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寶墩文化孕育三星堆文化

2022年03月30日09:22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寶墩文化孕育三星堆文化

昨日,三星堆博物館新館建設項目在四川廣漢開工,讓三星堆遺址再次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唐代詩人李白有感於古蜀歷史的神秘,在《蜀道難》中發出了“蠶叢及魚鳧,開國何茫然”的感慨。大家在驚嘆三星堆遺址的同時,也發出疑問:三星堆到底來自哪裡呢?其實這個答案隱藏在寶墩文化中。考古學家認為三星堆文化的出現絕非偶然,其是由長期的歷史文化積澱和發展形成的。如今寶墩遺址內發現的象牙權杖、凹刃玉鑿等與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造型相似器物,再次証明了寶墩文化孕育了三星堆文化。

三星堆的金杖傳承寶墩用杖傳統

幾千年來,在蜀地流傳著蜀王的傳說。2013年,在溫江紅橋村發現了一座距今4000多年的寶墩文化時期墓葬,墓葬中安睡著一位30多歲的男子,身高1.60米左右,他的左手邊放著一根長約1.04米的象牙權杖,而他的身后,則放著象牙牌飾。根據這些陪葬品,考古工作者認為,他可能是一位部落首領,但他究竟是誰?還是一個迄今未解的謎。在三星堆祭祀坑裡也出土了金杖,和寶墩時期的神秘象牙杖是如此形似。

曾經令諸多學者困惑不已的三星堆一期文化,出土的繩紋花邊口罐、喇叭口罐、喇叭口壺、寬沿尊、盤口尊、敞口圈足尊、淺盤豆、高圈足都是寶墩文化中的典型陶器。文物作証,三星堆一期文化遺存其實屬於寶墩文化。如果將三星堆文明喻為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寶墩文化就是孕育它的土壤。“寶墩文化之后是我們的三星堆文化。我們羅列了十七種寶墩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相似的地方,陶器上有很多相似性,另外在陶制紋飾、生活工具、城牆修筑等方面都有傳承。”寶墩遺址考古隊隊長唐淼告訴記者,“另外就是用杖這個習俗,三星堆出現金杖的時候很多學者提出這個杖是不是來自埃及,但是在寶墩文化時期已經有用杖的習俗了,所以這也是一種傳承。”

此外,在寶墩遺址還發現了凹刃玉鑿,與三星堆出土的凹刃玉鑿在造型上十分相似。他認為,寶墩文化對成都平原的意義就在於,它的文獻記載很少,通過遺址,一個個串聯起來,就可以看到成都平原發展的一個大的過程,就是來自西北的馬家文化和長江中游的文化融合形成了寶墩文化,寶墩文化經過三個時期的變遷,到了以三星堆遺址為代表的三星堆文化,然后是以金沙遺址為代表的十二橋文化,然后是古蜀船棺葬為代表的晚期巴蜀文化,之后到公元前316年秦並巴蜀,成都平原才逐漸融入中原的文化系統。

恢宏的城垣與奢華的建筑,暗示著寶墩古城已是一座規模龐大的史前城址,中國學者也稱其為“大型中心聚落”。由於古城尚未發現青銅、文字,寶墩文化似乎還未邁入文明的門檻,不過它卻如啟明星一般,照亮了文明前夜的成都平原。

成都平原擁有孕育三星堆文明的文化沃土

寶墩遺址考古隊隊長唐淼告訴記者,無論是寶墩文化、三星堆文化還是十二橋文化(金沙文化),在文字記載缺失較多的背景下,考古人員從發掘開始,將一片片零碎的小陶片進行晾晒、清洗、上號、修復等工序,最終將原物拼湊完整。“我們拼湊的不只是陶片,更是成都平原文明前夜的歷史。”

據了解,距今3700年左右,外來文化進入成都平原,伴隨而來的是人群的移動,沖斷了寶墩文化社會的正常演進過程,整個四川盆地的文化發生了突變,其結果是三星堆文化的興起。三星堆文化是繼承了本土寶墩文化陶器、石器制作風格,沿襲了城牆修筑、建筑形態、喪葬習俗、生產方式等因素,並融合外來文化因素而逐漸形成的另一種特色的考古學文化。至此,青銅時代的曙光照亮成都平原。

唐淼向記者介紹說,寶墩遺址發現了4500年前的碳化水稻、黍、粟及其他植物遺存,還出土了家豬骨骼,狗、鹿的骨骼。這些考古証據表明,寶墩先民以稻作農業為主,兼有粟作農業﹔飼養家豬、狗﹔獵捕鹿、魚、鳥、兔等生物作為食物的補充。稻粟兼作農業體系和家畜飼養奠定了古蜀文明,乃至天府之國農耕文明的基礎。

他說,從年代學上講,寶墩文化早於三星堆文化。寶墩文化階段,廣泛分布於成都平原的城址、遺址,証明了成都平原擁有孕育三星堆文明的文化沃土。寶墩文化和三星堆文化的制陶、石器工藝、城牆修筑技術、建筑形態、經濟上有明顯的延續關系。作為古蜀文明之源,寶墩文化中的諸多創新創造,也深刻影響了后來古蜀文明在不同發展階段的創造。唐淼說:“例如寶墩文化中的制陶、石器工藝、筑城技術、大型建筑基址布局、小型建筑營造方式、水稻種植、家豬養殖等因素,都影響到了之后三星堆文化以及以金沙遺址為代表的十二橋文化。”

寶墩文化為三星堆文明的起源找到重要線索

在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象牙。距今4500——3700年的寶墩人也對象牙情有獨鐘。在寶墩遺址也出土了象牙手鐲、象牙骨管、象牙牌飾、象牙飾品、象牙權杖等象牙制品。專家推測,象牙源自成都本土大象。當時的成都平原氣候溫潤,有犀牛、大象、鹿等動物。三星堆是當時古蜀國的都城,應該有很多珍貴的物品集中於此,象牙正是其中之一,象牙也是祭祀用的珍貴材料,金沙遺址出土的肩扛象牙紋玉璋描繪了古蜀人用象牙祭祀的場景。

值得一提的是,從地質學上進行比較,寶墩遺址和三星堆遺址兩城選址極為相似。寶墩古城、魚鳧城、郫縣古城和芒城都建在河流附近﹔而三星堆遺址就發掘於鴨子河南岸。進一步查看發現寶墩古城遺址和三星堆古城遺址,兩者建城方式也基本一致。城牆陡峭,內坡較緩,便於防御﹔外城能抗敵且防御洪水。

唐淼表示,寶墩文化為三星堆文明的起源,找到了重要的線索,三星堆文化是在寶墩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了中原文明因素、長江中下游文明因素綜合發展而來的。(成都日報記者 王嘉 段禎)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