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專家解讀2022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

湯繼強:我們必須堅毅前行 全面提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2022年01月19日20:54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湯繼強,西南財經大學西財智庫首席執行官、首席研究科學家,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斯坦福大學高級訪問學者,中小企業“梯形融資模式”“企業孵化大市場”“T型經濟帶”理論創建者。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委員會委員、國家級智庫專家。擔任四川省政府主要領導牽頭重大課題《關於貫徹落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總體思路及戰略路徑研究》專家組負責人,重慶市、四川省以及若干市州“十四五”規劃咨詢專家。

昨日,省長黃強在四川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作2022年四川省政府工作報告。在安排2022年的政府工作時,他講了今年十個方面的主要工作,其中第一條便是全面提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充分體現了四川省政府工作緊跟國家戰略部署,深刻洞察和把握國際國內環境,尤其是不確定性增強的外部環境,更體現出四川省不畏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增強,堅毅前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決心。

當前外部環境,從疫情發展狀況來看,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續大流行。受新變異株奧密克戎影響,多個國家和地區進入第五波疫情,國際疫情形勢將更加嚴峻。與此同時,國內近期也出現了多點散發的疫情態勢,部分地區疫情還在持續發展,四川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壓力巨大。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不減。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4.0%,全年增長8.1%,雖廣義基建明顯回暖,整體數據表現略超市場預期,但經濟發展仍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具體來看,需求收縮表現為政府購買受房地產管控、債務管控、疫情沖擊,企業購買受企業縮減開支、產能轉型淘汰影響,居民購買受居民收入就業表現弱、風險防控預期制約。供給沖擊則表現在三大方面: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上漲、綠色低碳發展轉型帶來的原材料供給沖擊,老齡化帶來中長期勞動力供給沖擊,港口擁堵、集裝箱短缺導致供應鏈效率低下及部分國家“逆全球化”政策帶來的供應鏈沖擊。

2021年12月8日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求,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各地區各部門要擔負起穩定宏觀經濟的責任,各方面要積極推出有利於經濟穩定的政策,政策發力適當靠前。為此,國家在宏觀政策層面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適當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抓緊出台實施擴大內需戰略的一系列政策舉措,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的要求,盡快將去年四季度發行的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落實到具體項目。貨幣政策以進促穩,充足發力,工具箱開得再大一些,保持總量穩定,避免信貸塌方﹔精准發力,致廣大而盡精微,主動出擊,按照新發展理念的要求,主動找好項目,做有效的加法,優化經濟結構﹔靠前發力,要抓緊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場曲線的前面,及時回應市場的普遍關切。

四川作為內陸省份,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歷史節點,在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下,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一干多支 五區協同”等多重機遇疊加的窗口期,雖然承受國內外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巨大壓力,但四川經濟基礎牢、潛力大、韌性強、穩中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們更應該堅定信心,堅毅前行,越是艱險越向前,外部環境越是不確定,內心就越要堅定。

藍圖已繪就,關鍵是不要搖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既是國家對四川省發展的要求,更是四川省當前建設發展的最大機遇。要從基礎設施、現代產業體系、科技創新能力、優化空間布局、需求側消費提升、高品質生活宜居、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等方面全面提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全方位行穩致遠,實現四川發展的換道超車。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適當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通過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激發四川經濟增長的潛在動能,發揮交通基礎設施的區域間經濟聯系與要素置換通道作用,縮小區域間經濟發展差距。發揮數字新基建的梯次帶動效應,通過適度超前的數字基建投入,不僅是要彌補與東部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差距,更是帶動產業數字化、公共管理數字化,實現全面躍遷。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推動經濟極核功能再上台階。發揮“1+1>2”的經濟增長效應,推動四川省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內要素實現充分流動和高效配置,推動形成動態耦合、良性競爭的產業分工協作體系。依托既有產業基礎,繼續做大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裝備制造、新經濟等優勢產業,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發揮成都在高端要素集聚運籌能力的優勢,提升全省高端資源要素配置組合能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在創新體系建設上先行先試。提升創新主體多樣性,不光要發揮高校、科研機構的作用,更要培育一批頂尖的創新型企業。加大創新資源的供給力度,提升研發投入強度,為高端創新人才提供更強保障。暢通創新轉化渠道,提升產學研協同市場化程度,健全人才流動機制,提升轉化平台的企業服務能力。改革創新制度與文化,打破政出多門、職能分割、體制僵化的桎梏,探索適應新形勢新需求評價激勵制度。優化空間布局,深化經濟區與行政區適度分離改革。擴大毗鄰區融合發展改革覆蓋范圍,按照行政區與經濟區適度分離的原則,符合條件的區域都可適時適當主動打破行政藩籬。深化擴權強縣改革,推進符合條件的縣撤縣設市、撤縣設區,適時開展區縣行政區劃調整。強化增強政策的靈活度,加強產業和公共資源布局引導,推動毗鄰地區新型城鎮化進程。需求側消費提升,激發四川經濟增長新潛能。圍繞巴蜀特色國際消費目的地的打造,合理引導消費,激活潛在需求、釋放新需求的同時,促進消費規模擴大、消費質量提升。引導消費聚焦高科技、高品質、低碳化“兩高一低”的產品服務上,助力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實現高質量發展。圍繞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打造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准確厘清政府和社會、個人的權責邊界,要強化政府公共政策的有效引導,要充分調動市場力量,發揮多元供給優勢。建設數字化公共服務平台,利用數字化技術進一步提升公共服務便利化,擴大衛生健康、醫療保障、教育、養老、政務服務等優質公共服務覆蓋半徑。突出清潔能源、生態本底優勢,打造全域綠色公園城市新形態。發揮四川水電、天然氣(頁岩氣)等清潔能源資源富集的基礎性優勢,培育壯大一批全國領先的綠色低碳優勢產業集群。有機融合城市空間和生態本底,建設青山綠道藍網相呼應的城市生態格局,推動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形成。加強生態保護,完善區域間的生態環境協同監測治理體系,打造環境友好、城市生態、產業低碳的公園城市新形態。

2020年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標志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兩年過去,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從加快到如今成勢見效,正是得益於無論外部環境如何變化,我們都錨定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方向不變、干勁不變。未來,全面提速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也必將成為四川建設發展的最強勢能。

(責編:章華維、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