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四川宣漢:借力浙川東西部協作 讓巴文化重“鮮”光彩

2022年05月17日17:41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宣漢,巴人文化故裡,蒿草鑼鼓、余門拳等非遺文化璀璨無比。近年來,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依托深厚的非遺文化底蘊,借力浙川東西部協作項目,持續強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加大非遺傳承,推動非遺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讓“巴國”文化重“鮮”光彩,為鄉村振興注入文化活力。

塑特色,品牌效應“亮”起來

充分發揮浙川東西部協作人才資源和幫扶資金作用,建立非遺文化傳承推廣團隊和幫扶非遺發展專項資金,全面開展非遺文化進劇院、進校園、進社區、進院壩“四進”活動,創新探索“37+N”(37個鄉鎮街道和N個重要點位)非遺傳承發展新模式,投資翻拍傳統非遺劇目,通過“文藝輕騎村村行”文化惠民行動,深入37個鄉鎮、農家院壩、企業廠礦、學校醫院巡回展演。推出“少兒非遺之旅”“巴風古韻”系列文化活動,編排大型本土非遺節目上演“夢回巴國”劇場。同時,編輯出版“余門拳”學習教材,在全縣中小學普及推廣余門拳課間操,讓非遺文化在各種特色活動中“亮”出來、傳開來。

鍛活力,宣傳推介“活”起來

強化非遺文化宣傳展示,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基地建設”納入2022年浙川東西部協作重點項目。該項目以渡口土家族鄉中心校為基地,省級非遺土家“余門拳”為載體,通過“展館+演藝+旅游”三結合模式,深度包裝巴文化宣傳、余門拳展覽、非遺風採展示、重要文物展陳四個展區,對非遺資源進行分門別類宣傳展示。同時,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基地”納入巴山大峽谷旅游項目,聘請非遺知名傳承人定期開班授課、展示表演,讓非遺文化在旅游中創收,在創收中發展,不斷擴大非遺傳承保護影響力和非遺資源受益覆蓋率。目前,已培訓土家余門拳傳承人100多人次,接待游客10萬余人次,受益群眾達9000余人。

連網絡,市場活力“抖”起來

發揮傳承人技能,組織浙江企業投資發展傳統非遺手工工藝,精心打造大批更具地方特色、民族元素的非遺文創產品。順應新時代互聯網思維,探索“互聯網+非遺”保護傳承新模式,開通“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省級非遺徐鴨子、縣級非遺根雕、巴人村苦蕎酒網上非遺購物平台,邀請非遺形象代言人直播帶貨“非遺產品”,推進非遺文化“活態”傳承,更好助力就業增收。直播首日的2.5小時內,在線觀看人數突破10萬人,帶貨收入達到25萬元,真正實現非遺傳承“抖”起來。

接內外,文旅融合“強”起來

宣漢是文化資源大縣,旅游資源豐富,非遺元素與縣域旅游融合發展優勢明顯。該縣通過平台搭建、模式創新,主動將獨具特色的土家刺繡、土家美食、土家樂器向旅游景區延伸,並借助脫貧地區“832”平台,向全國各地特別是浙江地區進行網上展銷,進一步擴大非遺效益轉化和影響提升。充分利用縣內3個4A景區、7個3A景區,組織開展“春祈會”“土家廟會”“薅草鑼鼓”“余門拳展演”等非遺文化活動,全面提高文旅融合吸附力。同時,在每年“五一”“十一”及8月等旅游旺季,組織開展薅草鑼鼓大型賽歌會、土家祭祀系列活動,攜手非遺參加國家、省市重大文化節,讓非遺文化“出盡風頭”,切實推動非遺文化傳承發展。(張平 王凌峰)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