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
讓巴山蜀水更加秀美安瀾
6月的四川,生機盎然。萬裡長江第一城宜賓,全國“放魚日”這天,這裡有超過87萬尾魚苗放流長江,擁抱自然。
川西北黃河上游的若爾蓋大草原,看著水源涵養沙化治理項目上一簇簇新綠冒出,前來巡查的若爾蓋縣林草局工程師涂勝喜上眉梢。
大涼山腹地的德昌縣,臘巴山風電項目7日正式開工,建成后每年將為四川提供5億千瓦時的清潔能源。
山川秀麗、河流縱橫的四川,境內96.6%的水系匯於長江,為黃河提供8.9%的年徑流量,是長江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補給地和國家重要濕地生態功能區。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落實“一定要把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寫好”等重要要求,扛起長江黃河上游生態保護政治責任,筑牢維護國家生態安全的戰略屏障。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是時代賦予四川的重大使命。
思想引領 建立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
5月26日,雅安市寶興縣,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寶興)巡回審判點正式揭牌。這是四川設立的首個跨區域環境資源巡回審判點,也是四川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司法保護圈”的重要舉措。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5年來,四川堅定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不斷建立健全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為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提供堅強的制度保障。
5月1日,《四川省大熊貓國家公園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從此有法可依。近年來,《四川省沱江流域水環境保護條例》出台,首次以單獨流域立法的方式推進水污染治理。《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標准》執行,關於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環境污染防治改革等23個生態環境改革方案先后出爐,構建起具有“四梁八柱”性質的生態環境保護法規體系框架。
2017年至今,我省陸續啟動實施河(湖)長制、林長制,各級黨政“一把手”出任河(湖)長和林長,制定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清單。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規范化開展,在全國率先實現第一輪省級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全覆蓋,全面完成第二輪省級環保督察。
近年來,川渝兩地共同探索長江上游生態環境保護和流域治理協同立法,聯合開展執法檢查,啟動川渝81條跨界河流摸底排查和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編制。主動加強跨流域跨區域生態保護合作,與貴州、雲南建立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合作機制。在黃河上游,與青海省積極構建協同聯動工作機制,推動生態環境保護跨區域共同治理。
生態優先 持續推動生態環境保護修復
時值仲夏,石亭江邊的德陽什邡市現代體育休閑公園綠草茵茵,鮮花盛開,吸引了許多游客前來打卡。幾年前,這裡還是讓德陽人“扎心”的穿心店磷石膏堆場,飛沙走石、污水橫流。
變化從何而來?來自四川堅持生態優先,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2017年12月底,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向四川省反饋督察情況,不到一周,四川便初步形成整改方案,持之以恆推動整改。近年來,四川持續開展污染防治“三大戰役”“八大戰役”,深入實施生態環境污染治理“4+1”工程、長江“十年禁漁”等專項行動,深入推進植樹造林和大規模綠化全川行動,啟動長江兩岸造林綠化等生態治理專項行動,實施長江干支流沿岸10公裡范圍及黃河流域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等一批國家重大項目。42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縣(市)出台產業准入負面清單。
直面問題,鐵腕出擊,換來了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
5月28日清晨,成都迎來絕美日出,市民在陽台上肉眼可見遠方的雪山。2021年,全省PM2.5濃度較三年均值下降4.5%,優良天數平均達326天。“窗含西嶺千秋雪”的景象在成都變得越來越常見。
截至2021年底,全省共設立自然保護區165個,佔全省土地面積的16.5%。森林覆蓋率達40.2%,比2016年提高了3.3個百分點。
全省203個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達96.1%,創近20年來最好水質。特別是曾經的“老大難”成都錦江黃龍溪,魚類種類從“十三五”初期的23種增加至49種,斷面水質穩定保持在Ⅲ類,較2016年的劣Ⅴ類提升了3個水質類別。
綠色發展 有力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
5月31日,德陽市人民政府、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和四川發展(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在成都正式簽訂了三方合作協議,依托各自優勢,攜手共建鋰電新能源材料基地。在成都淮州新城,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建的生產基地正在加快調試設備,為全面投產做最后的准備。
近年來,四川始終胸懷“國之大者”,將“雙碳”目標與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探索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社會效益相統一。
5月15日,省統計局發布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末,四川水力發電裝機容量達8947萬千瓦、較2016年末增長26.1%,裝機容量和年發電量均穩居全國第1位。天然氣、頁岩氣、風力發電量均顯著增長。在消費方面,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費量較2016年增長37.3%,佔比39.5%,穩居全國前列。近5年來,全省能源消費強度實現持續下降。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強度自2016年以來累計降低14.5%。
省委十一屆十次全會對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為引領、推動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高質量發展作出系統部署,持續推動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構建“5+1”現代工業體系、“10+3”現代農業體系、“4+6”現代服務業體系,培育壯大綠色低碳循環經濟。
不久前召開的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專門對筑牢長江黃河上游生態屏障作出謀劃部署: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進一步樹牢上游意識、強化上游擔當,加強流域生態保護,推進美麗四川建設,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筑牢生態屏障,書寫綠色答卷,未來的巴山蜀水必將更加秀美安瀾。(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付真卿)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