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社會

美麗的“貸價” 應整治“渠道醫美”

2021年09月28日08:04 | 來源:中國青年報
小字號
原標題:美麗的“貸價”

還記得電視劇《掃黑風暴》裡的“美麗貸”嗎?裡面的記者在一家醫美中心臥底暗訪,工作人員向她推薦了“美麗貸”,沒想到是套路貸、高利貸。其實,現實中一些違法違規的“醫美貸”“美麗貸”更危險、更隱秘,讓年輕人防不勝防。

近年來,醫美用戶和市場規模急劇增長,同樣增長的還有醫美投訴。中國消費者協會的投訴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0年,全國消協組織收到的醫美行業投訴,5年間投訴量增長14倍,與“醫美貸”“美麗貸”相關的投訴也在逐年增加。

所謂“醫美貸”,其實就是分期貸款做醫美項目。因為醫美項目普遍費用不菲,許多一心求美的年輕人往往又沒有足夠資金,就有不少民間借貸機構、網絡借貸平台向醫美用戶提供貸款。其中,有些醫美機構與借貸機構合謀,通過各種辦法讓年輕人背上還不起的“醫美貸”。

“醫美貸”的罪與罰:真實利率過高、誘導大學生

“花明天的錢,美今天的顏。”在各種廣告和推銷的話術下,90后姑娘小雅(化名)背上了一份還不上的“醫美貸”。

今年上半年,她在一家醫美機構咨詢醫美項目時,發現需要的金額遠遠超出了自己的預算,一旁的業務員見她為難,就推薦她到一家“美麗貸”平台貸款。“每月利息隻要100多塊,可以分36期還,利率也不高。”在業務員的反復勸說下,小雅把身份証交給了對方,由其代為辦理貸款,總共貸款56800元。

但這位業務員沒有告訴她的是,這款“美麗貸”產品的真實年化利率高達27%左右,每月需要還款2316元,這已經遠遠超出最高人民法院規定的民間借貸利率15.4%的上限。還了幾個月貸款以后,小雅才意識到這份美麗的“貸價”。如今,她已因貸款逾期3個月,被這家“美麗貸”平台起訴。

類似的情況不在少數。在黑貓投訴等平台上,與“醫美貸”相關的投訴有上百條,被投訴主體有的是消費金融公司、醫美機構,投訴的問題包括利率過高、誘導大學生貸款、高額手續費、隱形服務費等等。

成長於2014年左右的“醫美貸”,曾借助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契機大量擴張,並且深入到校園,成為校園貸的變種之一。2017年左右,有關部門集中整頓校園貸,不少醫美貸平台曾經歷一次洗牌,到2018年年底,“醫美貸”平台從高峰時期的1000多家減少到30家左右。

深圳某醫美機構運營負責人張軍(化名)告訴記者,經過近幾年的大力整頓,在北上廣深等大城市,不正規的“醫美貸”已大為減少,如今許多違法違規的“醫美貸”轉移到了中小城市,而且往往會與當地小貸公司結合,成為本地灰色產業鏈的重要一環。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並非所有的“醫美貸”都有問題,也有一些正規的、利率合理的“醫美貸”,但醫美行業通過“醫美貸”誘導消費的情況非常普遍。通過“醫美貸”,醫美行業誘導用戶過度消費,而貸款公司與醫美機構合作,推出高利貸模式的貸款,甚至用人身威脅等方式收回貸款,相關問題亟待解決。

“高薪招聘”是假,誘導辦理“醫美貸”是真

盡管有關部門已經大力整治“醫美貸”,但仍有一些不合規的機構以各種方式繼續坑騙年輕人,甚至出現了以“高薪招聘”的名義誘導年輕女子申請“醫美貸”,到指定醫院整容從而實現詐騙的案件。

今年9月,河南省鄭州市惠濟區人民法院審結一起以整容后能獲得高薪工作為餌的詐騙案,被告人康某因犯詐騙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四年六個月,並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武漢警方此前也偵破該市首起醫美詐騙案,抓獲美容醫院出資人朱某等犯罪嫌疑人20人。據報道,該犯罪團伙在不到一年時間裡,通過“免費美容”詐騙近千萬元。

今年4月,上海二中院審結了一起醫美特大詐騙案,犯罪嫌疑人與上海兩家美容公司合謀達成“協議”為其招攬整容客戶,最終有10人被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2020年8月,北京警方查處了10余個“招工美容貸”詐騙團伙,刑拘123人,其中有63人是醫療美容機構工作人員。

