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綜合欄目>>新聞資訊

穿越時空的淵源:“曙光”你好!我是西昌

2021年09月09日16:42 | 來源:人民網-四川頻道
小字號
天和核心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融媒體中心供圖
天和核心艙。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融媒體中心供圖

“神舟十二號,我是‘曙光’,祝賀你們圓滿完成了神舟十二號兩次出艙活動任務!”不久前,空間站階段第二次出艙活動取得圓滿成功,而代號“曙光”的對話,深深震撼了廣大網友。

從“曙光”到“西昌航天”再到“中國空間站”,這三者間究竟存在著怎樣的關聯?背后又蘊含著怎樣精彩的故事?讓我們一同翻開歷史資料,探尋這個神秘代號的“前世今生”。

“曙光”!西昌航天誕生記

上世紀60年代末,我國開始了載人航天領域研究,中國首個載人航天工程——“曙光一號”飛船計劃正式立項。

經過反復勘測,西昌鬆林地區最終被選定為衛星、飛船試驗場,黨中央決定在這裡建造飛船發射工位,即西昌發射場一號工位。然而,由於當時我國經濟基礎較為薄弱,且工業制造及相關的工藝水平較低,一號工位建設最終沒有啟動。

1972年,國防科工委正式上報《7201工程總體方案》,將任務周期改為“1976年底做好發射同步衛星的准備,1976年以后,視研制進度情況,再安排相應的建設工作”。后來,這個衛星通信工程被定名為“331工程”,該工程的發射任務,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負責承擔。

追夢!他們迎著“曙光”奮力前行

伴隨著一次次驚天動地的發射,在這片因“曙光”而誕生的航天熱土上,中國航天迎來了新的曙光。

1984年4月8日,我國首顆試驗通信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進入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

1986年2月1日,這裡又成功發射我國第一顆實用通信衛星,中國結束了租借外國通信衛星的歷史﹔

1986年,該中心正式對外開放,迄今為止,共為澳大利亞、白俄羅斯、玻利維亞等16個國家和地區成功發射30多顆衛星,為中國航天享譽世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和服務大國外交作出了重要貢獻﹔

而后,作為北斗“母港”,該中心承擔了我國所有北斗導航衛星發射任務,以百分之百的成功率將59顆北斗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作為探月“母港”,該中心7戰7捷,以全部“零窗口”發射的驕人戰績,實現了中華民族飛天攬月夢想,圓滿完成“繞、落、回”三步走戰略目標。

為滿足空間站工程、新一代大推力運載火箭和新型航天器發射任務需求,2007年8月,黨中央批准在海南文昌建設新一代航天發射場,由西昌衛星發射中心負責建設、管理和使用……

就這樣,他們朝著“曙光”的方向,一步一個腳印,讓夢想逐漸成為現實。

奇跡!中華民族擁有了自己的空間站

2020年5月5日,長征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在該中心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約488秒后,長五B火箭搭載的載荷組合體與火箭成功分離,順利進入預定軌道,同時拉開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務的序幕。

“5、4、3、2、1,點火!”2021年4月29日,一個載入史冊的日子。11時22分,伴著山呼海嘯般的巨響,長征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托舉著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拔地而起,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空間站天和核心艙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5月29日,天舟二號貨運飛船發射任務也取得成功。如今,執行天舟三號飛行任務的長征七號遙四運載火箭已安全運抵文昌航天發射場,與先期已運抵的天舟三號貨運飛船一起按計劃開展發射場區總裝和測試工作。

“從‘曙光一號’一路走來,一代代西昌航天人一步一個腳印,將當初的藍圖變為現實。”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黨委書記董重慶表示:“按規劃,空間站將在2022年前后建成。作為近地空間的一個創舉,空間站的建造將成為航天報國、航天強國的一個標志性創新實踐。未來,西昌、文昌兩場航天人仍將同心追夢、接續奮斗、共創奇跡,為中國人探索太空的步伐走得更遠更穩更實作出更大貢獻。”(彭茜、黃國暢、胡煦劼)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