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四川省如何防范大面積停電

一塊碩大屏幕上,一條條“毛細血管”將四川各地相連,其中還有從盆地一路出發,奔赴上海等東部地區的“動脈”,數據、動態等各類信息在這裡交集匯總,之后又將指令發出,這兒就是四川電網的“大腦”,坐落在成都的四川電力調度控制中心。
電的生產和需求是如何協調的?電又是如何被調遣分配的?四川電網為何能安全運行40年?又是如何防范發生大面積停電的呢?7月6日,封面新聞記者探訪了四川電力調度控制中心,揭開這些疑問。
四川電網大腦是如何誕生的?
據四川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四川電力調度控制中心的前身是西南電管局調度所,1951年成立至今,歷經多次機構變革。2012年,融合監控職責,實現調控一體化,更名為四川電力調度控制中心。作為國家電網五級調度之一,四川電力調度控制中心主要負責調度運行、調度計劃、系統運行、繼電保護、自動化、水電及新能源、通信等各專業管理職責,管轄省域內500千伏電網和220千伏主網,直調所轄電廠。
40年來,四川電力調度控制中心始終以保障電網安全運行為使命,堅持“精益調度、精准控制、精心服務”理念,踐行“人民電業為人民”企業宗旨,扛起電網安全“堅強脊梁”,准確下達電網運行調度指令148991次,成功處置電網故障3868次,實現電網安全運行14609天,安全調度運行記錄居全國網省調系統第一。
四川如何防范大面積停電?
“主要依靠‘三道防線’防范大面積停電。”該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第一道防線叫繼電保護裝置,作用就是當電網在發生常見的單一故障時(比如大風將樹枝刮到了某條輸電線路上造成短路故障),繼電保護裝置能夠在毫秒級時間內感知到有故障、並將故障精准隔離起來,這樣電能就能繞開故障走到千家萬戶。
第二道防線叫穩定控制系統,作用就是當電網受到大擾動而出現緊急狀態時,通過立即隔離一些電廠或者電力用戶的形式來保障電網的平衡,保証主要電力網絡能持續運行,避免造成大停電。而第三道防線叫失步解列與頻率電壓控制系統,作用就是當電網遇到概率很低的多重嚴重事故而穩定破壞時,觸發最終防線、通過一系列裝置的有序參與、防止事故進一步擴大,防止電網系統崩潰並盡量減少負荷損失,避免造成大停電。
他表示,總體上有了這“三道防線”,電網基本是在安全可控的框架范圍內高效運行的,從過去的幾十年的運營經驗來看,“三道防線”也確實屢屢立下戰功,保障了全社會用電安全。
“最強大腦”作用下,四川電網現狀如何?
據介紹,40年來,四川電網電壓等級從交流220千伏提升至直流800千伏,直調電廠從10余座增加到426座,直調變電站數量從30余座增長到367座。500千伏網架從無到有,從起初的二灘電廠“Y”字形薄弱送出結構發展為以梯格型網架為主網的“五直八交”交直流混聯電網,西連各大水電通道,東接川渝聯絡線,南北銜接五條特/超高壓直流,是目前交換功率最大、運行控制最復雜的省級送端樞紐電網。截至2020年底,四川全社會水電裝機7892萬千瓦,居全國第一﹔跨省跨區輸電能力達3100萬千瓦,居國網公司系統首位,全社會並網裝機突破1億千瓦。
此外,四川作為清潔能源第一大省,擔負著低碳能源轉型與消費革命的使命。調控中心通過建立增發減棄協調聯動機制,安排電網運行方式,統籌平衡各類發電資源,深度挖掘電網消納潛力,清潔能源增發減棄成效顯著。近十年來,四川累計向外輸送清潔能源超過1萬億千瓦時。
“‘十四五’期間,四川電網將再次提檔升級,邁向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電網,開啟‘八直八交’輸電新格局。”調控中心黨總支書記王嘉明介紹,“調控中心將繼續擔負起‘保電網安全、保電力供應、保清潔能源消納’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為四川電網的安全可靠運行貢獻調度力量。”(張弛 高珩瑞 封面新聞記者 楊力)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