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門兩院 出過文進士、武魁將軍
西昌200年陳家大院 啟動搶救性修復

正在修繕的陳家大院
古宅內景
■ 在四川省西昌市,有一座200多年歷史的古建筑——陳家大院。在這裡,曾出過一個文進士、一個武魁將軍。一門兩院,東院“將軍第”,西院“進士第”。2000年,陳家大院被列為西昌市文物保護單位。
■ 大院建成以來,陳家后人一直院內在居住,是西昌規模最大的傳統院落式民居。由於各種歷史原因,陳家大院部分建筑或垮塌或被拆除,最終僅一部分得以保留下來。
■ 今年2月4日,西昌市正式啟動對陳家大院的修繕。2月17日,記者在現場看到,修繕工作正在進行中,整個大院將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搶救性修復。預計在半年后,這座歷經200年風雨的老宅將煥然“重生”。
探訪
古村庄裡的典雅老宅
10余代人在此居住
位於西昌川興鎮的高山堡,是西昌保存比較完好的古村庄之一,陳家大院就坐落在這裡。
2月17日,望著正在修繕的陳家大院,74歲的陳氏后人陳德康老人有些感慨:“我在大院裡住了70多年,現在看到大院得到修復和保護,我心裡很高興。”
記者看到,大院主要由兩個對稱的四合院和前后兩個庭院構成,建筑古朴典雅。大門處撐著木柱的石墩上,雕刻著古代吉祥物麒麟的圖案,線條流暢、形象生動。走進大門,穿過小天井,再上3個石階,走過中門,便是視野更為開闊的大天井。
房屋內部均是以木結構為主的建筑,正房一樓一底,比兩側的廂房要高大得多。四合院內,樓閣和廂房有幾十扇花窗,圖案各異,雕工精美,具有藝術性和裝飾性,給人很強的視覺享受。不過,老宅的門、窗等,都有不同程度的破損。
陳德康告訴記者,陳家大院曾經很輝煌,在西昌當地也很有名氣。“我們這個大院,曾出過一個文進士、一個武魁將軍。”陳德康等陳氏后人介紹,這座古宅有200多年歷史,已經有10余代人在大院裡生活或居住。“曾經最輝煌的時候,陳家大院總佔地20畝左右,住有200多人。”
歷史
東院“將軍第” 西院“進士第”
被列為文物保護單位
據史料記載,陳家大院建於清朝乾隆時期,是西昌川興鎮高山堡古村裡顯赫的“名門望族”“進士第宅”。一門兩院,文武雙全,東院“將軍第”,西院“進士第”,為清代武魁陳其綱及其弟——進士陳其紀的宅邸。
“在上世紀50年代末、60年代初,陳家后代曾搬出去住。陳家大院被當作公共食堂和養老院用。”陳德康告訴記者,后來因為許多歷史原因,陳家大院部分建筑或垮塌或被拆除,最終保留下來的就隻有目前的部分。大院建成以來,陳家后人一直在居住,是西昌規模最大的傳統院落式民居。
2000年,陳家大院被正式列為西昌市文物保護單位。曾有專家發表論文稱,陳家大院是西昌古建筑文化的瑰寶,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內涵。
“由於陳家后代都已分散到各地,加上經濟能力有限,無力將陳家大院完整修繕。”多名陳氏后人告訴記者,此前,他們一直擔心大院坍塌消失。
陳德康妻子張玉介紹,這麼多年來,陳氏后人一直盡力保護著大院。曾有人願意用一輛小車換老宅一扇精美木雕花窗,被他們斷然拒絕。
張玉介紹,去年以來,高山堡啟動了拆遷安置工作,目前當地很多民居已經拆除,但是陳家大院得以保留,並在今年進行修繕保護。
搶救
今年2月
修繕工作正式啟動
半年后
老宅將煥然“重生”
記者從西昌市相關部門獲悉,春節過后,西昌市川興鎮高山堡鄉村振興文旅項目一期工程正式打圍施工,該項以陳家大院文物保護性修繕為基底。
據考証,高山堡是一個具有數百年歷史的多姓聚居的古老村落,原有建筑多為明清風格的木架構土坯小青瓦房屋,房屋密集,自成四合院落。
負責陳家大院文物修繕工程項目的現場負責人諶立春介紹:“2月4日,陳家大院修繕正式啟動。前期已經把大院底子摸清了,包括建筑風格、建筑材料、雕窗工藝、牆體砌筑材料等。將根據大院的歷史風貌進行修繕方案設計,力爭一磚一瓦都做到原汁原味。”
據悉,該項目估算總投資約6.8億元,包括陳家大院修繕及周邊環境整治,包括古村落、戲台、文昌宮、碉樓的修繕和東側生態田園景觀打造等。
根據修繕設計方案,陳家大院將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搶救性修復。房屋整體結構和材質都會保持原來的模樣,一些破損的窗戶、門柱、房梁等,也會按照曾經的歷史資料圖片進行還原。
據了解,該項目分兩期進行,今年9月30日前,將完成陳家大院修繕及周邊環境整治。屆時,這座歷經200多年風雨滄桑的清代老宅將煥然“重生”。(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攝影報道)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