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南江:用心引育人才 構筑發展高地

“千秋偉業,人才為先”。“十三五”以來,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市委關於人才工作的部署要求,把人才工作與產業布局同步規劃、與科技創新同步實施、與高質量發展同步推進,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盤活存量,擴大增量,提升質量,全縣呈現出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良好局面。
統籌“一盤棋”,構建工作最全體系
構建黨政同責體系。堅持黨的領導和黨管人才原則,成立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牽頭攬總﹔辦公室設縣委組織部,具體負責﹔縣委辦、政府辦、人社局等18家單位各司其職,匯聚強大合力。創新成立縣人才工作中心,落實專項編制3名,中心主任按八級職員配備,強化人才工作組織保証。
構建目標任務體系。將人才工作納入黨委、政府對成員單位、重點部門、重點鄉鎮目標考評,建立健全聯席工作機制,每月印發工作清單,確保全域規劃、項目推動、人才招引等重大決策落地落實。積極統籌各部門項目、資金,優先支持人才工作,確保各項工作高質量完成。
構建機制改革體系。針對人才學歷偏低、產業人才支撐不足等短板,探索制定“保持人才隊伍穩定八條措施”“在職急需緊缺專業人才學歷提升管理辦法”“文化旅游人才引進培育管理辦法”“縣屬國有企業崗編分離管理辦法”等新機制,全面支撐人才工作,66名基層事業人員享受中高級職稱評聘優惠政策,6家企業33名職工取得中初級專業技術職稱。
打造“強磁場”,搭建聚才最佳平台
搭建人才集聚平台。依托省內外合作的12所大學、科研單位實訓實習基地,推動引才端口前置,開展招才引智活動37場次,引進現代金融、規劃建設等方面專業人才171名。通過統籌引才、項目引才等渠道,招攬優秀碩博士研究生12名。創新人才對接方式,首創“會易通”線上面試,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預防醫學、醫學檢驗等疫情防控急需緊缺專業人才6名。
搭建協同交流平台。依托浙川東西部協作,互派干部人才72人,實現政務服務“跨省通辦”。深化企地、校地合作,與川農、綿陽師院等簽訂合作協議,與東陽市簽訂影視文旅戰略合作協議,共創《又見光霧山》文旅劇目,合力攻關“南江黃羊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借力成渝雙城經濟圈發展平台,選派230名骨干教師到重慶中小學“取經”,重慶兩江職業教育中心與小河職中合力共建計算機等5個龍頭職教專業。與廣安等5縣組建“川東北天府旅游名縣聯盟”,合並開發文旅商品10套,共享文旅客源。推行村黨組織書記異地任職和職業化試點,強化鄉村治理人才支撐,其做法被新華內參刊載。
搭建創新創業平台。推進天府科技雲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注冊科技工作者9.5萬名,設置科創工作室856個。建成七彩林科彩色植物科普基地等省級創新平台9個、宏信生物等國家級創新平台2個。建成四川良源食品有限公司等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6個。動員6家企業開展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備案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8家。
配置“加速器”,發揮人才最大作用
發揮頭雁領航作用。巴中村政學院創新“訂單式”培育模式,培養各類農村“頭雁”人才1.6萬人次,86名學員擔任村黨組織書記、主任,230人在后備崗位儲備鍛煉,280人創辦領辦專合組織、發展特色產業,先后涌現創業典范57名,培育“南江建工”“光霧導游”等特色勞務品牌,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發揮創業引導作用。建立人才工作經費逐年增長機制,促進文旅、生態、新工業等重點產業加速發展,科技企業四川七彩林科股份有限公司獲批四川省首批“瞪羚企業”、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全縣3.5萬多名人才在生產一線,佔全縣總數60%,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48%。
發揮共建共享作用。堅持以辦好就醫、就學、安居等民生實事為導向,引進教育、衛生等專業人才2000余名。縣婦幼保健院與成都婦女兒童中心醫院組建醫聯體、縣人民醫院與川北醫學院附屬醫院組建專科聯盟,拓展健康新服務14項,開展“遠程醫療”“疑難會診”1.2萬次。實驗中學結對重慶十八中,在學校管理、學科帶頭人培養等方面深度交流合作,辦學質量大幅提升。
打造“生態圈”,提供留才最優服務
用好組織培養“關鍵招”。建立專家人才決策咨詢制度,積極參與縣委、縣政府重大決策、重要規劃、重點項目咨詢、研討和論証工作。深入實施“五個一批”激勵計劃,提拔重用脫貧攻堅、疫情防控一線等優秀人才382名,429名人才晉升職級。
抓好待遇保障“優勢點”。及時足額兌現人才補貼285萬元,創新為本科人才發放3萬元安家補助,建成人才公寓48套,53名人才拎包入住。制定“南江英才卡”,提供子女就學、安居工程、政務服務等23項精細服務,人才對南江創新創業環境滿意率達99%。
打好人文關懷“溫情牌”。建立縣級領導結對幫帶各類人才“雙導師”機制,實現縣委聯系專家人才走訪全覆蓋。建成縣級人才活動中心、4個鄉鎮社工服務站,推薦1名優秀引進人才作為“西部之光”訪問學者研學中科院、5名入選市級優秀引進人才。舉辦青年人才座談會、聯誼會17期,搭建溝通交流平台,為優秀人才成長創造良好環境。
(作者為中共南江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