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衛生

昨天是第22個世界睡眠日

睡眠好的人千篇一律 睡不好的人各有不同

我國超3億人存睡眠障礙,需要診療的不僅僅是失眠

2022年03月22日09:13 | 來源:新華社
小字號

原標題:睡眠好的人千篇一律 睡不好的人各有不同

  半夜醒來,不用看時間,張輝就知道差不多就是凌晨兩三點。他躺著不動,讓呼吸平緩,腦子裡盡量不去想事情……一直熬到早上6點,他終於可以起床,出門運動,然后准備上班。

  張輝在四川遂寧某機關上班,59歲的他馬上就要退休了,他希望退休后可以睡個好覺。過去30多年來,他一直被失眠困擾,每天晚上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又很快醒來,然后細細體味夜晚的漫長……他也曾嘗試喝酒助睡……但睡眠問題一直難以解決。

  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睡個好覺”已成社會性難題。據中國睡眠研究會數據,目前我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這個數據還在逐年上漲。

  講述

  那些被睡眠困擾的人……

  1.半天睡不著,好不容易睡著了凌晨兩三點又醒了

  “特別羨慕那些睡眠好的人。”張輝的睡眠習慣很好,30多年來,他一般都會晚上10點過准時上床,但常常12點才能睡著,凌晨兩三點又醒了……然后閉目養神,熬過漫長的黑夜。他說,不管睡得著睡不著,都必須躺在床上,因為第二天要上班,他必須努力休息好。

  他起得早,夏天5點半起床,冬天晚一點,6點起床。然后出門運動,年輕的時候跑步,跑一兩個小時,現在年紀大了,隻能快走。他說自己雖然30多年來受失眠困擾,但身體狀況還不錯。

  他想過很多辦法提高睡眠質量,年輕的時候喝酒,“喝得微醉的時候,要好睡一點”。但喝酒不是長久之計,他又吃過腦白金、安眠藥……但都沒有解決問題。

  前些年,女兒帶著張輝到成都的醫院就診,做了很多檢查,都沒有找到原因,吃了一些藥,也沒什麼效果。

  2.整宿整宿睡不著

  比起張輝來,劉光宇的情況要嚴重很多。

  70歲的劉光宇10多年前得過腦梗,平時不是躺在床上,就是坐在輪椅上。“嚴重的時候,他一天24小時都睡不著。”劉光宇的女兒劉女士告訴記者,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劉光宇逐漸睡不著覺,到了今年春節前后,已經嚴重到整宿整宿地在床上翻轉,動不動就發脾氣,整天唉聲嘆氣,說自己“活不下去了”。

  家人以為是腦梗引發的症狀,今年2月中旬,劉光宇住進醫院治療了兩天,但並無效果。醫生建議看看精神科,隨后劉光宇成為了遂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睡眠醫學中心王勇的病人。診斷發現,劉光宇患有軀體化障礙,主要因為抑郁情緒並引發睡眠障礙。

  3.老年痴呆前兆

  前不久,一個姓徐的老人找到醫院來,自稱最近半年越來越睡不著。初步診斷后,王勇給他開了一些藥物,“先吃吃看有沒有效果”。在沒有進一步檢查前,王勇很難作出判斷,結合老人記憶力越來越差,有腦萎縮的現象,他擔心老人是老年痴呆症的前兆。

  4.睡感缺失

  王女士一直困擾的是,自己明明在睡覺,卻感覺意識清醒。她閉著眼睛靠在沙發上,聽到丈夫在走動,電視在播放,丈夫卻錄下了她“鼾聲如雷”的視頻,說她“明明睡得很沉,你為啥說自己沒睡著呢”?

  很長一段時間,王女士都感到乏力、困頓。最近,她覺得自己的睡眠問題愈發嚴重,“自己也覺得沒有睡著”。除了睡不著,還出現煩躁、苦悶、心慌的症狀。

  在遂寧市第一人民醫院睡眠醫學中心,王勇給她開了治療睡眠的藥物后,臨走又提議,找個時間,去跟心理醫生聊聊。

  “這種睡感缺失往往是過度緊張、焦慮、神經功能紊亂造成的。”王勇告訴記者,診斷表明,王女士有中度抑郁症,她的情緒表現和睡眠問題是相互影響的,但患者很難在患病初期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5.打鼾也是種病

  在不斷上升的睡眠障礙疾病的發病率中,另一大睡眠問題是“鼾症“,學名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據國家衛健委數據,我國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患病率約為3%~7%。

  四川大學華西醫院睡眠醫學中心唐向東教授表示,打鼾是容易被忽視又極為危險的睡眠問題。“人們很容易發現被失眠困擾,卻很少覺得打鼾是病。”

  唐向東告訴記者,那些打鼾導致反復窒息、睡眠深度不夠的患者,可能導致心臟病、高血壓。目前,打鼾病人一般都採用長期的物理治療,堅持使用醫療器械輔助呼吸。但這種機械輔助,可能導致患者因不習慣而難以堅持。

  數據

  超3億中國人存在睡眠障礙

  “正常上床時間,半個小時無法入睡,每周大於4次,並持續一個月以上,就達到失眠標准。”這是唐向東教授給出的失眠診斷標准。

  他告訴記者,失眠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多,也存在性別差異。在青春期,失眠人群佔3%~4%,到60歲時,被失眠困擾的人大概達到60%。平均算下來,有1/3的中年人存在失眠問題,而失眠人群中,女性比男性高1.5倍。

  中國睡眠研究會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超3億人存在睡眠障礙,且這個數據正在逐年攀升。研究表明,睡眠障礙越來越危及人們的健康,在社會高速發展的今天,“睡個好覺”已經成為社會性難題。

