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市州

華蓥市在已撤並的明月鎮竹河村小學校舍,建立了以關愛留守兒童為主題的兒童畫院——

山村小學“涅槃重生”記

2021年10月19日15:29 | 來源:廣安在線
小字號
原標題:山村小學“涅槃重生”記

今年秋季開學,上學期隻有3名學生的華蓥市明月鎮竹河村小學,正式撤並到鎮中心小學,標志著建校約70年之久的竹河村小學正式走進歷史。但在今年暑假期間和平時的周末,竹河村小學校舍裡卻是熙熙攘攘、熱鬧非凡。

原來,今年6月,由省市場監管局聯合省、廣安市、華蓥市部分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公益組織,在竹河村小學校舍建立了以關愛留守兒童為主題的公益性兒童畫院,在節假日對該村的孩子進行美術教育培訓,為農村留守兒童播撒藝術的“種子”。

撤並的村小學因繪畫而“涅槃”

據竹河村已近90歲高齡的老村支書游忠福介紹,竹河村小學是兩三代竹河村人的啟蒙求學之地。建校以來,竹河村小學的校舍已歷經數次修繕,老師走了一批又一批,學生更是走了一批又一批。

1984年,從竹河村小學走出去的唐協明,高中畢業后又回到了竹河村小學任教到今年上半年學校撤並。他帶出來的學生有的考上了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有的成為公務員、教師、醫生,當然更多的是在經商、在務工……特別是村裡有好多父子兩輩人都是他教出來的。

唐協明也從開始教書時的18歲“毛頭小子”,變成如今頭發稀疏的“老教師”,在學校上學的孩子也從高峰時期的兩三百人到上學期的3人。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村裡年輕一輩紛紛走了出去,在全國各地就業安家,村裡的人也越來越少,當然上學的孩子也越來越少。”唐協明說。

據唐協明分析,還有一個更深層的原因是,竹河村小學師資力量太薄弱了,年輕老師不願來,他和另一名老師都年近退休,教學方法和教育理念都跟不上時代潮流,村裡的孩子紛紛到鎮中心小學或城裡上學也就不足為怪了。

最近這幾年,竹河村隻招收一二年級的學生,三年級后就轉到鎮中心小學,上個學期隻招收起一個班級3名學生。為了提高資源利用率、提升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根據華蓥市統一規劃,今年秋季,竹河村小學撤並到明月鎮中心小學。

“如果不是建立兒童畫院,撤並后的竹河村小學校舍將和其他撤並學校一樣閑置下來,沒想到會以這樣的一種方式實現‘涅槃’。”唐協明感嘆道。

竹河村於2014年被評為省定貧困村,省市場監管局負責進行對口幫扶,竹河村的孩子們受教育問題也是駐村工作隊的一項重點工作。在省市場監管局的幫扶下,竹河村在建立村級教育基金會的同時,如何讓村裡的孩子特別是留守兒童得到更好的發展,成為駐村工作隊思考的重要課題。

為此,駐村工作隊隊員何金瑞、李學問等人,通過走訪留守兒童家庭、與留守兒童交流、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全面掌握了全村留守兒童生活學習情況。通過爭取省市場監管局、愛心企業和相關部門支持,今年6月,華蓥市首個以關愛留守兒童為主題的公益性兒童畫院在竹河村正式揭牌,畫院的主要任務就是組織該市的美術教師利用假期和周末,為該村的孩子免費開展繪畫、手工等美術教育。

為山村孩子播撒藝術的“種子”

“基礎教育中的藝術教育,對兒童的心理、思想、情操和人格等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引領作用。因此,藝術教育是兒童核心素養的教育,也是全面育人的教育。”竹河村兒童畫院志願者老師、華蓥中學高級美術教師李平川說,“但是在一些農村學校,由於各方面條件的限制,在美術教育方面存在師資不足、美育落后等現象。”

據李平川介紹,可能因為竹河村小學的老師年齡較大的原因,畫院開始授課之時,孩子們幾乎沒有多少美術基礎知識。畫院成立以后,老師們從美術工具的使用,從線條、色彩、結構等基礎知識講起,讓孩子們逐步建立起對身邊人、物的審美情趣,激發孩子們豐富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自畫院成立以來,志願者老師們在向孩子們教授基礎知識的同時,堅持一兩個課時一個繪畫主題,著力培養山區孩子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感知周邊環境美感的能力。

“比如我們在‘我家的院子’這個主題中,白星辰同學不僅畫出了螞蟻搬西瓜、螞蟻過河等場景,還將我們之前課程中學習的一些元素合理地運用到作品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這個主題中,孩子們紛紛將稻田、河流、山脈等身邊的景物畫進作品中,我們都驚喜不已。”竹河村兒童畫院志願者老師王星宇說。

而最讓畫院志願者老師們欣喜的是,因為這些孩子大都是留守兒童,很多孩子有著不自信、不開朗、自卑、孤僻等心理。但是通過短短幾個月時間學習,志願者老師和孩子們一起聊天、參加體育活動,孩子們也逐漸變得自信、活潑開朗起來。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上了20多個課時,總體上來看,孩子們對線條、色彩的認識有了質的提升,對物體形狀的認知能力和色彩搭配能力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李平川說,“我們志願者老師有一個共識,就是把這項志願服務活動辦下去,為山村的孩子們播撒藝術的‘種子’。”(周鬆林)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