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打的风流!吴洋,你永远在我们心中
人物档案
吴洋,1980年5月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市,1999年12月参军入伍。历任遂宁市公安局安居区分局观音派出所所长、会龙派出所所长、西眉派出所所长、特警大队教导员、特警大队大队长,遂宁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三大队大队长。他乐于助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勇于担当,起到了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身先士卒,始终坚守在安保维稳第一线,为公安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2020年11月被授予二级警督警衔,2021年6月被中共四川省委表彰为“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7月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前言
2023年1月15日,隆冬遂宁,雪花纷飞。
遂宁市中医院住院部11楼100号病房里,躺着一位憔悴的中年人,原本高大魁梧的身材,在多次化疗后体重已不足100斤。
在遂宁,下雪极其少见,上一次下雪还是2008年。他翻身望着窗外的雪出神。已是腊月二十四,在南方,人们称这一天为“小年”。往年此时,他会和同事们研究安保方案,加大巡逻密度,确保群众过一个祥和平安的春节……
过去的一幕幕在脑海闪现。拿起手机,他发了一条朋友圈——“那年大雪,依稀记得是2008年报考公安工作报到那天,时隔15年又重逢在大雪里。老天爷开了个玩笑,让我踏雪无痕,始于足下、终于足下!”
1月18日,遂宁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三大队大队长、一级警长吴洋,带着对党和亲人们的无尽热爱与眷恋离世,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2岁。
追悼会上,同事们身着警服,列队高歌“少年壮志不言愁”送别吴洋,仿佛仍然和他在一起,战斗在保卫平安、打击犯罪的第一线。在吴洋亲手栽下的三叶树下,年届60岁的社区老书记刁文全,转身偷偷抹去纵横的老泪。杨大姐、李婆婆……数不清的群众哽咽着送别吴洋,每一滴眼泪都是悲痛。
在短短的42年人生中,吴洋将“生命的宽度和厚度”融入到对党忠诚的信念和甘于无私奉献的日常里,将一名警察的道德光芒深深镌刻在百姓心中,划出一条光辉的人生轨迹。
斯人已逝,精神长存。
“我们在,平安在”
“快!”
二十年前的一天,听到一声“救命”的呼叫,22岁的吴洋说了一个“快”字,立即从街边飞身向歹徒扑去,和战友一左一右,制服了拿刀抢劫的嫌疑人。
这一幕至今深深印在被救者徐小兵的脑海里。听到救命恩人吴洋去世的消息,45岁的徐小兵瞬间愣住了,随热泪一起涌上来的还有回忆——
2003年,徐小兵在市城区经营一家咖啡馆。一天凌晨1点,徐小兵忙完生意准备回家,包里背着8000多元现金。走到圣母巷附近,巷口突然钻出两个男子,不仅抢包,还把徐小兵重重推倒在地上。
“我当时很害怕,连喊‘救命’。那时候还不知道自己怀孕了。”徐小兵的呼救被在路边和朋友吃夜宵的吴洋听到。没有丝毫犹豫,吴洋和朋友循声冲出,只留下一个字:“快!”等徐小兵追上来时,吴洋和朋友已经一左一右控制住了抢劫的男子。徐小兵这才发现,男子手里拽着一把匕首。
回忆往事,徐小兵依然感到后怕,“如果没有吴洋,后果不堪设想。当年肚子里的孩子现在都读大学了,真想好好请他吃顿饭,可再也没有机会了……”
那一年,吴洋获得了遂宁市见义勇为奖,并萌生了“警察梦”。
2008年,吴洋如愿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更加坚定了以保护人民群众安全为天职的决心。只要群众有危难,他总是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同事说,“以保护人民群众安全为天职”是吴洋刻进身体的本能,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他从未退缩。
即使生命走入倒计时,当群众求助的声音响起,吴洋依然是冲得最快的那个。