  睡眠障礙的種類很多,但主要表現在失眠上。2019年,國家衛健委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倡議成年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要達到7~8小時。然而,數據顯示,2020年國人平均睡眠時長僅6.69小時。

  究因

  睡眠障礙類型很多,大多與情緒有關

  王勇說,睡眠障礙類型很多,大多與情緒有關,甚至焦慮,抑郁,隻有對症下藥,標本兼治,睡眠才能改善。也有部分包括嗜睡、睡驚症、晝夜節律性睡眠障礙、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不同原因引起的失眠,隻有針對性地展開治療,才會有效果。

  王勇曾經長期在精神病專科醫院工作,他認為,“失眠對大多數人而言,可以是一個單獨的病,也可以是情緒障礙伴發的一個症狀,比如有抑郁症、焦慮症等。”

  唐向東也告訴記者,到醫院來看失眠的人,有一部分是有情緒障礙的。

  在華西醫院睡眠醫學中心,經常會有病人問唐向東,失眠的原因是什麼?唐向東說,失眠的原因是沒有答案的,比如病人得了高血壓、腫瘤,復雜性疾病的病因都是不清楚的。醫生很難給出一個具體原因,現在醫學特點基本上都是對症治療。

  唐向東表示,如果是情緒障礙引發的失眠,要從情緒方面去干預,比如抑郁症、焦慮症等,藥物治療是第一選擇。而不明原因的失眠,一般採用行為訓練。(文中患者均為化名)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楊靈

  關於睡眠的幾大誤區

  多晚睡覺算熬夜?

  研究認為,熬夜沒有一個准確的時間點,隻要每天不在一個時間點睡覺,就會對靜息心率產生影響,也就相當於熬夜。

  如果非要說一個具體的時間點,從生物節律和內分泌角度看,一般認為超過23點睡覺就算熬夜。

  睡得久不一定代表睡得好

  許多人信奉“8小時睡眠論”,其實睡夠四到五個睡眠周期更重要。

  什麼是睡眠周期?

  人在正常睡眠時,有“非快速眼動睡眠期”和“快速眼動睡眠期”兩個時期,兩者交替出現,每交替一次稱為一個睡眠周期。每個周期90~110分鐘。每晚完成4~5次睡眠周期可以極大地改善睡眠質量。

  打呼嚕=睡得香?

  嚴重打鼾會使睡眠時出現呼吸反復暫停,引發各種疾病甚至猝死,應及時治療。

  午睡時間越長越好?

  理想午睡時間以15~30分鐘為佳,如果時間過長,反而會導致頭昏腦漲、全身乏力。

  什麼才是好的睡眠?

  入睡較快

  一般不超過30分鐘

  時間充足

  平均每天睡眠時間

  兒童:10~12小時 青少年:9~10小時

  成年人:7~8小時 老年人:5~6小時

  質量優良

  夜間不易醒來,醒來也會很快入睡

  睡眠中無驚夢,睡醒后夢很快忘掉

  很少賴床,不需鬧鐘就能自然醒

  早晨起來精力充沛,沒有疲勞感

  5大方法改善睡眠

  早睡早起規律作息

  有相對固定睡覺、起床時間。最佳睡眠時間是晚上10點至早上6點。無必要不熬夜。

  堅持運動改善睡眠

  白天適量運動是改善夜間睡眠的一大動力,如散步、打拳、做操、慢跑等有氧運動,搭配肢體伸展和力量練習。

  規律三餐,太晚就別吃啦

  睡前不要吃太飽,大量食物在胃裡消化,不斷刺激大腦,便不能安然入睡。晚餐與睡眠應間隔至少3小時。睡前也不要喝茶、酒與咖啡。

  改善環境,營造睡眠

  為臥室保持理想溫度、聲音和光線。溫度以20~23℃為宜,睡前關閉大燈,盡量減少光線和噪聲。

  緩解壓力,放鬆心情

  睡前盡量保持身體和心情平靜,可以選擇看看書,聽聽舒緩的音樂,如純音樂、白噪音、腦波音樂等。

  “鼾聲四起”不代表睡得香

  反而是種病,得趕緊治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中國主題是“良好睡眠,健康同行”。專家提示,“打鼾”不僅不等於睡得香,還存在睡眠呼吸暫停風險,可導致包括心血管疾病在內的多種疾病,甚至誘發猝死。嚴重的“打鼾人”應及時去醫院呼吸科或睡眠醫學科就診。

  世界睡眠學會秘書長、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主任醫師韓芳介紹,大約每5位打鼾人中就有1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以睡眠時呼吸反復停頓為特征,會導致血氧飽和度降低,可能引起高血壓、冠心病、腦梗、腦出血、糖尿病,乃至焦慮、抑郁等,尤其在后半夜猝死風險較高。

  韓芳介紹,程度比較嚴重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患者需接受治療,但目前就診率和治療率都不高。大眾普遍認為打呼嚕不是病,其實打呼嚕絕不等於“睡得香”。如果患者打呼嚕的聲音很大、忽高忽低,容易憋得滿頭大汗等,就更要警惕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

  孩子如果愛打鼾,家長也要引起足夠重視。專家介紹,健康的兒童很少“打呼嚕”,打鼾是身體發出的危險信號,很可能是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對於處在發育期的兒童來說,還很有可能造成面部輪廓的改變。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主任醫師、教授高雪梅提示,孩子如果長期張口呼吸,鼻腔長時間得不到氣流的刺激,會造成鼻腔發育不全,使鼻腔、口腔之間的上腭高拱、前突,繼而出現兩眼間距增寬、鼻梁塌平、口唇增厚、牙列不齊、上切牙突出、缺乏表情等“腺樣體面容”。家長一定要引起重視,及時帶孩子就診,早期可通過佩戴無創呼吸機或口腔矯正器進行治療。(新華社)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