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彭州:對口支援譜新篇 黑水瓦布貝母迎來致富路

2022年05月30日17:08 |
小字號

彭州對口支援工作組隊項目組查看瓦布貝母種植情況。彭州市宣傳部供圖
彭州對口支援工作組隊項目組查看瓦布貝母種植情況。彭州市宣傳部供圖

5月的清晨,海拔3100米的阿壩州黑水縣瓦缽梁子鄉溫度隻有5度,體感微涼。在一塊田邊,圍了一群人,一位白發蒼蒼的老者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清洗著一株植物——上部類似百合花的莖稈和葉,而下部則像蒜頭一樣圓圓鼓鼓。“洗的時候動作要輕些,千萬不要把‘龍皮’弄掉了,這很關鍵。”他說,這種植物叫瓦布貝母,是川貝母的一種。老人名叫唐心曜,今年已是88歲高齡,原是華西醫科大學藥學院教授,和貝母打了一輩子交道。

1963年,29歲的唐心曜隨考察隊在黑水縣瓦缽梁子鄉調研川貝母時,在野外意外發現了一種外觀酷似川貝的植物,但鱗莖要比已知的川貝大不少,考察隊將這一新種類命名為瓦布貝母。瓦布貝母的發現對豐富川貝體系具有重要意義,50多年來,唐心曜教授和科研院所投入大量精力對瓦布貝母進行了多學科研究,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瓦布貝母人工繁殖種源至今已達第8代,並於2010年正式收載入《中國藥典(一部)》川貝母基源品種。

“川貝母生長環境苛刻,產量低,但其使用范圍十分廣泛,截至目前,使用川貝母的中藥症狀經典方達157方,以川貝母為原料生產的中成藥達200種以上。”彭州協力制藥項目負責人林良科介紹,“現在川貝的年缺口達500噸以上,而瓦布貝母具有產量高、藥效強、易栽培等特點,是川貝母的主要替代品之一,在傳統川貝母價格走高的市場環境下,瓦布貝母的市場前景非常好。”

作為瓦布貝母發現地的瓦缽梁子鄉,耕地面積多,日照時間長,群眾以從事農業生產為主,曾一度是黑水縣的大糧倉。但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結構單一、經濟效益低下等問題日益凸顯,“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不少群眾為謀生計,選擇遠走他鄉。

按照四川省委、成都市委統一部署,成都市彭州市自2016年起對口支援黑水縣,6年來先后派出3批對口支援工作隊,共計104名干部參與對口支援工作。為了幫助當地脫貧攻堅、產業振興,彭州市對口支援工作隊經過大量調研,多方論証,確定將瓦布貝母的種植作為對口支援黑水縣的重點產業項目之一,大力發展以種植瓦布貝母為龍頭的中藥材產業被提上了日程。加之彭州市作為傳統道地中藥材產區,不光盛產川芎、黃連等中藥材,同時也具備生產、加工、研發等完備的中醫藥產業鏈,更有成一制藥、協力制藥、濟生堂藥業、新綠色藥業等重要行業龍頭企業,這為彭州對口支援工作隊在黑水推廣種植瓦布貝母增加了不少底氣。

彭州市對口支援黑水縣工作隊一方面對接黑水縣科農牧水局以及專業院校專家團隊爭取技術支持,另一方面積極聯系彭州制藥企業,動員參與瓦布貝母產業化發展。瓦布貝母生產難度大、投資周期長,但是市場需求量大、產值高,能為企業帶來收益,同時也能助推民族地區產業發展。彭州市協力制藥有限公司積極響應,到黑水縣開辟藥材種植產業“飛地”,2018年,黑水縣瓦缽鄉瓦布貝母孵化基地正式投入運營。據協力制藥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黑水瓦布貝母已經完成了40畝育種基地、30余個育苗大棚的建設工作,近200畝種植基地中的一半已經進入生產種植階段,即將產生經濟效益。

瓦布貝母項目的推進為破局農村空心化以及發展后勁不足等問題提供了有利契機。據瓦缽鄉現有種植成果估計,若按種植2年生瓦布貝母鱗莖計算,3年后採收,累計總投入成本約6萬元/畝,總產值可達15-20萬元/畝,淨利潤3-4萬元/畝/年,利潤十分可觀。

“瓦布貝母個頭雖小,但是潛能很大。”據唐心曜教授介紹,這種藥材適應能力較強,甚至在茂縣玉龍、理縣來蘇溝一帶都有分布,基於種源地優勢,彭州市對口支援黑水縣工作隊聯合彭州藥材企業和黑水縣相關單位,鼓勵黑水縣內蘆花鎮、卡龍鎮、洛多鄉、石碉樓鄉等地的群眾和村級集體經濟積極參與,以當地農業合作社為依托,開辟育種和生產基地100余畝,並在專業化、優質化、標准化等方面持續發力,逐步形成規模效應和示范效應,不斷提高經濟效益和產業優勢。

“經濟效益好,群眾就願意參與,目前全鎮已經准備了大約500畝地用於種植瓦布貝母。我們現在計劃採用‘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開展藥材種植,購置相關設備,成立中藥材初加工工廠,打造出‘能掙錢’的村級集體經濟樣板,吸引更多年輕人回鄉就業創業,在家鄉的土地上揮洒青春與汗水。”卡龍鎮瓦布貝母種植基地的尹蔓對種植瓦布貝母的發展前景信心滿滿。

(責編:羅昱、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