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項目下周舉行,在入圍的20個項目中——
四川稻城皮洛遺址:舊石器時代“石破驚天”

下周,國家文物局主導的2021年度十大考古新發現最終評選將在京舉行。在入圍的20個項目中,時代最早的就是四川稻城縣皮洛舊石器時代遺址,它是一處規模宏大、地層保存完好、文化序列清楚、遺物遺跡豐富、技術特色鮮明、多種文化因素疊加的罕見的超大型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
遺址上部地層年代
不晚於距今13萬年
舊石器時代,距今300萬年到距今約1萬年,是人類在地球上經歷過的最漫長的時代。人類從能人、直立人階段逐漸進化為智人。為了生存,他們不斷遷徙、流動,通過打制的方式生產石器、獵取野獸或是在自然界採集能夠食用的植物果實。在那段沒有文字記載的漫長的時間裡,唯有舊石器時代遺址為后世了解古人打開了一扇窗。
四川稻城皮洛遺址就是這樣一處超大型舊石器時代曠野遺址,它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麓,平均海拔約3750米。2021年4月底,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聯合北京大學開始主動性考古發掘。遺址面積約100萬平方米,遺址地層可劃分為8層,其中2至8層均為舊石器時代文化層,呈現出紅黃土交替的特征,反映了氣候的冷暖波動,初步的光釋光測年結果顯示,遺址上部地層的年代不晚於距今13萬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舊石器考古研究所所長鄭喆軒說,根據目前發掘情況,我們(分析)2層3層的人類活動是相當頻繁的,然后我們在地層中發現了相當多的燒石。做分析的時候發現,有些燒石、石制品有聚集的情況,然后4層這個黃色層比較厚,這個黃色的沙土層,它可能是我們目前看到這個地層裡面最冷的一個階段,因為4層又厚整體的遺物又少。
人類曾在遺址從事過
用火、打制石器等活動
僅2021年系統採集和發掘的遺物就有1萬多件。其中有較多“燒石”,有石器拼合組、半環狀“石圈”,顯示人類曾在遺址從事過用火、打制石器等活動,他們已經適應了高寒缺氧的高原環境,並在認知能力上取得了巨大飛躍。
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長陳發虎說,生存在高的海拔,要應對不同的環境,特別是應對缺氧的這種環境。假如他一年四季都在這兒生存,他一定要能適應這兒的環境,生理上有很大的一個進步,在智力上有很大進步。
皮洛遺址發現的手斧、薄刃斧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阿舍利技術遺存,也是目前東亞地區形態最典型、制作最精美、技術最成熟、組合最完備的阿舍利組合。所謂阿舍利文化,是舊石器文化中的一個階段,距今170萬年至20萬年間,因最早發現於法國的聖阿舍爾而得名。它的一個集中體現,就是左右對稱的石器和多類型組合,例如手斧、手鎬、薄刃斧、砍砸器、大型石刀等。皮洛遺址發現的手斧、薄刃斧填補了東亞阿舍利技術體系在空間上的一個關鍵缺環。據央視新聞客戶端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