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川渝攜手,高規格應急演練演出經驗、練出水平”

——2021年度川渝衛生應急暨國防動員聯合演練側記

2021年10月14日10:41 | 來源:廣安在線
小字號
原標題:“川渝攜手,高規格應急演練演出經驗、練出水平”

  2021年度川渝衛生應急暨國防動員聯合演練現場。廣安日報記者 曾誠 攝

  “隊伍集結完畢,請指示!”“按計劃進行!”10月13日下午2時30分,由四川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重慶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四川省軍區動員局聯合主辦的2021年度川渝衛生應急暨國防動員聯合演練在廣安正式拉開帷幕,一場聲勢浩大的“救援行動”迅速在廣安港展開。

  川渝28支救援隊共計800余人(含民兵)參與聯合演練,涵蓋國家隊4支、省級應急隊伍8支、廣安市及周邊地區市縣級應急隊伍16支。

  這是首次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救援隊伍在廣安集結演練,更是川渝衛生應急系統開展的一次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實戰演練。此次演練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重要指示精神,進一步加強國防后備力量“雙應”能力建設,提升川渝跨區域衛生應急處置能力。

  四川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敬靜致辭並宣布演練開始,重慶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委員、副主任李畔,廣安市委副書記、市長趙波出席開幕式並致辭。四川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徐斌主持開幕式,廣安市領導洪麗、胡彥軍出席開幕式。

  分模塊分區域

  集中展示川渝先進裝備頂尖技術

  此次演練以新冠肺炎疫區發生特大地震的“雙災”情況為背景,進行了方艙醫院應急處置、水上聯合救援、批量傳染病處置、核輻射傷員處置、大規模核酸檢測、衛生應急融合通信系統搭建等場景演練。

  演練現場,演練人員身著防護服整裝出發,在指定時間內分模塊在核酸檢測區、轉運區、消洗區等區域緊鑼密鼓地開展搜救災民,轉運患者,核酸篩查,分級救治災區中毒、核輻射患者等現場應急處置工作。演練中,各救援隊聯動協作,圓滿完成了整個演練過程。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聯合演練還集中展示了川渝醫療衛生系統先進裝備及頂尖技術。國家(四川)中醫應急醫療隊(四川省骨科醫院)成員唐學明介紹,通信是整個演練的核心環節,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此次演練設立的廣安市軍民聯合指揮所安裝了各類便攜式衛星通信設備,實現數據網、衛星熱點、電信800兆衛星4G移動通信平台覆蓋,當災區無運營商信號時,救援人員和災區群眾的常規手機或其他設備可無縫切換到衛星4G網絡,向外界撥打電話和4G上網。

  國家(四川)緊急醫學救援隊(四川省人民醫院)成員胡澤軍告訴記者,此次他們展示的生活保障車,兼具供水、發電、餐飲、淋浴等功能,“過去,生活保障車隻能為80人提供7天的野外生活保障,而這款生活保障車進行技術改良后,能為200人提供7天的野外生活保障。”

  “我們建設的背囊化衛生應急快速小分隊在全國屬首創。”國家(重慶)緊急醫學救援隊聯絡員黃志剛說,此次演練,該隊發揮了背囊化衛生應急快速小分隊作戰能力,相比120院前急救力量,箱組化隊伍可在完全自我保障的情況下快速部署到事發現場,提供檢傷分類、急救復蘇、緊急手術等完整的救援力量,能達到急救車輛無法到達的救援現場。

  “演”與“學”相長

  共同推動川渝衛生應急體系建設邁上新台階

  “此次演練,我們廣泛應用了中醫在災區的特色優勢。”國家(四川)中醫應急醫療隊副隊長劉志剛舉例道,中醫的小夾板外固定可以快速地為傷員提供簡便快速的處置,能預防患者再次損傷,避免病情加重,而內服的中醫藥還能預防災后疾病,“這兩天我們還結合廣安的低溫天氣,為參演隊伍熬制了姜湯預防感冒,確保大家以最好的狀態參加演練。”

  此次演練中,涼山州藍豹應急救援隊現場“搜救”出因地震房屋倒塌而受傷的重傷員,並搭建了高空橫渡系統,利用三腳架和繩索將傷員從高空轉運至平地。該救援隊隊長王立波說,此次場地非常適合演練,通過演練,提高了他們與醫護人員的溝通協調能力及默契度。

  四川中醫緊急醫療隊/國家中醫(四川)疫病防治隊副隊長張鬆表示,此次演練以戰為練,進一步提升了隊伍作戰能力,將推動川渝在衛生應急信息互通、事件處置、隊伍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互相學習和共同進步。

  “我們將認真總結此次演練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強與兄弟市州和重慶毗鄰區縣的溝通交流,共建應急機制,共育應急隊伍,共享應急網絡,共處應急事件,進一步增強衛生應急協同處置能力水平,盡最大努力保護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廣安市衛生應急救援隊隊長梁博文說。

  “川渝攜手,高規格應急演練演出經驗、練出水平!”國家(四川)緊急醫學救援隊(四川省人民醫院)副隊長黃雷表示,此次聯合演練集中考驗了所有參演隊伍的衛生應急處置能力、綜合后勤保障能力以及隊伍協同作戰能力,通過實戰演練,有利於完善省際間、軍地間、部門間的衛生應急聯防聯動機制,進一步加強國防后備力量“雙應”能力建設,共同推動川渝衛生應急體系建設邁上新台階。(廣安日報記者 劉婧 龍俊帆)

(責編:高紅霞、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