“有人跳河了!”2020年12月,冬至节刚过,惊呼声打破了琼江河畔往日的宁静。时任安居区公安分局特警大队大队长的吴洋正带队巡逻,听到呼声第一时间奔向现场。
“愣什么?给我!”吴洋一边跑,一边脱下厚重的外套,从救援人员手中抢过救生衣穿上,一头扎进了琼江河。
在那场与“死神”的赛跑中,冰冷刺骨的河水呛进了吴洋的肺里。
“如果我在现场,我会骂他的……”妻子刘芳心疼吴洋,因为她知道,丈夫此时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逞能”了。
是啊!谁能想到这位从天而降的“英雄”是一位癌症晚期患者,他是拿着自己的命去救人。
“我们是党的忠诚卫士、城市安全的底线。我们在,平安在!”日复一日为群众挺身而出,吴洋成了群众心中的“守护神”。
对群众像对亲人一般
吴洋去世后,一个曾经被他强制戒毒的人忍不住哭出声来。
31岁的冯刚(化名)早年辍学,在社会上“混日子”时,沾上了毒品。家里的鱼塘、猪场都因他吸毒垮掉。看着冯刚整天不务正业,妻子要和他离婚。
吴洋对身边的人说:“吸毒是条不归路,不是妻离子散就是家破人亡。我观察过他,本质不错,就是走错了路。我们要挽救他。”2015年11月,吴洋带队抓捕了冯刚,并开车将他送往强制戒毒所。一路上,冯刚冷冷地看着吴洋。
看着冯刚冷漠且充满仇视的眼神,吴洋坦诚地说:“我不是想整你,你这样颓废下去没有意义。希望你以后出来好好改变。”
吴洋发自肺腑的话语,点醒了人生迷途中的冯刚。在戒毒所里,他幡然醒悟,表现良好。原定两年的戒毒,仅用一年就完成了。
“吴洋挽救了我,我打算送锦旗感谢他。”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感谢的话还没来得及说出口,冯刚就遭遇了一场巨大的家庭变故,将他再次推向“崩溃”的边缘。2017年正月十六,冯刚的大哥开铲车扩建猪场时发生意外,失去生命。白发人送黑发人,冯刚的父亲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当场喝下“百草枯”。眼看这个家庭支离破碎,接警而来的吴洋及时察觉,一路警灯呼啸把冯刚的父亲送到医院,守到人被抢救过来才默默离去。
吴洋两次相救的恩情,深深感动了冯刚。他下定决心,要像吴洋期待的那样:活出模样来!面对年迈的父母和哥哥留下的一双儿女,冯刚接过家里的重担,和妻子一起用心打理养猪场。从最初的600平方米到如今的1600平方米,养猪场规模越做越大,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对待群众就像对待亲人,是吴洋刻进骨子里的信念。
2019年7月10日,在搜寻一位九旬失踪老人时,天色渐暗,山高林密,天气预报有雷雨。“要像找自己的亲人一样,必须找到老人!”吴洋给大家打气。次日凌晨找到老人后,大家都已疲惫不堪,吴洋坚定地说:“能用担架抬的地方用担架,不能用担架的地方我来背。”他毫不犹豫用绳索将老人绑在身上,深一脚浅一脚走了一个多小时,送到救护车上。
“他一点架子都没有,对我们亲得很。”赵大姐住在观音派出所对面,那年农忙时节,孙儿生病她不能离开,眼看农时将误,吴洋带人在地里摸爬滚打了一天,帮赵大姐插上了秧。住在西眉派出所旁边的杨大姐丈夫瘫痪多年,一家人生活困难,吴洋便请她为派出所做保洁补贴家用……
2021年,安居区遭遇多轮强降雨,吴洋主动请缨,奔赴受灾乡镇,清淤疏堵,救助群众。他在屯警点常态化设置便民服务岗,先后帮助群众找回走失老人、小孩20余名。
群众说,吴警官对罪犯决不手软,是铁面无私的“包青天”;对群众总是笑容可掬,是比亲人还亲的好警官。
“父亲是一位英雄”
在遂宁,有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曾是吴洋最牵挂的人。
“爸妈打工走天涯,惜别山里娃,从此我成为留守儿童,守着爷爷奶奶伴着鸡和鸭……”2010年,外出务工成为潮流,遂宁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长期在乡镇派出所工作,留守儿童失学的事屡见不鲜,一个大胆的想法开始在吴洋脑海里酝酿。
2012年,32岁的吴洋出任观音派出所所长后,对辖区进行走访时发现,观音乡的留守儿童高达600人之多。
“给他们一个家,让他们快乐成长。”吴洋带着几位民警,从派出所腾出两间办公室,用美丽的墙纸和贴画细心装扮。从此,欢声笑语萦绕着这个温馨的“警营留守儿童之家”。
“他是个好人哪!”听到吴洋去世的消息,70岁的李季芬奶奶颤巍巍地来到观音派出所旧址,拍打着锈迹斑斑的铁门,模糊的泪眼中全是痛惜。
“那年,他带小娃儿读书,还给娃儿发帽子、红领巾。我儿子儿媳离婚了,孙儿孙女每周都来这里耍。他看我困难,还给我200元钱……”李奶奶哽咽的话语里有说不尽的思念。
