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強工業 做活文旅 做優農業——
廣安現代化產業發展的路徑

川渝高竹新區獲批一周年,四川創能機械制造有限公司喜訊連連,2021年全年產值增長了16.67%,年產值突破7000萬元。該公司總經理劉建明嘗到川渝新區政策紅利后,決定追加投資建二期廠房。
在廣安投資興業,成為不少企業家的不二選擇。2021年,廣安新引進1億元以上工業項目80個,其中5億元以上16個。廣安市先進制造業不斷成勢見效,集群集聚漸入佳境,工業高質量發展成績斐然。
農業貢獻突出,工業支撐增強,服務業提質發展。一組數據足以佐証:過去一年,廣安市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6%,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9.6%,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8%。
邁入新征程、肩負新使命。廣安將用奮斗開辟加快發展新境界,用拼搏創造跨越發展新格局,優先做強工業、堅定做活文旅、持續做優農業,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廣安提供基礎性支撐。
如何做強工業?緊盯優勢產業、集中發力打造千億級產業集群
機構挂牌剛滿一年的川渝高竹新區交出亮眼成績單——實現工業產值100億元,同比增長46.41%。
新區的強勁發展勢頭,獲得了很多投資者的青睞。“從前選擇珠三角,現在來高竹新區。”2021年12月27日,川渝高竹新區管理機構揭牌儀式暨簽約儀式上,東莞市阿巴斯精密傳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波當即表示,“將推動項目盡快拿地、盡快建設、盡早投產。”
高竹新區的發展寫照,印証“工業挑大梁”交出亮眼答卷。2021年,廣安新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2戶,7個重點產業實現產值1651億元、增長11%,綠色化工產業納入四川省千億級產業集群重點培育,新橋化工園區認定為首批省級化工園區。
廣安市第六次黨代會鮮明提出:抓產業,必須優先做強工業。
廣安將聚焦在四川省乃至成渝地區有比較優勢、有配套體系、有市場前景的優勢產業集中發力,力爭通過五年時間,打造裝備制造、綠色化工2個1000億級產業集群,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先進材料3個500億級產業集群,食品飲料、輕工服裝2個400億級產業集群,推動廣安制造業晉級升位。
如何做活文旅?完善城市功能配套,讓游客從“過路”變“過夜”
疫情期間,全國各地景區受到影響,但2021年度鄧小平故裡景區克服重重困難,吸引游客241.49萬人次﹔
鄰水縣五華山景區精心打造的“峰秀、水清、林美、樹奇”的自然風光,吸引了大批游客拍照,被評為四川網紅打卡點﹔
岳池農家生態文化旅游區以“農家文化”為主題,探索出文旅融合發展路子,形成了岳池農家生態文化旅游區裡一路可看可玩的旅游景觀帶,且核心區域所在的鄭家村被評為天府旅游名村……
這不難看出,廣安文化旅游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自帶流量。有以鄧小平故裡為代表的紅色文化資源、以華蓥山為代表的自然生態稟賦和緊鄰重慶大都市的客源優勢,文旅產業發展有潛力。
立足優勢,廣安文旅產業蓬勃發展。鄧小平故裡、華蓥山入選四川省40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廣安區被認定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武勝飛龍鎮被命名為首批天府旅游名鎮、岳池縣鄭家村被評為天府旅游名村。
成績令人振奮,問題也不容忽視。廣安文旅產業業態單一、要素分散,缺乏深度游、過夜游產品供給,城市功能配套支撐不夠等。
如何做活文旅產業,廣安明確路徑和方向。未來,要下大力氣引進一流城市主題樂園,開發一批文創產品、特色演藝,培育一批休閑康養、精品民宿、研學旅行、鄉村微度假等現代產品體系,增加深度游、過夜游產品供給。加大文旅龍頭企業培育力度,實現規模以上企業、精品景區“雙倍增”。
具體而言,加快建設四方山、黑龍峽、梨香花海等景區,提檔升級石林、天意谷、五華山等景區,大力開發文創產品、特色演藝,組建市、縣國有文藝院團,常態化演出一批藝術精品。
如何做優農業?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促融合
分揀、打包、裝箱……1月18日,在武勝縣沿口鎮五一村迅威農業晚熟柑桔選果中心一派繁忙,每年約4萬斤大雅柑將發往江浙水果市場。
鄰水果農也同樣感受到了產銷兩旺的喜悅。“每年12月至次年3月,各地批發商紛至沓來搶訂單,鄰水臍橙不愁銷。”廣安市鄰水縣農業農村局局長趙宏劍說,每斤批發價也由五年前的一兩元,提高至5元,鄰水臍橙以高品質在全國打響了名氣。
不僅是武勝大雅柑、鄰水臍橙,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叫得出”“喊得響”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遍地開花”——廣安龍安柚、廣安蜜梨、岳池米粉、前鋒青花椒等。
與此同時,農業園區加快提檔升級成為農戶增收的“聚寶盆”。
龍安柚現代農業園區通過建基地、搞加工、創品牌形成了一條全產業鏈,每年能為廣安帶來上億元的產值。
現代農業園區是農業技術的“推廣站”、現代農業的“樣板區”,是推進農業衣村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更是廣安促進鄉村振興與脫貧攻堅有效連接最有力的底氣。
過去五年,廣安龍安柚現代農業園區創建成省五星級現代農業園區、武勝蠶桑現代農業園區創建成省四星級現代農業園區,廣安蜜梨、岳池糧油現代農業園區成功創建省三星級現代農業園區……
顯然農業取得長足成效,但是農業大而不優依然是瓶頸。
如何推動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廣安將全力建基地、創品牌、搞加工、促融合,加快糧油、生豬、蔬菜、水果等特色優勢產業全鏈融合發展。
廣安75%農產品銷往重慶,農業產業“同城融圈”將緊盯重慶消費市場,唱響“華蓥山”“廣安龍安柚”等區域公用品牌,把廣安建成重慶農產品的重要保障基地。(賀樊麗)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