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發揮高校優勢

為鄉村振興提供服務支撐(新知新覺)

張海東
2021年09月29日06:58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小字號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需要加強頂層設計,也需要舉全黨全社會之力共同寫好這篇大文章。作為人才培養、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的重要陣地,高校要主動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部署,明確自身責任、發揮自身優勢,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服務支撐。

推動產業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高校要積極推進學科特色優勢與鄉村振興相結合,用先進的理念、技術服務鄉村,推動鄉村產業持續發展壯大。一是強化科技支撐。組織強化農業領域重大基礎理論研究,積極實施涉農重大科技項目,努力解決制約鄉村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鼓勵高校涉農專業師生研究農業生產關鍵性問題,對相關技術問題全程“把脈”“問診”,讓專家學者做給農民看、帶著農民干。二是培育優勢特色產業。結合相關地區資源稟賦,幫助農民群眾選准產業發展方向,發展優勢特色產業,拓展農民就業增收空間。推動鄉村優勢產業融合發展,拓展鄉村在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體驗等方面的多重功能,推動鄉村資源全域化整合、多元化增值。三是有序推進科技成果應用落地。積極探索科技成果推廣轉化途徑,探索“互聯網+”條件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的新形式,加快建設區域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促進科研、教育、技術推廣深度融合。

提高教育水平。鄉村振興離不開知識和人才,需要大力發展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堅持實行扶貧和扶志扶智相結合,推動鄉村教育高質量發展,不斷增強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高校要瞄准鄉村產業發展和轉型升級需要,將教育資源轉化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動能。一方面,探索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有效途徑。廣大高校尤其是師范院校要持續開展支教行動,逐步提升鄉村基礎教育質量。深度推進校地合作,拓寬教育扶貧途徑,借助信息技術加快數字化學習資源庫建設,促進鄉村基礎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另一方面,挖掘和利用鄉村教育資源。鼓勵高校師生開展農耕文化、民間文化研究,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引導學生利用寒暑假赴鄉村開展體育、美育活動,送文藝演出下鄉,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此外,還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借鑒鄉村教育發展的國際經驗,引進先進教育理念和手段,提高農村教育資源的供給質量。

強化人才支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人才是關鍵。”農村是充滿希望的土地,是干事創業的廣闊舞台,需要更多優秀涉農人才。高校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努力培養一大批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鄉村振興人才。一是培養涉農綜合型人才。在教育部門指導下,將招生計劃適當向農村地區傾斜,用好專項計劃招生政策,擴大面向貧困地區農村招生規模。優化學科結構、專業設置,完善課程體系和培養方式,加快培養創新型、復合應用型、實用技能型人才。二是引導師生服務鄉村。配合有關部門組織實施好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計劃、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和農技特崗計劃等項目,推動各類人才資源向基層下沉。選送一批政治素質高、綜合能力強、工作作風過硬的中青年教師、科技服務團,投身鄉村、建設鄉村。三是提升基層人才綜合素質。統籌規劃高校教育資源,發揮學科優勢,建立更加開放靈活的培訓機制,提升基層干部、農民、教師、醫生等群體的素質能力。

(作者為四川師范大學副校長)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29日 09 版)

(責編:袁菡苓、羅昱)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