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政商動態

集體經濟“強筋壯骨” 四川渠縣這樣給出“答卷”

2022年05月17日12:46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渠縣安北鄉檸檬產業基地。 渠縣縣委宣傳部供圖

初夏,行走在宕渠大地,處處生機勃勃。5月11日至12日,渠縣組織開展第二季度產業就業促增收防返貧暨集體經濟強筋壯骨現場推進會,全縣37個鄉鎮分別端出“硬菜”,唱特色戲、打優勢牌,奏響“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最強音。

黨建引領:按下集體經濟發展“快進鍵”

如何鞏固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

“以黨建為引領,以培育特色產業為方向,大力實施‘經濟富村強農示范工程’,完善‘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推動村級集體經濟持續穩定增收。”渠縣縣委書記王飛虎說。

據了解,為有效督促和指導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渠縣以季度為考核單元,圍繞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工作中的堵點難點,由縣領導和鄉鎮、縣級部門負責人組成考評團,對全縣鄉鎮(街道)進行全覆蓋現場考評。

現場推進會,更是比拼會,各鄉鎮同台“打擂”,互比互拼。李馥鎮高硐村在村支部的帶領下,大力推進農旅融合發展,發展鄉村旅游,2020年成功創建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豐樂鎮引進大學生回鄉創業,按照“村黨支部+村集體經濟組織+企業+項目+土地”的產業發展模式,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組織、企業、農戶產業收益共享﹔李渡鎮新和社區強化黨建引領,通過承包、租賃、參股、合資、合作形成“集體+合作社+公司+農戶”的方式,實現了資源盤活,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7萬元……

晒成績,拼實績。通過聽、看、比,考評團成員對每個現場點位的產業發展、脫貧戶監測戶的就業增收、村級集體經濟壯大、人居環境整治等考評項逐一打分。然后,將結果在全縣鄉鎮(街道)拉通排名,在隨后召開的季度工作大會上予以通報。

“季度‘大聯考’,是渠縣實踐多年摸索出來的好辦法,對於當前推進鄉村振興起到了關鍵作用。”渠縣鄉村振興局負責人介紹,針對“大聯考”中發現的具體問題,縣裡還要給責任部門、鄉鎮(街道)點對點下達整改通知書,並對整改情況進行限時“回頭看”。

一村一品:激活集體經濟發展“動力源”

在安北鄉,白牆黛瓦的房屋錯落有致,漫山遍野的果園郁郁蔥蔥,一派美麗的田園風光近在眼前。

該鄉黨委書記李強介紹,近年來,安北鄉著力打造“一村一品”,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經營方式轉型升級。全鄉集中流轉土地12000畝,栽植檸檬60萬株,成為了渠縣檸檬產業的一張名片。

同時,該鄉相繼引進龍頭企業,在全鄉各村栽植苧麻1000畝,發展優質金銀花產業1000畝、特色有機經果林2000畝,打造水產養殖基地300余畝,全鄉各產業基地就業人數達到了3000余人(其中脫貧戶就業達到1200余人),實現就業收入2000萬元,人平增收6000元以上,2021年人均純收入達到了23422元,基本形成了“村村有產業、戶戶可增收”的喜人局面。

此外,安北鄉還與各業主簽定協議,將土地流轉金的2%和產業產品總收入的5‰作為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2021年,該鄉南山村、平橋村村級集體經濟收入超10萬元。今年,全鄉3個村集體經濟收入可超10萬元,兩個村的集體經濟收入有望超20萬元。

多點發力:跑出集體經濟發展“加速度”

“村集體經濟組織大多薄弱,自我發展能力差,這是發展集體經濟普遍面臨的問題。”渠縣臨巴鎮黨委書記李昌說,全鎮以提升薄弱村、壯大一般村、做強富裕村為目標,鼓勵每個村結合自身資源稟賦和農民實際需求,找准自己的發展突破口。

閑置資產多、荒山荒坡多、人力資源多……摸清集體資產“家底”后,臨巴鎮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多點發力”推進村級集體經濟“逆襲”發展。

據介紹,該鎮龍寨村利用閑置資產,通過流轉租賃,改建為民宿,每年村集體收入3.5萬元。臨巴社區盤活舊陣地、校舍等閑置資源,引進建成4個鄉村車間,帶動就業人員300余人,實現“租賃經營創收”﹔全鎮引進企業業主,集中連片流轉荒山荒坡1.8萬畝,帶動26個村(社區)集體經濟獲益64萬元,實現“資源開發創收”。

該鎮還積極探索“村集體+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鼓勵各村將土地、上級扶持資金、小額信貸資金等進行整合,作價入股鄉村旅游、現代農業等特色產業,分紅作為集體收益。涼橋村、文星村等集體組織將產業扶持基金60萬元入股本村特色產業,每年固定分紅7.9萬元,實現“產業入股創收”。

集體經濟發展了,村民們都受益。涼橋村1組24戶農戶用土地入股龍嬉谷景區開設超市,每戶每年分紅6000元……

此外,臨巴鎮還積極開展勞務用工組織、物業管理、社會化服務等,新成立26個勞務公司,就近就地新增固定就業崗位800余個、動態崗位1200余個,人均年增收11000元以上,實現“勞務服務創收”。

如今,臨巴鎮26個村(社區)集體經濟全部達到4.5萬元以上,帶動6200余人就近就業創業,人均年增收12000元以上。

多種發展模式聚力,集體經濟“百花齊放”。推進大會上,王飛虎表示,要持續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打造一批村集體經濟50萬明星村、100萬示范村,確保20%的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0萬元以上,人均超過20元。(楊東 趙輝)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