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四好”村落 這樣建成(深閱讀·鄉村振興 規劃先行)

本報記者  宋豪新
2022年01月07日07:1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巴中市恩陽區萬壽村(見圖,本報記者宋豪新攝),是四川省“四好村”:村民住上好房子、過上好日子、養成好習慣、形成好風氣。站在村前,入目是民居與山水相映成趣,水泥路通組達戶,環境整潔,房屋錯落有致,一幅美麗鄉村畫卷在眼前舒展。

但僅僅六七年前,這裡還是一個“四無村”:無新居、無產業、無配套、無集體經濟收入。村裡貧困發生率一度達到19.6%。

這個依山傍湖的小山村,何以在幾年間發生巨大變化?記者來到這裡,一探究竟。

抓住機遇——

因地制宜 發展旅游

早些年,村裡的青壯年紛紛外出打工,土地逐年撂荒,老支書王廷梓看著焦急,卻無可奈何:“我們村當時最出名的就是窮。”

2013年,王廷梓和鄉親們看到了轉機。

那一年,恩陽區正式挂牌成立,曾經的恩陽鎮一躍成為巴中這個革命老區城市的重要一翼。巴中市在交通規劃中這樣定位恩陽:巴中市西南部的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商品流通服務中心,以發展生態、歷史文化、旅游為重點,開拓農副產品精深加工和建材市場的生態環保型歷史文化名鎮。

“要因地制宜,高位規劃,既把脫貧攻堅工作抓細抓實,又要利用村裡的資源優勢重點發展旅游產業,打造成鄉村旅游的一張名片。”恩陽區黨委政府明確了萬壽村的發展思路。

那一年,連接成都和巴中的成巴高速全線貫通。村子緊鄰成巴高速出口,成為名副其實的“入巴第一村”。

村裡人干勁十足,借著成巴高速全線貫通的契機,村黨總支帶領村民劈山開路,將連接高速的通村公路修到了家門口。出門上高速,開車就進村,外地游客漸漸多了起來。

兩年后,巴中民用機場建設項目巴中恩陽機場正式開工,地址就在村子附近。目前這個機場仍是巴中市唯一一個民用機場。

隨著2019年巴中恩陽機場正式開航,這個緊鄰機場的小山村成為川東北旅游環線上的一個節點,駛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保護開發——

善用資源 留住鄉愁

“把咱們村打造成鄉村旅游的一張名片。”村民們充滿干勁,但產業規劃思路卻出現了分歧。

有人提議,借著建設美麗新村聚居點的政策東風,拆舊建新。也有人說,村裡一大特點就是保存有很多川北民居,看著破舊,住起來冬暖夏涼,全拆掉太浪費了。

“川北民居是我們村獨具特色的風貌,產業規劃不能以改變特色為代價。留住它們,就是留住鄉愁,留住屬於我們的鄉情味和煙火氣。”村黨總支書記肖梅說。

清末民居“張家院子”的老住戶張雲生同樣看到了老屋的價值。2014年,張雲生返鄉,被村裡生機勃勃的景象感染,原本隻想修繕祖屋的他,不斷加大投入,最終聯合7名在外務工的同鄉,成立了公司,將“張家院子”改造成全村第一家巴山民宿。

有了張雲生的成功示范,心靈手巧的村裡人對全村100多間土坯房進行了保護性改造。青青石板路、濃濃泥土香、中式古朴風……改造后的土坯房化身一座座巴山民宿,為村庄增添了更多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韻味。

扭住關鍵——

改善環境 生態宜居

“‘五一’假期,我家門口停滿了外地游客的車,整整忙了3天,掙了過去1年的錢。”村民顧文禮回憶。然而,煩惱隨之而來。停車位不足、廁所排長隊、垃圾隨手丟……大量游客雖然帶來了可觀的收入,卻也讓村庄失去了往日的整潔。村裡老人們的眉頭又擰在了一起,“要是不把環境整治好,別說游客了,我們自己都不願意。”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沿湖都是污水坑,雨污沒有分流,管網也不健全,村民們就從這裡入手,在民宿集中的區域及沿湖周邊,通過處理、沉澱、砂濾淨化等一系列措施分類治污。

在住得較為分散的村民家中,村裡試點推廣一批小型污水處理裝置。村民王廷武家裡就安裝了這樣一套設備。“過去家裡是旱廁,污水要靠車來拉,夏天味道很大。旱廁改造后,安裝了污水處理設備,現在基本沒有味了。”王廷武說。

截至目前,全村已發展農家樂13家、民宿24家,停車場、環湖綠道一應俱全,能同時接待游客上千人。“村子美了,游客多了,大伙都開心,村裡老人們的笑容也越來越多。”張雲生說。

四川省“四好村”“文化扶貧示范村”“創平安示范村”“文明村鎮”“2019年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示范村”……村史館陳列的一系列榮譽,講述著村民們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奮斗故事。

下一步發展重點是什麼?恩陽區相關負責人說:“要實現文化旅游產業品牌化。接下來,萬壽村最好能形成幾個叫得響、有辨識度的文旅品牌。”

從抓住機遇、借勢規劃,到面向未來、拓展規劃,村民們始終朝著“鄉村旅游的一張名片”這一目標前進,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干。村庄的巨變告訴南來北往的人們:這裡的鄉村振興,是正在發生的現實,也是振奮人心的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07日 04 版)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