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文化

成都老官山漢墓醫學竹簡整理完畢

研究所得《天回醫簡》一書即將出版

2022年05月20日08:00 | 來源:華西都市報
小字號

原標題:成都老官山漢墓醫學竹簡整理完畢

  2012年,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在成都北郊天回鎮老官山發現了一處西漢時期墓葬。在其中的3號墓中,出土了大量醫學竹簡,被稱為“天回醫簡”。

  經過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成都中醫藥大學、荊州文物保護中心、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出土醫學竹簡近10年的整理研究,形成《天回醫簡》一書,計劃2022年下半年正式出版。這也意味著由900多支醫簡、20000余字組成的8種珍貴醫書將首度面世。

  即將出版的《天回竹簡》有哪些內容?該書整理出版有什麼意義?出土竹簡后續將如何研究利用?5月18日,記者採訪到成都中醫藥大學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院長柳長華,為讀者揭秘。

  成都漢墓出土醫學竹簡

  被証實為名醫扁鵲、倉公所傳

  2012年,成都北郊老官山漢墓中,大量西漢時期文物的出土,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考古隊員在3號墓中發現了兩件無價之寶──“天回醫簡”與髹漆經脈人。

  人體經穴髹漆人像是目前我國發現最早、最完整的經穴人體醫學模型﹔而3號墓中發現的“天回醫簡”,讓中醫專家大開眼界。

  “‘天回醫簡’的發現舉世震驚,意義重大。”柳長華說,通過對“天回醫簡”等出土醫學文物進行整理研究,將引領中醫藥的傳承發展,以及后人對中醫藥文化的研究。

  “天回醫簡”是否為扁鵲、倉公所傳之醫書?柳長華說,《脈書·上經》中有六處提到“敝昔曰”,敝昔即扁鵲,而《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詳細記載了扁鵲與倉公的事跡。其中提到倉公所學與所傳的醫書,與天回漢墓中的發現十分相近。當然,研究者還發現其他的一些証據,都証明了“天回醫簡”為司馬遷《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扁鵲、倉公所傳之醫書,並在漢景帝時傳入蜀地。

  10年時間整理漢代醫簡

  2000多年前的醫書將“再版”

  “目前最后一版的校樣已經下廠。”柳長華說,經過對出土“天回醫簡”近十年艱苦細致的整理研究,目前,研究團隊已形成《天回醫簡》一書,計劃今年下半年正式出版,其中包含了106種失傳藥方。

  他還介紹,《天回醫簡》經整理研究后分為八種醫書:《脈書·上經》《脈書·下經》《逆順五色脈藏驗精神》《治六十種病和劑湯法》《刺數》《犮理》《經脈》《療馬書》。

  其中《脈書·上經》和《脈書·下經》是如今傳世《黃帝內經》的前身﹔《治六十種病和劑湯法》是一部記錄成方制劑方法的專書,此前我們知道的是北宋時的《太平惠民和劑湯法》﹔治療馬病的《療馬書》,失傳已經2000余年。

  2000多年前的藥方在今天還適用嗎?“這些藥方在當時是經典的方子,也就是說應該是官方確定的。”柳長華說,這些方子應是經過多年不斷沉澱積累,行之有效的。他介紹,比如傷寒論的方子,直到今天治療感冒仍在使用。“我們醫學的生命觀、疾病觀到現在也沒有改變,所以在這個基礎上所創造出來的治病藥方也沒有過時。”

  以“天回醫簡”為基礎

  將搭建出土醫學文獻影像數據庫

  柳長華透露,由中國出土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院負責,以“天回醫簡”為基礎的出土醫學文獻影像數據庫正在建設中。

  “數字化模本有太大的好處了。”柳長華說,目前出土的簡帛相關書籍、圖片都不清晰,不能放大細看,通過數字化模本出版的書籍就可以很好地解決這個問題。

  他還介紹,對於簡帛研究的資料不光是中醫的,還涉及到各行各業,包括大量的詞書、經書。如果這些古籍都形成電子模板,每一個字都可以檢索,將更方便讀者查閱。

  “通過數字化的手段研究以后,除了提高研究水平和研究效率之外,更有利於保存和傳播,這一點非常重要。”柳長華說。(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楊博)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