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带75米长龙为祖国献礼
龙作为一种图腾,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在节庆期间,人们通过舞龙的方式,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川西坝子舞龙中,名头最响的当属洛带古镇的“刘家龙”,在每年的洛带水龙节、火龙节上都能看到刘氏族人舞龙的身影。今年正值甲辰龙年,刘氏族人决定手工制做一条75米的长龙,为祖国献礼。于是,一场举家族之力的制龙、舞龙轰轰烈烈地展开了……
手工制龙,家族绝技献礼祖国
做龙,最主要的是竹子的选材,不老不嫩不大不小,划开以后不脆不断,方为做龙的上品。做好一条龙,需要篾条和篾丝五六十根,且大小尺寸不一,极为考验制作者的手艺……在宝胜村,这里百分之八十是刘氏宗亲,族人们大都会扎龙。
扎龙的过程繁复,历经划篾条、扎龙骨、编龙胚、穿龙袍等多种工序,其要求的手艺之精巧、承载的文化负荷之重,注定了这是一场对远古图腾的想象历险和对自身手艺的刀锋考验。
“左点睛,家族兴;右点睛,国家兴……”经过漫长的工序,这最后一技便是“点睛”了。睛点好,一条长达75米,色彩鲜艳、栩栩如生的长龙便跃然眼前。
尽管市面上现成的长龙比比皆是,但手工扎龙依然是刘氏族人背负祖辈遗骨对家族绝技的坚守。整个制龙、舞龙的过程也成为了刘氏家族精神力量的凝聚。
热烈龙舞,非遗传承一脉千年
“接龙,脚踩地,手托天,顶天立地,龙舞九天;接龙,敬祖宗、爱乡土,自强不息,为我家国……”一阵激昂的民乐演奏拉开序幕,刘家舞龙队成员“驭龙”而来,随即摆开舞龙阵势。金龙飞入场中,随着音乐的节奏飞快地舞动翻转,时而腾飞起舞,时而贴地迅走,时而高空梭巡,仿佛自在穿行天地间,精彩的演绎赢得族人满堂喝彩。
在世代迁徙中流传下来的龙舞,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长久以来,刘氏族人扎龙舞龙不息,这条长达75米的长龙背后,是刘氏族人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更是对美丽祖国的深情和热爱。“通过制龙、舞龙这种形式,让我们刘家人了解我们的根和脉,让年轻一代人不要忘记家族千年传承的宝贵文化……”在刘氏后人看来,舞龙不仅关乎到一个家族技艺的延续,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不仅能在世代迁徙中流传下来,还能在新的时代熠熠生辉,在刘氏族人看来,除了自身的努力传承,也离不开龙泉驿区委、区政府的精心扶持。一直以来,龙泉驿区委、区政府重视刘家龙的传承与发展,积极与刘氏族人共商刘家龙传承发展之策,从方向目标、队伍建设、机制运营、经费保障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措施,为“刘家龙”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有力支持。2009年,“刘家龙”成功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直至今天,政府部门依然奔走各方努力整合资源,在各类活动中为“刘家龙”提供展示的平台,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提升“刘家龙”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