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生產成本上漲、市場營銷受阻,卻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速項目布局——

基因測序新銳的“逆行哲學”

2022年05月10日07:23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基因測序新銳的“逆行哲學”

 成都齊碳科技有限公司生產基地,工作人員正在操作設備。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強 攝

  【記者調查】

  基因測序是精准醫療的基石,廣泛應用於無創產前檢查、遺傳病研究、腫瘤分型等醫學場景。業內估計,全球基因測序產業規模以千億計。

  納米孔基因測序,是當前最新一代基因測序技術。去年底,成都齊碳科技有限公司發布國內首個可量產納米孔基因測序儀,同時宣布其生產基地竣工投產,成為全球掌握該項技術並將推進至市場化階段的兩家企業之一。

  然而,即便在基因測序領域“執牛耳”,也難免遭遇新冠肺炎疫情沖擊。面對生產成本持續上漲、市場營銷受阻等不利形勢,齊碳科技仍持續加大研發投入、加速項目布局。

  “逆行”背后,蘊藏著怎樣的生存哲學?

  蓄勢待發大規模量產准備有條不紊

  套上鞋套,穿上“白大褂”,5月6日下午,記者跟隨齊碳科技生產負責人許海鑫,進入公司位於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的生產基地2樓,隔著玻璃察看試劑生產車間內部情況。車間內,兩名身著藍色工作服的技術人員正仔細操作機器設備,確保試劑生產標准化進行。許海鑫說,目前的產能為每年可生產2000台納米孔基因測序儀、100萬套配套測序芯片及試劑盒。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既定的生產節奏,但大規模量產准備一直有條不紊地進行。“測序儀的某些原材料還沒到位,目前僅有北京研發中心有存量原材料,基因測序儀目前是在北京研發中心生產。”齊碳科技聯合創始人謝丹說,成都生產基地的設備已完全到位,生產技術人員培訓也全部完成。“小部分原材料受限於物流情況我們已有預判,並在尋找同等品質的更高效原材料供應商,相信很快能解決這個問題。一旦情況允許,成都生產基地可立即開動機器,進行轉產量產。”

  2016年,留學歸國的謝丹聯合另外2名青年科學家,共同創立齊碳科技。初創團隊在租來的光刻間裡造出第一版流體芯片,在餅干盒子裡調試出第一版信號放大電路。經過上百次失敗的嘗試后,終於獲得第一條測序信號。就這樣,從原理樣機、工程樣機到產品樣機,齊碳科技攻克了一項又一項技術難題。

  2021年底,經過5年潛心研發,齊碳科技發布國內首款可量產納米孔基因測序儀及其配套檢測試劑盒、芯片。隨著該公司在成都生產基地的投入使用,齊碳科技成為國內第一家、全球第二家將第四代基因測序推進到商業應用階段的企業。

  逆行之舉2021年研發投入是上一年的2.6倍

  前景看好,國內意向合作對象紛至沓來時,新冠肺炎疫情卻給公司發展帶來困難。謝丹說,疫情之下,研發進度、生產成本、市場推廣等都面臨挑戰:當面拜訪客戶的機會不多,業內研討會也不在線下辦了,原材料價格上漲。

  面對困難,幾位聯合創始人卻一致決定:研發投入加大、項目布局加速。在幾位聯合創始人看來,公司能夠成長到今天的規模,靠的就是心無旁騖搞研發。作為一家科技型企業,必須始終抓住技術這一核心競爭力。

  這一判斷,來自公司管理層對行業的深入審視。

  先向前看。全球另一家掌握納米孔基因測序儀技術的企業,是牛津納米孔公司,早在七八年前就已開始實現儀器量產。

  “我們從成立到推出定型產品,用時不到5年,比牛津納米少用一半時間。”謝丹話鋒一轉,“但他們的產品已多次迭代,並形成滿足不同應用場景需要的系列產品。目前齊碳科技推出的是一款小通量產品,在應用場景方面還有一定局限性。從這個角度看,投入研發就是在追趕別人、超越自己。”

  再向后看。當前,生命科學領域涌現出越來越多的競逐者。“我們可以掌握這項技術,別人也可以掌握,我們必須不斷前行。”謝丹說,“我們在北京的研發中心目前有180多人,全是高技術人才,但遠遠不夠。我們托業內朋友推薦、聘請獵頭搜尋、線上線下發布招賢令,在全球范圍內招引蛋白生化、生物芯片、集成電路、應用開發等領域的佼佼者。我們將把軟件開發、人工智能團隊設置在成都,因為成都的電子信息行業在全國很有競爭力。”

  2019年至2021年,齊碳科技研發投入年均增長率超97%。其中,2021年研發投入是上一年的2.6倍。目前,公司研發團隊人數比一年前增加20%。

  因對其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的充分認可,去年公司成功完成超4億元的B輪融資。當前,公司所有實驗室都在加班加點,通過進一步的技術優化改良,徹底突破“卡脖子”技術封鎖。

  回憶

  項目組立下“軍令狀”

  “剛開始許多人質疑我們能否研發出這樣高水平的產品。”在公司首席科學家白淨衛的抽屜裡,一直珍藏著一封研發團隊在項目成立之初立下的“軍令狀”:納米孔蛋白研發項目組鄭重承諾,4個月內,研發出符合所有性能參數標准的納米孔蛋白。上面留下了項目組全體成員的簽名。研發團隊在公司發展關鍵時期給予了所有人底氣。

  【對話】

  做企業需要腳踏實地

  記者:短短五六年,齊碳科技“一鳴驚人”,你覺得靠什麼?

  謝丹:我認為,科技型企業成長秘訣就4個字:腳踏實地。從2016年公司創立到現在,我們一直在專注地做一件事情,就是研發我們中國人自己的納米孔基因測序儀及配套的芯片和試劑盒。從原理樣機、工程樣機到產品樣機,每一步都踩得非常堅實。我們研發的核心產品,是響應國家號召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

  記者:回顧這幾年發展歷程,公司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如何克服的?

  謝丹:公司創業初期,需要大量優秀人才儲備和研發團隊,但剛開始公司缺錢缺資源缺名氣,招人非常困難。同時,很多人不相信我們能做出這麼先進的產品,融資也是一件困難的事。沒錢,就靠幾個創始人自己拼湊﹔沒人才,我們就自己上,一人負責一塊技術。

  記者:當前,國際國內形勢復雜多變,加之疫情反復,公司的應對策略是什麼?

  謝丹:疫情對我們公司的發展的確有影響,但也蘊藏著很大的機會,讓我們更好地苦練內功,更加專注於產品的研發和優化。這就要求我們在產業化過程中不浮躁,靜下心來做好產品。同時,疫情沖擊也讓我們看到國產化趨勢潮流,更加堅定了我們做中國人自己的基因測序儀目標。

  記者:從做科研到管企業,你的身份發生了變化。對類似創業者而言,如何快速轉變角色?

  謝丹:就我個人而言,科研背景出身,現在管理企業,涉及的知識特別廣,首先需要不斷學習充電,並在工作中不斷總結反思,及時調整改進自己的工作方法。我認為,一個企業必須堅持它所認同的發展理念。比如科技型企業,核心競爭力就是技術,做好技術研發,融資是水到渠成的事。

  還要注重企業文化建設。企業文化是什麼?我們正在探索中,或許在企業不同的發展階段有不同的側重。(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王代強)

(責編:章華維、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