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成都

軌道交通成網、公共交通可達性增加……成都著力提升通勤效率

“上班的路”變得更順更暢了

2022年01月20日07:52 | 來源:成都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上班的路”變得更順更暢了

  早上7點半,都江堰快鐵站人頭攢動,市民趙燕刷完天府通卡坐上了成灌鐵路列車。25分鐘后,她在犀浦站下車后同台換乘地鐵2號線。30分鐘后,她就已經在市區的辦公室,開啟了一天的工作。

  通過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的實施,像趙燕這樣享受到便捷出行的市民越來越多。職住平衡、夯實基礎建設、提高公交效能、優化交通治理、實施政策引導和營造通勤場景6大行動,加之31項重點任務和56個重點項目的實施,市民的通勤之路,變得更順更暢。

  軌道交通成網

  平均通勤時間縮短兩分鐘

  “地鐵出行是我的首選。地鐵快,特別是集中新開了幾條線之后,換乘也方便。”市民冷永波說。

  “我家住市二醫院附近,在金融城附近上班。現在上班我完全選擇地鐵。”市民方曉告訴記者,自己在早高峰時開車去單位的話,一般都要留足至少1小時的時間﹔而坐地鐵,從市二醫院站坐4號線到騾馬市站轉1號線,再直達金融城,全程隻需要40分鐘左右。

  在成都,與冷永波、方曉一樣經常選擇地鐵出行的市民有很多。目前成都地鐵日均客流已經達到800多萬人次,便是很好的佐証。

  “作為城市重要的公共服務之一,軌道交通服務一方面代表著城市公共服務的水平,一方面關乎著萬千乘客的出行體驗。我們提出充分結合線網運營特點,以優化運營服務、挖掘營銷潛能、提高維保效能、提升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為著力點,推動運營服務不斷提檔升級,有效提高線網運營和城市通勤效率,全面構建讓人民滿意的城市軌道交通服務體系。”成都軌道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

  根據成都市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2021年8月對成都軌道交通成網效果進行的評估顯示,軌道交通全市居民出行率保持不變,平均通勤時長由42分鐘降至40分鐘。與此同時,隨著軌道交通可達性提高,由私家車出行轉換到軌道交通出行的人群有5.7萬—10.3萬人。

  公交+單車

  解決好“最后一公裡”的問題

  每天從都江堰快鐵站乘坐成灌鐵路列車進城上班的市民趙燕告訴記者,以前成灌鐵路不僅班次少,還需要提前購票,因為車次少,買票也相對困難,因此,“住在都江堰,在成都市區上班”有些不現實。然而隨著成都鐵路公交化的不斷推進,半年前,趙燕做出了一個決定——從市區搬回都江堰。“如今,成灌鐵路班次變得越來越多,和地鐵一樣方便,這讓城裡工作、城外居住變成了現實。”趙燕說,通勤的便利高效,讓像她這樣因工作和家庭穿梭城裡城外的人如居城內,“通勤距離不斷拉近的是心理距離,這是幸福美好生活的期盼。”趙燕說。

  晚上7點,正值晚高峰。光華大道三段的地鐵南熏大道站,乘客從地鐵站內魚貫而出,站外等待他們的則是一排排整齊的共享單車和陸續進站的接駁公交車。

  市民楊先生家住溫江區光華新城,上班在市中心春熙路片區,每天通勤都需要通過共享單車或者公交車、地鐵完成。“成都現在公共車交通非常方便,出了家門就有公交或者共享單車,通過它們去地鐵站非常快捷。”楊先生告訴記者,天氣好的時候,他就選擇騎行到家或者去地鐵站,不想騎行的時候地鐵站也有直接到家附近的公交車。

  為進一步提升公共交通運營效率,增加公共交通可達性,滿足市民多樣化、個性化出行需求,成都公交集團與成都軌道集團聚焦通勤提升,建立長效交流機制,通過交流、調研,推出了一系列“兩網融合”舉措,不斷延伸便民“觸角”,切實解決市民出行痛點、難點,解決好“最后一公裡”的問題,讓市民通勤效率不斷提升。

  “雙單”模式微循環

  提升26個片區交通通行效率

  “我們這一片單行的道路增多了,不僅沒有給出行帶來麻煩,交通反而更順暢了。”家住藍苑小區的陳煥為草堂北支路的單行叫好。

  陳煥住的小區屬於草堂北路片區老舊小區,在交通上,有著和其他老舊小區一樣的“通病”——出行效率低下。針對這一問題,從去年4月開始,交管部門開始“動刀”。去年10月14日,草堂北路片區微循環開始正式實施。以單向通行、單向停車“雙單模式”為核心的微循環,讓這一片區的交通大為改善。“微循環疏通了城市的‘毛細血管’,讓居民出行更順暢,同時也緩解了停車難的問題。”交警四分局相關負責人說。

  記者從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獲悉,2021年以來,成都交警已經在六城區的26個片區實行了微循環,打通了猶如毛細血管的中小街道,提升了片區交通的通行效率。

  “積極推動片區‘微循環’單向交通組織,高質量打造‘上班的路’和‘回家的路’,讓市民出行更加便捷高效、更加舒適安全。”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成都日報記者 袁弘 田晨程)

(責編:李強強、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