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蓉平:聽民聲辦實事 “幸福成都”更有質感

2021年10月25日19:53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踐行宗旨,就是對人民飽含深情,心中裝著人民,工作為了人民,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

10月22日,成都市深入推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工作座談會召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觀察員和基層黨組織負責同志等市民代表圍繞環境保護、交通出行、“雙減”政策落地、社區醫療、“一老一小”等方面進行了熱烈討論。

一場座談,市民代表們表達對“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工作的肯定,表達出對高質量民生的期許。

一份問卷,問出了滿意度。此前,成都發放“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工作滿意度線上調查問卷,回收140264份有效問卷,市民總體滿意度為88.33%。

問答之間,更加精准對接發展所需、基層所盼、民心所向,滿足市民美好生活向往,“幸福成都”更有溫度更有質感更有內涵。

在為民排憂中,踐行初心與使命

在建黨百年之際,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內容。自黨史學習教育展開以來,成都市認真落實落實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堅守人民立場,堅持務實作風,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把學習黨史同總結經驗、觀照現實、推動工作結合起來,在為民排憂解難中自覺踐行黨的初心使命。

民生是為政之要。懷揣為民初心使命,就要為民謀幸福,為民辦實事。也隻有懷揣、踐行初心使命者,才能辦好民生實事。是口頭重視,口惠而實不至?還是用心用情,俯身為群眾排憂解難?揆諸現實,為民辦實事扎實的社區和單位,干群關系往往是最和諧的,反之亦然。兩者的分水嶺,就在於初心使命的踐行。

圍繞10個方面41項辦實事重點任務,成都實施項目清單責任制,確保條條落地、事事見效、群眾受益。截至目前,成都市列入2021年完成的“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中的重點項目3092個,已完成1422個。

如在群眾高度關注的提供優質教育和高效醫療方面,實施了相關項目185個,今年已完成新建和改擴建中小學、幼兒園66所,新增學位8.8萬個,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項目惠及88229人,新生兒疾病免費篩查率達99.4%。

在拓寬就業方面,成都實施了“辦實事”項目31個,針對“5+5+1”重點產業領域人才、下崗再就業群眾、農民工等舉辦線上線下招聘活動。

在產業發展方面,成都已完成新登記新經濟企業7.8萬家,增長43.9%﹔舉辦2021成都新經濟“雙千”發布會,面向全球發布系列新場景和新產品,釋放產業功能區投資機會約608億元25個項目。

涉及重大公共交通設施跨年度建設、常態化幫扶困難群眾、持續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整治和需建立長效制度機制的338個項目,則列為持續推進項目。

當下成都進入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更要堅持用心用情解決民生短板、辦事梗阻和治理難題等群眾的煩心事、揪心事,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深化實化,讓成都發展更有成色更有質感。

在問需於民中,傾聽民聲與民意

知屋漏者在宇下。群眾真正的急難愁盼是什麼?哪些事是更緊迫的當務之急?影響長期問題解決的難點在哪裡?問需於民才能精准對接和滿足群眾需求。在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取得階段性成果之際,召開這場市民唱主角的座談會,意在問需於民,為后續的為民辦實事匯聚民意、凝聚智慧。

問需於民,才能找准“辦實事”的切入點和著力點。座談會上,基層和市民代表反映的上學難、住房難、看病難、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等問題,既是市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也是成都需要著力解決的重點問題。

問需於民,要暢通民意表達渠道。現場座談會是不可或缺、面對面溝通的高效方式﹔“開門問計”“群眾接待日”“企業接待日”等活動常態化開展。除此之外,蓉易辦、天府市民雲等網絡平台,也搭建起民意通達之橋。線上線下互動互補,把群眾建議群眾智慧作為政策制定、項目實施、實事推進的重要依據。

問需於民,要始終堅持問題意識。城市民生問題,說到底是“城”與“人”的匹配問題,即城市公共資源能否適應滿足與人民群眾美好生活向往。人口“七普”之后,近2100萬人口的成都成為國內4個超大城市之一。隨著城市人口和規模擴大,發展中不斷解決既有民生問題,又產生新的民生問題。“醫”食住行、學購游娛、生態環境……超大城市的人均資源需求帶來乘數效應,對公共資源、公共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從問題意識出發,才能抵達解決民生問題的彼岸。為民辦實事是一個動態過程,在“問”中“辦”,在“辦”中“問”,在動態平衡中體現務實作風。

人是唯一尺度,向“硬骨頭”再發力

廣大市民是城市生活的參與者、感知者,民生實事究竟辦得好不好、實不實?民生實事是否令人滿意?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成都堅持評價權在群眾,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准。

由此,為民辦實事不斷創新實踐,成都老舊小區改造中動員居民參與的相關經驗被住建部列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可復制政策機制清單”,供全國各地學習借鑒﹔成都武侯智慧社區和居家養老的黌門經驗、邛崍前進社區打造“民意前哨站”“社區學院”等經驗脫穎而出……

民生是長久的事業,既要立足眼前、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具體問題,又要著眼長遠、完善解決民生問題的體制機制。成都不斷健全完善民生項目民主決策機制、民生項目清單動態更新機制、民生任務督查督辦和科學考評機制、民生實事應用場景和機會清單定期發布機制,讓“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更長效更扎實。

吸納這場座談會的民意民智,接下來成都將聚焦服務“一老一小、學有優教、病有良醫、公共文化服務、便民利民服務、創業就業、服務困難群眾、鄉村振興”8個方面急難愁盼問題,以及圍繞優化營商環境、更新改造老舊小區、改善生態環境、解決群眾出行難題、化解信訪積案、守護城市安全6個方面的“硬骨頭”問題,推出一批為民辦實事的重點項目。

民生改善“沒有最好,隻有更好”,為民辦實事沒有終點,隻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更要不斷以新作為滿足群眾新期待。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