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詩評家呂進:成渝是詩歌人生的生動韻腳

2021年11月30日07:49 | 來源:四川日報
小字號

原標題:詩評家呂進:成渝是詩歌人生的生動韻腳

1986年,詩評家、西南大學教授呂進創立了中國新詩研究所。此后的35年,從這裡走出了超過600名詩評家和詩人、學者和專家。他們不僅活躍在成渝兩地,還在中國詩壇上寫出妙曼的一筆。新詩研究所也因此被譽為培養中國新詩研究學者的“黃埔軍校”,畢業的學生稱為詩壇“呂家軍”。

在業內,呂進與北京大學教授、北京大學中國詩歌研究院名譽院長謝冕並稱,有“南呂北謝”之稱。他評詩,也寫詩,曾經獲得世界詩歌黃金王冠。回望這位杖朝之年詩者的過往,成渝兩地成為他詩歌人生的靈動韻腳。

呂進出生成都,受到《星星》詩刊等啟蒙,走上了浪漫的詩歌之路。18歲時,從成都到重慶求學,便再也沒離開,與詩為伴至今,見証著巴蜀詩壇長達半個多世紀的起伏流轉。在呂進看來,“成渝其實同屬一個文化圈,成都詩人、重慶詩人從來就難分彼此。”

“好人緣” 朋友遍布大半個巴蜀詩壇

11月1日,去醫院做完眼部手術復查后,呂進又開始忙碌起來。著名詩人傅天琳去世,他因手術未能前去送摯友最后一程,便在家中寫起悼念詞。

呂進性格活潑、溫厚,是成渝詩歌圈出了名的“好人緣”,朋友可謂遍布大半個巴蜀詩歌圈。和成渝兩地文人的相處趣事,多如星斗。他和已故詩人流沙河來往密切,兩人都不拘小節,喜歡互開玩笑。“有一次,沙河和傅天琳去北京開完會,便相約來重慶看我。”呂進回憶,流沙河盤腿坐在沙發上,津津有味地給他和傅天琳講了一下午的鬼故事,說到關鍵處,還不忘提高聲音,令他們毛骨悚然。上世紀80年代,重慶文聯准備舉辦文學主題講座,因為經費緊缺,呂進首先想到了“抓”流沙河前去助陣。流沙河欣然答應,並用毛筆在宣紙上寫下風趣的回復,讓呂進哈哈大笑,打趣他“調皮”。流沙河卻一臉小傲嬌地說“我就是這麼不正經得嘛。”

除了流沙河,呂進的朋友圈還囊括了馬識途、木斧等。呂進和馬識途是“反其道而行之”,馬識途從重慶忠縣來到成都,呂進則從成都去到重慶。兩位老友每每相見,都會拉拉家常,聽聽彼此家鄉的近況、變化。前幾年,他們曾一起在北京開作代會。馬識途眼睛高度近視,在一起吃早飯時,呂進開玩笑問他:“你能看見桌子上的飯菜嗎?”馬識途嘿嘿一笑答曰:“偶有失誤。”

還有成都著名詩人木斧,他是“七月詩派”的代表人物,呂進多次邀請他去渝參加詩歌論壇。“他最后一次准備來重慶是2014年,已經80歲了。”呂進回憶,當時木斧拿著新詩研究所的“第五屆華文詩學名家國際論壇”的邀請書獨自上了火車。在火車開動前,才突然發現自己把時間看錯了,竟提前了一個月,他趕緊下了火車,並把這樁“烏龍”電話告知呂進。呂進聽了覺得好笑又感動。

吉狄馬加是中國當代著名的少數民族代表性詩人之一,而呂進可謂是他的“伯樂”。吉狄馬加詩集《初戀的歌》曾參評第三屆中國詩歌獎,而呂進就是當時的評委之一。彼時,呂進還不認識吉狄馬加,不過他認為這本寫少數民族的詩集,擺脫了通常的套路,不只是靠展示民族的風俗風情取勝,而是著墨於人性和人情,寫得很美,是少有的優秀題材。“當時,詩集《初戀的歌》的專家推薦語就由我起草的。在推介會上,我推斷,或許一個值得注意的新人出現了。”也正是憑著這部詩集,25歲的吉狄馬加獲得了第三屆中國詩歌獎,並在詩壇嶄露頭角。后來,吉狄馬加就從涼山調到成都,到省作協工作。

向詩而生 成渝是“詩的天國”

在詩人梁平的《梁平詩歌研究》一書中,呂進以《梁平:三面手與雙城記》為題作序,開頭第一句就是:“梁平人生的地理坐標和我恰好相反,他從重慶去到成都,而我這個成都人卻在重慶討生活。”在呂進看來,像馬識途、梁平和他自己這種擁有“成渝雙城”背景的文學人在巴蜀並不少見。

“詩歌更是沒有省界、沒有國界的藝術,成都詩人、重慶詩人從來就難分彼此。”作為在重慶生活的成都人,成渝兩地交織著呂進的生活,也串聯著他的工作。他最喜歡的讀物是《星星》詩刊。這本誕生於成都的詩刊,推出過舒婷、北島、顧城、楊煉、賈平凹、海子、西川等著名詩人、作家的代表作,並像一顆啟明星,啟迪著他的詩歌之路。

他借助詩歌,認識新的朋友,也在詩歌世界裡,自由暢享。這種由詩歌串聯起的世界,早就成為一個圈,無論是以前、現在還是未來,都讓兩地緊密相連、相依。如今,成都詩人柏樺、老房子、何小竹、向以鮮、尚仲敏等都在為重慶抒情。在重慶,也不乏活躍的四川詩人,比如傅天琳、梁上泉、穆仁等。重慶曾有一部影響較大的小說《紅岩》,作者之一的楊益言就是四川武勝人。

再將眼光回溯至歷史,蜀地詩歌有深厚的文脈,這裡是李白的故鄉,也是杜甫草堂的所在地,又是新詩的發軔之地。重慶也有著源遠流長的詩歌傳統,所謂“下裡巴人”,正是三峽的巴人所唱之歌。“唐代以后直至清代,在全國流傳的‘竹枝詞’的故鄉也在三峽。詩人黃亞洲曾經有詩句‘中國詩歌的半個靈魂/就在山城重慶’。”

呂進提到,上世紀80年代,成都著名詩人王爾碑在文章裡寫道,重慶有三寶:火鍋、長江大橋、中國新詩研究所。他認為,在繁榮新詩上,川渝可以強強聯手,把巴蜀打造成舉國羨慕的“詩的天國”,從而形成中國新詩的活躍之地、繁榮之地、領軍之地。人物簡介

呂進

資深詩評家、西南大學二級教授。歷任四川省作家協會主席團委員,重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重慶直轄市第一屆文聯主席。他曾擔任全國文學獎(詩集獎)第二屆初選班子成員、第三屆評委委員,魯迅文學獎第二屆、第四屆評委委員。他用感性的文字傳遞著世界的溫度,用學者的眼光審度詩歌的意涵。代表性著作有《新詩的創作與鑒賞》《中國現代詩學》《呂進文存》(共四卷)等。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邊鈺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