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人民日報看四川

搭建“政策找企業”智能服務平台

成都 惠企政策找上門(經濟聚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本報記者  王永戰  李凱旋
2022年01月05日08:47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核心閱讀

  搭建智能服務平台、重塑高效審批流程、推進部分政策“免申即享”……

  四川成都不斷提升服務供給能力,逐漸打通“政策找企業”的最后一公裡,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為中小企業發展保駕護航。

  

  “輕輕一點,所有的政策信息就都出來了。”說話間,彭容指尖一動,網站窗口彈出企業適配的政策項目信息。

  作為成都中科大旗軟件股份有限公司政務事務部副總裁,提到惠企政策,彭容感嘆:“變化很大!前些年,我們中小企業找政策的信息渠道還沒有這麼順暢。”

  過去相當長一段時間裡,彭容所在的公司都在追著政策跑。2021年6月,四川省成都市經信局搭建的“天府蓉易享政策找企業”智能服務平台上線,惠企政策能夠精准抵達企業,項目評審更加便捷,資金撥付更加高效,政商關系更加清朗。

  精准匹配,實現“政策找企業”

  “以前找政策,大多是同行交流‘聽’來、企業一趟趟‘找’來的。”彭容說。旁邊的書架上,幾本《政策匯編》,早已翻得皺皺巴巴,“書裡的內容一條條勾畫,生怕錯過。”除此之外,彭容每周還安排員工到政府部門網站搜集政策信息,對照著一條條梳理。

  除此之外,項目的申報材料要送到經信局、科技局、發改委等部門,各個部門對材料的要求不盡相同,企業有時也比較撓頭。

  “曾經,很多企業由於缺少便捷的渠道,知曉政策難,對政策也理解不深、運用不廣。”成都市經信局一級調研員宋勁鬆指著一沓沓文件,“一個工業扶持政策就涉及十幾個政策項目。”

  怎麼辦?經過前期調研,一個通過智能服務平台實現“政策找企業”的辦法被提了出來。

  一方面,政策信息實現量化、標准化。成都市經信局按照“符合一定資質、達到一定標准、給予定量獎勵”的原則,將全市涉及工業和信息化的47個政策進行量化,梳理出近130個政策專項,作為服務企業的基本單元﹔另一方面,企業畫像也逐漸清晰。智能服務平台收集包括企業經營、獲得補貼情況等在內的數據,對企業情況十分清楚。最終,通過政策和企業的定期匹配,“一企一策”的精准配對得以實現。

  “丁零零”,2021年8月,一則消息被推送到彭容的手機上:2021年成都市“蓉貝”軟件人才評選即將開始,你公司可以推薦人選報名。

  收到消息,彭容連忙通知公司的技術骨干報名。“政策匹配精准,對我們來說真是幫了大忙。”彭容說。

  重塑流程,惠企措施更高效

  有了政策項目,遲遲等不到申報結果,一度也讓不少企業積極性不高。“過去我們常常是年初申報,年底才能等到審批結果。”成都拓維高科光電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周健生說。

  如何優化項目申報評審,加速惠企資金到位?

  之前,企業申報項目,要經過評審、公示、撥付資金等工作環節。“線上申報解決的只是資料收集問題,但到了評審階段還是老思路,所以必須同步實現線上評審。”成都市經信局副局長蒲斌說。

  為實現線上評審,需要重塑工作流程。

  基於前期對政策的精准梳理,成都市經信局依據特性將現有政策分為全自動、半自動、人工三大類。對於符合智能服務平台全自動要求的政策,評審時可以完全由計算機自動完成。尚不符合標准化要求的政策,則根據實際情況,採取半自動評審或人工評審模式。

  蒲斌介紹,通過對評審工作流程的不斷完善,一批可以全自動評審的項目得以快速確定。此后,這批項目駛入自動評審“高速路”,企業線上申報,線上即時完成評審,相比線下評審大大節省了時間。

  項目通過評審后,如何盡快撥付資金?傳統做法是,資金先經區縣經信部門,最后到達企業,企業等待資金的時間往往較長。

  “現在,我們縮短了資金撥付的路徑。”蒲斌介紹,如今相關惠企資金直接到達銀行,銀行再打給企業,打通了“政策找企業”的“最后一公裡”。

  提起惠企資金的到位速度,周健生告訴記者,2021年6月,一筆“光電配套專項”補貼資金打到了企業賬戶。“從申報到資金到賬,僅僅用了3個工作日,比之前的速度大大提高。”對於周健生而言,新進的補貼宛如一場“及時雨”。

  “截至目前,平台政策匹配率為71.6%,項目評審通過率為90.8%。”蒲斌介紹,已有700多戶中小微企業獲得了資金支持。

  優化服務,創造良好營商環境

  還未忙完手頭的工作,彭容的手機又響了起來。“市經信局的工作人員發來的新政策。”彭容說,政策找上門后,企業相繼獲得了一系列支持。

  對此,中自環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啟章也深有感觸。2021年8月,公司產品設備需要升級,恰好經信部門的“企業創新能力獎勵項目”被“送”到了企業辦公室,成為企業經營的有力補充。陳啟章說,按照平台申報撥付流程,10天內專項獎勵資金就打到了賬上。

  原來,負責聯系中自環保的經信部門專班工作人員,了解到這家公司符合環保科技企業的項目要求,又處於設備升級的關鍵階段,便積極聯系企業,讓他們在線上填報相關材料,隨即經審核后通過。“這筆項目資金到位后,馬上被用來引進一系列先進儀器,對我們升級設備起到了關鍵作用。”陳啟章介紹,2021年11月,公司經推薦,順利成為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

  隨著營商環境逐漸優化,親清政商關系也越來越明晰。“現在,所有項目申報流程公開透明,標准都是硬杠杠。從項目申報、審批到資金撥付,全流程可視化、可量化。”宋勁鬆說,經辦人員的自由裁量權大大減小,既保護了經辦人員,又能更好服務辦事企業。

  “下一步,在平台已有功能基礎上,我們還要推動市級不同部門間的數據共享,在全市進一步推廣‘政策找企業’智能服務平台,讓企業辦事有速度、政務服務有溫度。”蒲斌表示。


  《 人民日報 》( 2022年01月05日 15 版)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