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姜振宇:讓世界科幻大會帶動成都科幻“支棱”起來

2022年01月06日07:49 | 來源:成都商報電子版
小字號

原標題:姜振宇:讓世界科幻大會帶動成都科幻“支棱”起來

  網友創作的《當成都遇上元宇宙》視頻截圖

  一戴上那副頗具未來感的眼鏡,姜振宇就感覺自己很“drama”(戲很足)。他站在一幅藝術作品前仰望,牆上投射出一塊斗篷形狀的陰影,就像科幻電影裡常出現的場景一樣。

  在科幻圈,提起姜振宇,人們總習慣性地帶著“中國首位科幻博士”的頭銜。但姜振宇說,他其實一直不太喜歡這個頭銜。

  姜振宇博士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在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所拿到了兒童文學專業科幻方向的學位,也因此成了“中國首位科幻博士”。目前,他任職於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中國科幻研究院。

  在姜振宇看來,這個頭銜“挺尷尬的”,因為國內目前的學科設置還不足以支撐這個稱呼。“但它又具備非常強烈的社會傳播效應,可以滿足大眾的心理期待。”他說,“這會讓人覺得,搞科幻也是一件正經事兒。或者是,哎,中國的科幻,一下子‘支棱’起來了。”

  歲末年初,在成都一家社區美術館旅舍裡,姜振宇用一個小時的時間,講述了新的一年裡,他將奔赴的星辰大海。

  不停追趕“最后期限”的2021年

  脫稿演講 成了他的專長

  姜振宇說話語速快且急,說著說著就開始“聊八卦”,聊著聊著就開始笑。和他聊天時,你很難將他和“搞學術研究的”這幾個字聯系起來。

  採訪那天,他挂著明顯的黑眼圈,笑稱那是因為在過去一年裡,“不停追趕deadline(最后期限)”所致。

  在他的deadline中,老師、研究者、成都申幻成員、奶爸等各種角色交織,工作、家庭相互“擠佔”。“后來發現當浸入每個角色,尤其是孩子長大后,就很難平衡每一個頭銜和每一個‘斜杠青年’了,隻有靠不睡覺。”說完,他指了指自己的黑眼圈。時間很少,脫稿演講,也因此成了他的專長。

  事實上,在學校,上課隻佔了姜振宇十分之一的工作量。他還有大量的學術會議要參加,以及讀論文、寫論文,指導學生讀論文、寫論文。這之外,泡在川大的中華文化傳承與全球傳播數字融合實驗室裡搞研究,成了他樂此不疲的一件事。他常在他所在的“數字大文學與場景沉浸”分實驗室裡熬通宵,摸索項目管理的邏輯,設計具體實驗方案,甚至包括安排實驗室裡的設備和布置等等。

  簡單來說,這個實驗室,就是面對數智時代,利用各類AI、算法、建模,將文學研究中關鍵性的文本、概念、事件、線索等,整合在同一個研究框架當中。“算法得出的結果,遠超靠直覺閱讀所得到的結論。”

  姜振宇將這份工作形容為“就像是科幻小說裡的實驗場景變成了現實。我在做的,簡直就是小說裡寫的事兒”。他透露,今年,實驗室將陸續有相關成果和論文推出。

  世界科幻大會舉辦權花落成都

  絕佳契機 推動文化“升維”

  2021年年底,經過了兩年的努力,2023年第81屆世界科幻大會的舉辦權最終花落成都,姜振宇深度參與了成都的前期申幻工作。申幻成功后,如何讓世界科幻大會在成都留下更多東西,是他一直思考的問題。“

  “人們提起成都時,第一反應永遠是火鍋和熊貓。”他說,事實上,讓很多人忽略的是,成都其實是一個充滿未來感的城市。過去幾年裡,姜振宇一直在參與中國科幻產業報告調研工作。他發現,成都具備良好的科幻產業發展條件。一個細節是,無論走到哪兒,都能發現科幻迷,他們散布於各個產業。而當天採訪所在美術館的老板,就是一位科幻迷。

  那麼,是否有可能利用科幻來實現成都文化“升維”,讓成都擁有一個更現代的、面向未來的文化狀態,並撬動更多產業?在他眼中,世界科幻大會將是一個絕佳的契機。

  “大會過后,當成都在世界范圍內被冠以‘科幻之都’的標簽時,外界可能會對成都抱有更多關於科幻的期待。”他說,科幻需要“破圈”,但目前,成都還未出現標志性的、可進入的科幻場景,“成都科幻氛圍挺好的,可到底有啥是可以去看、去玩的科幻內容呢?”

  怎樣做?他認為,成都可以整合周邊區域的文旅資源,如將既有的自貢恐龍園、成都科技館,以及大量的高新技術企業,多方合力形成新文化空間。此外,許多高科技介入的場景,也有很大想象空間。比如,游客在成都吃火鍋看變臉的時候,能不能加點未來感﹔或者,在一些園區可以探索落地一些可步入的、含有科幻元素的空間,讓不具備太多科幻知識背景的普羅大眾,也可以近距離感知科幻,等等。

  “在舒適的環境裡自然地呈現科幻元素”

  新年計劃 科幻藝術進社區

  一些想法和實踐,今年也將迎來新進展。

  姜振宇有一個持續了五六年的科幻作家訪談計劃,眼下已經積累了包含劉慈欣在內的十余位知名科幻作家,有幾家出版社正在接洽,這個項目將對中國科幻歷史和科幻文化進行普及和教育。

  他也計劃將科幻藝術推進社區。在他的設想中,未來可以和一些先鋒社區合作,“在舒適的環境裡自然地呈現科幻元素”。比如,和國內各地的高校合作設計一場科幻畢業作品全國巡展,最后落地成都社區,成為常展。

  他還有一個更大的“野心”,那就是和圈內小伙伴一起,讓中國科幻在國際上擁有一定話語權,變成有別於歐洲科幻和美國科幻的又一類科幻。他堅信,中國的社會發展及審美邏輯都異於前兩者,一定會有一種獨屬於中國科幻的某種特質。找到這種特質,並且把它講出來,這是一個龐大的命題。

  姜振宇習慣在參與各種學術研討會、科幻圈活動的時候都帶著女兒,一方面,他希望女兒提前進入科幻的宇宙,但同時也希望她做一些尋常小朋友會做的事情。

  “那你希望未來她也走科幻這條路嗎?”記者問。

  “我希望科幻是她生活的組成部分,但不要被科幻所限制。”他說,當下科學的發展已遠遠超出了科幻作者的想象力。科幻是他們的標簽,但並不意味著他們隻能搞科幻。比如,在實驗室裡,他偶爾也客串平面設計。

  從女兒的成長之路上,他也驚喜地發現,科幻,正走進大眾生活。最直接的展現是,動畫片裡出現了大量科幻元素。比如,《汪汪隊》裡的“超威狗狗”﹔重制版的《舒克和貝塔》,故事情節雖然一樣,但開的坦克和飛機,已經不是原來的坦克和飛機了。

  他又提及,孩子剛出生時,他焦慮找不到好的科幻繪本,於是自己親自動手翻譯了一個外來科幻繪本,還參與制作了配套的AR模型。可等到孩子長到讀繪本的年紀時,他發現這幾乎都用不上了,因為“到處都有科幻繪本”。“所以等她長大后,應該也不需要專門來搞科幻了。因為那時候,生活到處都有科幻。”(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攝影記者 呂國應)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