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員熱議: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內江元素”

1月18日,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成都開幕。
“設立內榮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綿瀘高鐵內自瀘段建成通車”“成渝高速公路擴容”“加快成自宜高鐵建設”“做好綿遂內鐵路前期工作”“加快成都至隆昌段擴能改造和隆昌至敘永至畢節鐵路建設”“加強沱江等重點流域生態保護修復”……
省長黃強代表省人民政府所作的工作報告,近20處直接提到“內江”,這在住內省人大代表、住內省政協委員中引起熱議。
“這是一份飽含民聲民情的報告。”這是省人大代表張友美最直觀的感受。
在現場聆聽報告后,張友美不時做筆記,聽到重點,還專門用筆勾畫出來。她說:“報告裡面提到了很多關於內江的大事喜事,比如綿瀘高鐵內自瀘段建成通車讓內江進入‘雙高鐵時代’。”報告還提到關於沱江流域生態保護修復,讓張友美很是感慨。她說:“作為來自基層一線的省人大代表,看到我們村群眾愛護生態環境,人人都在參與垃圾分類,十分欣慰。”
省政府工作報告在回顧2021年工作時,肯定過去一年全省著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區域協調發展格局加快形成,其中又特別提到“設立內榮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
對此,住內省政協委員張澤銳感觸頗深。作為隆昌市政協副主席的他,既是內榮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成長的見証者,也是參與者和推動者。
“去年2月正式啟動內榮農高區建設,6月正式成立內榮農高區內江管委會,9月底人員到位,12月省政府正式批復了《內江榮昌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總體方案》……”張澤銳如數家珍。
張澤銳表示,隆昌作為內榮農高區建設的主戰場、最前沿,將繼續主動對接榮昌區,積極謀劃推進隆昌片區的有關工作,為加快推進“雙圈”建設貢獻積極力量。
“吃了定心丸”“振奮人心”“內江可以大干一場”,這是住內省政協委員鄧國軍從省政府工作報告中讀出的最“帶勁”的信息。
在鄧國軍看來,除了直接“點名”內江外,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推動出台川南渝西融合發展試驗區建設方案,推進10個毗鄰地區合作功能平台規劃建設取得實質進展”“實施高新區能力提升行動和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計劃”“打造國家天然氣(頁岩氣)千億立方米級產能基地,支持發展氫能源”“建設川渝自貿試驗區協同開放示范區”等2022年重點工作,都是與內江相關的,必將為內江帶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從開幕會結束到回駐地,省人大代表唐昭強和其他代表一路上都在討論政府工作報告的內容,大家都十分關心裡面的“內江元素”。大家有個共識,涉及與內江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相關的內容特別多。
唐昭強特地把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內江的內容勾出來了。他說:“內榮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成自宜高鐵等項目,希望這些項目早日落地,促進內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篤行不怠守初心,踔厲奮發啟新程。代表、委員們紛紛表示,隨著省政府工作報告安排部署的各項任務落地落實,必將極大地促進內江經濟社會發展,助推內江加快建設成渝發展主軸中心城市。(內江日報全媒體記者段春秀 徐艷梅)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