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探訪全國首個省級層面主導建設的中央法務區

2022年05月19日07:33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隻進一個門 在這裡辦妥好多事

天府中央法務區綜合服務中心。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盧春陽 攝

作為全國首個省級層面主導建設的現代法務集聚區,天府中央法務區自去年2月5日正式啟動運行以來,已吸引100余家涉法服務機構入駐。今年初,“中國改革2021年度特別案例”最終名單發布,“四川用改革思維和創新辦法建設天府中央法務區”作為唯一省級案例入選。

天府中央法務區在建設過程中有哪些創新?又將帶來哪些便利?記者近日從成都天府廣場出發,驅車一路向南30多公裡,來到了法務區的先期入駐載體——天府中央法務區綜合服務中心一探究竟。

創新在哪裡?法務區與商務區同步規劃建設運行

在天府中央法務區綜合服務中心,記者發現,不到1個小時,已經有兩批前來參觀考察的人群,他們多來自各地涉法服務機構。“來參觀考察的人可不少,最多的時候,一天有8批。”中心工作人員說。

為什麼能吸引這麼多慕名而來的人?

“一個重要原因是天府中央法務區的建設與天府總部商務區是協同共進、相輔相成的!”四川天府新區總部經濟局法務區工作處副處長顧濤介紹,一般是先有商業的聚集,產生對法律服務的需求,后才有法務資源的集聚,而天府中央法務區的建設不一樣。“我們是法務區和商務區融合發展,一方面吸引總部項目在天府總部商務區落地,一方面在法務區布局涉法務服務機構,然后通過良好的法治營商環境,吸引更多商業機構、商業活動落地,從而再加快商務區建設。”

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高端法律服務產業發展帶、多個法治文化節點……站在區域規劃沙盤前,天府中央法務區“一心一帶多點”的空間布局一目了然。記者注意到,沙盤東邊和東北方向的建筑尤其密集,成都地鐵6號線穿過這片區域。“建筑密集的部分就是商務區,目前已經簽約重大產業項目102個。沿著地鐵6號線分布的便是法務區的高端法律服務產業發展帶,從規劃到落地,商務區和法務區的建設都是同步運行的。”顧濤說。

大量的司法資源已在天府中央法務區布局——過去一年,最高人民法院第五巡回法庭成都審判點、成都國際商事法庭、成都互聯網法庭、四川大熊貓國家公園生態法庭等司法機構,以及律所、公証中心、司法鑒定單位等多類涉法服務機構先后設立、入駐,法務區內全鏈條法務業態初步形成。

便利在哪裡?讓辦事群眾隻跑一次腿、隻進一個門

記者注意到,4層樓的天府中央法務區綜合服務中心裡,如今已匯聚了各類政法服務窗口和涉法服務機構。當事人如果有需要,10分鐘內就可以找到相關單位,並快速得到回復。

“這樣的布局,是讓來辦事的群眾能夠‘隻跑一次腿、隻進一個門、隻找一個人’,甚至有些業務能實現‘一站式’咨詢和辦理。”顧濤說。

關於這些便利,成都青山知語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曾舟深有感觸。去年,青山知語公司的核心文創產品疑似被他人剽竊盜版。為維護合法權益,曾舟來到天府中央法務區綜合服務中心,找到中國(四川)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尋求幫助。

“在交談中,中心專家給出了維權建議,並在隨后的維權和訴訟過程中,一直對我們進行指導……”讓曾舟印象尤其深刻的,不僅是貼心的“保姆式”服務,還有涉法務機構集中布局帶來的便捷——在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維權援助窗口同一棟樓裡,就有律師事務所和法院訴訟服務中心,相當於咨詢、維權、起訴等各個環節無縫對接。“這為我們當事人節約了大量的時間成本。”

感到便利的不僅僅是當事人,還有司法人員。成都互聯網法庭副庭長吳婷告訴記者,以前法院開庭需要各方當事人和法官克服空間、時間障礙齊聚法庭才能進行。“隨著天府中央法務區帶來司法資源集約,申請立案、証據交換、審判等都可以全在法務區內或者互聯網辦理,能節省大量人力物力。”

一年建設,天府中央法務區正起勢成型。顧濤表示,實現法務資源的物理聚集是第一步,更好“釋放”法治化營商環境的“化學反應”是下一步法務區建設的努力方向。

未來願景

張東暉(成都市公安局金牛區分局局長)

近年來,成都金牛公安分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法治為民服務,在全省率先建設應用了全流程執法監督管理系統,在全市率先實行非羈押強制措施智能管理模式,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事)件辦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公安新路徑,積極完善智慧公安應用場景體系,不斷推進執法規范化建設再上新台階。

林少奮(四川省廣東商會會長)

近年來,我們深切感受到四川法治化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積極維護外來企業的合法權益。未來,我們將持續推動企業合規建設,建立完善重大決策法律論証和法律審核制度,加快提升企業依法合規經營管理水平,著力打造合規企業,保障企業行穩致遠。

譚喬(四川省道路交通安全協會副秘書長、“譚sir星星兒童助殘基金”理事長)

未來,我們的法治宣傳會更加強調“傳播方式的年輕化”“渠道的多樣化”“IP打造的人性化”,通過更豐富、更精准、更鮮活的普法,法治精神將更加深入人心。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庭銘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