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四川頻道

河北:趕考路啟航新征程(紅色地標巡禮·河北篇)

本報記者 趙 珊
2021年07月16日09:2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小字號
原標題:河北:趕考路啟航新征程(紅色地標巡禮·河北篇)

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紀念塔。新華社記者 牟 宇攝

河北是中國共產黨“進京趕考”的出發地。河北是革命的土地、英雄的土地,是新中國從這裡走來的地方,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始終與黨的歷史、黨的奮斗、黨的輝煌緊密聯系在一起。

河北省紅色旅游資源數量多、種類全,涵蓋各個歷史階段,在全國位居前列。800多處紅色旅游資源、160余處紅色旅游景點遍布全省。在建黨百年紅色旅游百條精品線路中,與河北密切相關的包括“不忘初心·進京趕考”“艱苦奮斗路·綠色塞罕壩”“盛世中國·奧運圓夢”“千年大計·未來雄安”和“脫貧攻堅·小康河北”。這些線路展示出共產黨人趕考路上的艱辛奮斗、不懈進取以及開創未來的恢弘畫卷。

新中國從這裡走來

太行東麓、滹沱河畔,北京西南約350公裡處,革命聖地西柏坡坐落在河北省平山縣。中國共產黨人在這個小山村開創出翻天覆地的輝煌偉業,從這裡走向北京,走向勝利,譜寫了奪取全國勝利的宏偉篇章。

西柏坡曾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央工委、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的所在地。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毛澤東主席和黨中央在西柏坡指揮了決定中國命運的三大戰役,召開了具有深遠歷史意義的七屆二中全會,形成了以“兩個務必”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提出了“進京趕考”的重大命題,從這裡開始了更加偉大的“新的長征”。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和解放軍總部離開西柏坡,赴京建國。新中國從這裡走來。

70多年來,西柏坡的紅色血脈奔流不息,紅色旅游系列景區賡續紅色基因,蓬勃發展,熠熠生輝。今年“七一”前后,獻一束鮮花、重溫一次入黨誓詞、開一次主題黨日座談會、看一次紅色展覽……許多黨員群眾來到西柏坡開展紅色教育,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平山縣發揚“西柏坡精神”,以西柏坡紀念館及中共中央舊址為核心,以修復提升中央宣傳部及中央組織部等六部委舊址、興建紅色勝典景區和紅旅小鎮、西柏坡展覽館部分改陳等為新的切入點,積極整合周邊紅色資源,形成以紅色體驗為主、多業興旺發達的產業融合大格局。目前全縣發展農家樂600多家、旅游購物商店300多家,旅游從業人員達到8萬余人﹔通過旅游產業精准扶貧,鼓勵貧困戶發展鄉村游、農家樂、手工作坊等致富產業,共帶動全縣209個村8700多個貧困戶、2萬多名貧困人口穩定增收。

艱苦奮斗建設綠色家園

我們把燕趙紅色足跡從太行山北移至燕山,看一看這條“艱苦奮斗路·綠色塞罕壩”精品線路,它包括承德市灤平縣金山嶺長城、隆化縣茅荊壩國家森林公園、塞罕壩機械林場、御道口草原森林風景區、豐寧縣京北第一草原等。這些地區風景宜人,廣袤無垠的草原,燦爛如潮的花海,藍寶石一樣的天然湖泊令人心馳神往。游客在欣賞美景時便能感悟脫貧攻堅的成果,見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實踐。

趕考路上,中國共產黨始終致力於為人民創造良好的生產生活環境,為子孫后代留下更加美好的家園。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塞罕壩機械林場的幾代建設者,在“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漠沙地上艱苦奮斗、甘於奉獻,創造了沙地變林海,荒原變綠洲的人間奇跡,榮獲聯合國環保最高獎項“地球衛士獎”,鑄就了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今天的塞罕壩,每年為京津地區輸送淨水1.37億立方米,釋放氧氣55萬噸,郁郁蔥蔥的林海,成為職工改善生活、群眾脫貧致富的“綠色銀行”。人們踏上這條精品線路,感受綠色傳奇。每年七八月份來到塞罕壩的游客達60多萬人次。與此同時,利用林場的綠化苗木優勢,帶動周邊群眾發展綠化苗木4400多畝,總價值達到7億多元。

脫貧攻堅,建設美麗家園,讓百姓過上小康生活,共產黨人在趕考路上不懈奮斗。“脫貧攻堅·小康河北”精品線路上的保定市阜平縣龍泉關鎮駱駝灣村、石家庄市平山縣崗南鎮李家庄村、石家庄市正定縣塔元庄村、邢台市內丘縣崗底村,向人們講述著百姓脫貧致富過上幸福生活的中國故事。

筑夢未來開啟新征程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建設雄安新區、籌辦2022年北京冬奧會……今天的河北,正在新時代的趕考路上奮力前行。我們沿著“盛世中國·奧運圓夢”精品線路,從北京到河北張家口,近距離感受冬奧會的魅力,感受中國的力量和自信。

位於張家口市崇禮區的國家跳台滑雪中心,是中國第一個以跳台滑雪為主要用途的體育場館,設計靈感來自於中國傳統飾物“如意”,因此被形象地稱作“雪如意”,賽時將承辦跳台滑雪和北歐兩項全部比賽。國家冬季兩項中心沿山體自然地形而建,賽時將承辦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冬季兩項全部比賽。

隨著2022年北京冬奧會腳步臨近,“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已蔚然成風。在崇禮,滑雪的游客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長。冬奧會籌辦以來,“健康河北 歡樂冰雪”系列活動連續舉辦,有力促進了冰雪運動的大眾普及。如今張家口已融入北京“1小時交通圈”,京張高鐵服務五湖四海的旅游者和滑雪愛好者。

從北京乘坐高鐵不到一小時就抵達了河北雄安新區。“千年大計·未來雄安”精品線路串聯起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雄安新區雄安高鐵站、雄安新區規劃展示中心、雄安新區市民服務中心和“千年秀林”大清河片林一區。放眼望去,雄安新區各建設工地一派繁忙景象。在177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塔吊林立,20多萬建設者日夜奮戰,“未來之城”如雨后春筍拔節生長。雄安新區從規劃建設為主,已進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建設同步推進的重要階段。同時,白洋澱水質發生了歷史性新變化,“華北之腎”功能加快恢復。雄安森林覆蓋率由成立前的11%達到目前的30.5%。一座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畫卷徐徐鋪展。

中國共產黨百年恰是風華正茂,從西柏坡到雄安,從歷史看未來,新時代趕考路上的河北,充滿希望,正砥礪前行。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21年07月16日 第 12 版)

(責編:袁菡苓、高紅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