.32萬畝。水產養殖污染治理不斷加強。2021年完成尾水治理試點項目5個,“零排放”圈養式項目1個,高低位池底排污項目2個,發展綠色生態養殖示范水面5000畝。

據了解,樂山以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為抓手,大力推動農業與二產三產深度融合。目前,已建成現代農業園區72個,其中國家級1個、省五星級1個、省三星級5個、市級33個,培育市級產業化龍頭企業191家(其中省級44家、國家級7家)。

未來,樂山市將發揮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優勢,以“五清”行動為抓手,重點推進農村廁所新改建、垃圾治理等工作,發展優勢特色農業,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

建立“五個一同”機制 “測管協同”高效精准

在國家、省、市生態生態環境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實現了環境監測的“四個轉變”,環境空氣質量實現現狀監測到全面預測預警的轉變、水環境質量監測實現手工到自動的轉變、監測內容實現粗放到精准的轉變、應急監測實現分散單一到區域聯動、流域聯動、實驗室前移的轉變,形成“測管協同”新常態。

在發布會上,樂山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四川省樂山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站長龔韜介紹,按照《樂山市茫溪河流域2022年度水質達標攻堅方案》,設置22個監測斷面,對茫溪河干流及7條支流每月進行一次水質監測,掌握沿程水質變化情況﹔通過執法檢查對茫溪河支流及干流周邊涉水企業進行監控排查,目前已檢查點位31個,發現環境問題點位19個,查處涉嫌環境違法行為2個﹔對茫溪河涉水企業和鄉鎮污水處理廠以及環境管理單位進行“把脈問診”,從專業角度發現問題,限期整改。對茫溪河沿線進行徒步巡查,發現問題及時交辦給地方政府。“測管協同”實施以來,環境問題不斷清晰,精准管控不斷有效,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近年來,樂山市生態環境局通過一同研判問題線索、一同制定工作方案、一同開展現場行動、一同強化証據固定、一同配合舉証質証“五個一同”制度,實現了“測管協同”的“四個轉變”。2021年至今,全市共開展“測管協同”任務69件,發現並查處環境違法行為15起,處罰金額247.38萬元,移送行政拘留案件3起。

落實“美麗中國 我是行動者”  全力提升樂山市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

在會上,樂山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鄧燕雲通報了該市“美麗中國 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工作推進情況。

2021年2月底,生態環境部、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教育部、共青團中央、全國婦聯等六部門共同制定並發布《“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提升公民生態文明意識行動計劃(2021-2025年)》。

在一年多的時間裡,結合樂山實際,樂山市生態環境局積極推進生態環境宣教工作。動員機關干部、教師、到村任職選調生、村兩委干部等成為“宣傳特派員”,深入校園、農村開展“兩進”宣傳﹔制作特色宣教產品,運用於線上線下活動,廣泛宣傳﹔組建“嘉州環保”志願隊,開展擔任環保講解員、制作環保宣傳品、發起綠色倡議、組織體驗活動等定期志願服務活動﹔並依托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融合中央省市媒體、運營環保政務新媒體、堅持社會輿論監督“四種形式”,做好輿論引導﹔做細做實先進典型選樹、環保校園周、環保設施開放、生態文明宣講、環保節點宣傳“五類活動”,凝聚行動基礎。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