前不久,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也審理了一起打著高薪招聘旗號的“醫美貸”詐騙案。年輕女性“娜娜”(化名)在網上看到一家公司高薪招聘總經理秘書,發送簡歷之后,中介公司的“金總”約她面試,並且表示會安排她跟招聘的“王總”見面,如果應聘成功,月薪能達到6-8萬元。

兩天后,“王總”帶著司機“趙俊”來了。之后,趙俊跟娜娜單獨約見,說這個工作要出席很多商務活動,但是“王總”對她的長相有點不太滿意,建議她去醫美機構做醫美整形,然后就可以安排工作了。看到娜娜的擔心,“趙俊”還承諾,整形的費用后續能找公司給報銷。

於是,“娜娜”就被帶到了望京西園某醫療美容醫院,“零首付、分期付款,輕鬆變美麗”的說辭就在那裡等著她。等辦完“醫美貸”,做完整容手術,“娜娜”等來的消息卻是“王總出車禍了,公司不招人了”,10多萬元的“醫美貸”也要她自己償還。

據朝陽法院介紹,犯罪嫌疑人在2019年4月至10月間,虛構招聘高薪職位、入職需整形的事實,引導多名被害人前往望京西園某醫療美容醫院,騙得人民幣共計46.9萬余元。

實際上,娜娜並不是唯一的受害者,僅此次案件中就有9名受害者,被同樣的套路連哄帶騙地辦理了“醫美貸”。這9人中,有8人學歷在本科以下,年齡最小的隻有19歲,剛中專畢業。年輕、女性、受教育程度偏低、急於找工作,是這些受害者的共同特征。

“醫美貸”轉移到小城市,應整治“渠道醫美”

對於層出不窮的“醫美貸”亂象,已有許多監管部門和行業協會組織在加大整治力度。

今年5月,國家衛健委等8部委發布《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方案指出,應當謹慎開展“醫美貸”——為切實防范“醫美貸”的相關業務風險,引導就醫者理性、審慎就醫。

6月9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了關於規范醫療美容相關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倡議。倡議提出,金融機構不與任何不法醫療美容機構開展合作,不向任何不法醫療美容機構客戶提供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

8月11日,上交所、深交所已要求新挂牌的消費金融資產証券化(ABS)產品中,禁止新增“醫美消費金融”相關資產入池,已發行的ABS產品不受影響。部分消費金融公司因此叫停了和醫美機構的合作。

此外,各地有關部門也採取了監管措施。重慶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就要求轄內小貸公司,摸底上報醫美領域的合作機構、在貸余額、綜合年化利率、在貸戶數、逾期90天金額、逾期90天戶數等詳細信息。浙江銀保監局重申嚴禁銀行機構與無貸款業務資質的第三方機構合作開展“醫美貸”業務,嚴厲打擊涉及醫療美容行業“套路貸”的行為,加強對醫美行業相關融資的風險管控,審慎把好准入關和貸后管理。

作為醫美從業者,張軍認為如今對“醫美貸”的整治重點應該是各種誘導年輕人、幫醫美機構、小貸機構獲客的渠道,也就是業內俗稱的“渠道醫美”。熱衷於做醫美項目的年輕人,往往並不了解各種機構,而醫美機構也難以直接觸達消費者,線上線下的渠道商就扮演著“引路人”的角色,往往會為了高額回報,將年輕人引向“醫美貸”。

“動輒幾萬元、十幾萬元的醫美項目,對於一般人來說信用卡或者網貸都很難給出這樣的額度,這樣就滋生了‘美麗貸’的土壤。”據張軍介紹,在單個“醫美貸”案例中,“渠道醫美”往往能分走將近一半的利潤。“不整治的話,永遠會有這個市場,而且客單價無法降下來。”因此,他認為如今“醫美貸”領域最主要的危害在於不規范的借錢渠道,而不是“一刀切”地完全停掉。

盤和林指出,對於各種“醫美貸”亂象監管層要主動出擊,對於違法屬高利貸性質,暴力催收、強制借貸、誘導消費的小額貸款企業要堅決給予打擊,監管部門要針對性地出台更多規范,另外,要加大普法宣傳,引導消費者建立正確的消費觀念,“消費者自己也要多個心眼,留存好証據,在維權時能提供支持。”

此前,中國消費者協會也提醒,消費者在接受醫療美容服務時,應注意該機構是否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証,執業醫師是否具有執業醫師資格証等。特別是要謹慎選擇美容網貸,理性評估風險,認清自身經濟狀況、還款能力,簽訂網貸合同時,不假手他人操作。(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林 李若一)

(責編:羅昱、章華維)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