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昭化古城:从蜀道遗迹到文旅热地

在四川广元,嘉陵江与白龙江深情相拥之处,昭化古城宛如一颗被岁月珍藏的明珠,散发着迷人而独特的光芒。这座古城古称葭萌,早在公元前316年,秦国在此设立葭萌县,让其成为巴蜀大地首个建县之处,“巴蜀第一县”的名号自此远扬。到了蜀汉政权崛起时,这里又化作龙兴之地,荣膺“蜀国第二都”的美誉,见证了无数金戈铁马与政治风云的交织变幻。
古蜀道,这条蜿蜒于历史长河的巨龙,是连接昭化古城与外界的关键纽带。踏上古蜀道,仿若走进唐代山水画《明皇幸蜀图》中“天梯石栈相钩连”的场景。拦马墙默默伫立,历经千年雨露润泽,有着深沉的气质;青石板路上的车辙马蹄印,像是时光刻下的痕迹,轻声诉说着昔日南来北往商队的忙碌与繁华。八旬美国老人贾和普,多年来一次次踏上这条青石板路,用脚步丈量历史,向世界热情推介蜀道的绝美风光与深厚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温暖桥梁。
近年来,广元市昭化区以昭化古城为核心,精心勾勒自然山水与历史文化深度融合的绚丽画卷,全力打造昭化古城旅游度假区。城关村,作为古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凭借自身独特魅力,成功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先后斩获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村等诸多殊荣。
踏入古城,九街十八巷布局精巧、错落有致,街巷间“丁”字相连的设计,尽显古人军事防御的智慧与巧思。明清建筑保存完好,小青瓦在阳光下闪烁古朴光泽,穿斗木结构稳固坚实。民房多呈现南方风格的木架结构庭院,玲珑别致。贾家大院、胡家院子等12个古宅院如遗世明珠,点缀其中,县衙、文庙、考棚等一大批省市级文保单位庄重威严,共同构成了古城独特的文化景观。这些建筑巧妙融合南北风格,多进式四合院、“田”字形布局、“旱船天井”,彰显着古蜀道作为重要驿站、渡口,在南来北往客商汇聚中孕育出的多元文化交融。
城关村的村民们,敏锐抓住旅游发展机遇,依托古城吃上了“旅游饭”。昭化区将城关村与古城保护利用规划紧密结合,精心修缮怡心园、益合堂等重点文物建筑,把老房老屋改造成风格各异的客栈民宿、充满烟火气的餐馆酒吧、散发墨香的书馆茶社等。古色古香的辜家大院,始建于明末清初,作为典型的三进四院落大型民居,曾是昭化古城首富辜家的宅邸,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往来旅客温馨的休憩港湾,贾和普就对这里情有独钟,多次选择在此下榻。
时下,走进昭化古城,游客仿若踏入一个多元体验的奇妙世界。三国文化如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熠熠生辉。刘备曾进驻葭萌关,在此奠定蜀汉根基;蜀汉第三任丞相费祎的丞相府、姜维的大将军府也曾在此设立。走出西门“临清门”,仿佛能看到张飞与马超挑灯夜战的激烈场景,金戈铁马之声犹在耳畔,英雄豪杰的飒爽英姿仿若眼前。
城关村依托古城景区,精心策划众多特色活动,为游客带来沉浸式体验。大型沉浸式表演《葭萌春秋》,凭借精彩剧情、精湛演绎,让游客仿若穿越千年,亲身感受历史风云变幻;考状元、文庙祈福等体验活动,充满文化韵味,增添了旅游的厚重感;国风快闪、汉服巡游等文化活动,则以时尚活力的形式,吸引大量游客目光。2024年“五一”假期,“三国文化游”火爆出圈,吸引超过20万人次的游客纷至沓来。
昭化古城的美食同样令人难以忘怀。以火锅鱼为例,多家鱼庄坚持现点现杀,鱼肉经短时间秘制腌料腌制后装盘,迅速放入油亮翻滚的辣汤中,从新鲜剖杀到入口品尝,全程不超过半个小时,最大限度保留了鱼肉的鲜嫩,让食客充分体会到“鲜”的极致魅力。贾和普早在1998年便因火锅鱼与昭化古城结下深厚缘分,此后每次到访,品尝火锅鱼成为她必不可少的行程。
如今,昭化古城正不断拓展旅游发展的边界。古蜀道上,翠云廊古柏群下,古柏拥有了“电子身份证”,只需轻轻扫描二维码,编号、树龄等健康数据便一目了然,村民们对古树的敬畏,让蜀道成为一部鲜活的生命编年史。今年成立的贾和普工作室,已化身为跨文化“会客厅”,计划通过举办国际友人徒步活动、推出文旅系列宣传视频、规划经典徒步路线、评选蜀道推介使者等方式,进一步提升昭化古城与蜀道的国际影响力。城关村也积极推进新的农文旅项目,打造湿地公园、“田园时光”等,提升田地“颜值”,推广游客采摘活动,增加村民收入,丰富昭化古城的旅游业态。
站在新时代的潮头,昭化古城正以深厚的历史底蕴为笔,以创新的发展理念为墨,在文旅融合的画卷上奋力书写新的篇章。(杨黎明、邹星雨)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