在女儿6个月大时,吴洋曾去阿坝援藏,一去就是一年多。吴洋平日工作忙,常常照顾不了女儿。他深知留守儿童的苦,把对女儿的愧疚和爱毫无保留地给了这些留守孩子。
十多年后,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饶美婷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那位“胖胖的、和蔼可亲”的吴叔叔,带着他们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教他们包饺子,给他们讲故事,为他们幼小的心灵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给他们缺爱的童年注入父爱般的温暖。
自幼父母双亡的钟文,是吴洋帮扶过的特殊“留守儿童”。从最初居无定所,到长期以派出所为家,再到后来考上重点大学、攻读武汉理工大学的博士……钟文命运的每一次改变,都离不开吴洋这位“启蒙老师”。
“他像大哥哥一样关心我的生活,教会我很多做人的道理。”钟文至今记得吴洋当年跑到学校给他送钱的样子。几公里的路,吴洋跑得上气不接下气。只因钟文打电话说,学校收资料费,他身上钱不够。
2015年,观音派出所被评为四川省留守儿童关爱行动优秀阵地和先进集体。同年,钟文和观音派出所警营留守儿童之家的故事,被改编成微电影《家》。
影片中,吴洋和女儿吴祉怡分饰派出所所长和留守儿童。正是通过这部影片,女儿理解了父亲的“缺席”,“在群众眼里,父亲是一位英雄。”
今天,当我们再次走进观音派出所“留守儿童之家”,仿佛还能看到那些温暖的画面:一群孩子围在吴洋身边,听他讲张思德的故事;吴洋弯下腰轻轻抚摸孩子们的头,为大家系红领巾……
“我的胸膛是战友的盾牌”
“身先士卒,永远冲在第一位。”这是吴洋留给战友最深刻的印象之一。
吴洋警务技能精湛,从警多年办理的各类案件、大大小小的抓捕不计其数。时至今日,同事王浩田对一起贩枪贩毒案件仍记忆犹新。
“那是一栋老单元楼,嫌疑人住在4楼,还更换了防盗门。”王浩田回忆到,当时开锁破门难度大,在已经惊动了嫌疑人的情况下,身着便服的吴洋主动担任团队的盾牌手第一个冲了上去。
“没有头盔,头部暴露在外,唯一的防护就是盾牌。”王浩田说,好在吴洋第一时间排除了危险区域,以近身肉搏成功制服嫌疑人。
“每次都为他担忧得睡不着觉。”妻子刘芳常常感到后怕。但对工作所遇危险历来轻描淡写,不让战友和家人担心,是吴洋一贯的风格。
“你枪打得准,可以说是神枪手,是不是因为这个常把你安排在第一位?”面对记者的提问,吴洋回答说:“没有人能保证百发百中,哪怕是一等一的神枪手。我身体壮一点宽一点,所以甘愿用胸膛作战友们的盾牌,把安全留给身后的弟兄。”
在吴洋确诊患癌后,面对新冠疫情的来势汹汹,将安全留给战友们依然是他日常的坚持。
在安居区公安分局,至今摆放着一张张盖着鲜红手印的志愿书,上面写着“疫情一日不除,小家一日不回”。在这些鲜红手印的背后,是一个个令人肃然起敬的故事……
“警察就是解民之难、救命之急。我请求出战,请组织允许!”2020年初,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刚刚做完化疗出院的吴洋第一个递交请战书,并迅速组建突击队,自己任队长,让党旗和警旗高高飘扬在抗疫第一线。在他的带动下,队员们纷纷写决心书。4个月时间,巡查车辆17000余次,盘查人员33000余人,挡获违法人员30余人,辖区内无一人感染新冠肺炎。
在严峻的疫情面前,稍有不慎便有可能感染。警察接触面广,风险更大。为什么总能做到冲锋在前?一年后,吴洋说出了藏在心底的秘密:“我是党员、是支部书记,我是扛旗的人,只要我在,大家就有底气。”面对一个个生死攸关的站点,吴洋下定决心:自己是最合适的人选,要把更多的安全留给健康的战友。
责任重于泰山
从2019年10月29日确诊结肠癌到2023年1月18日病逝,吴洋经历了1177天与病魔斗争的“生死拉锯战”。
“我不能倒下,不能给组织拖后腿,我得站起来。”医生诊断吴洋只剩下两年多时间,他沉默了一个晚上,第二天安心上手术台,做了第一次化疗。10天后,当同事们准备去医院看他时,却发现他已经坐在办公室开始工作了。
面对病魔,吴洋从没有哭过,他希望用坚强创造奇迹。
听说吴洋得了癌症而且是晚期,市公安局领导多次提出给他调动岗位。面对领导的关怀、同事的关心,吴洋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坚守基层,投入地工作,忘掉癌症的病痛,为城市守护防线。
上午化疗,下午上班。或者上午上班,下午化疗。在病床上,吴洋一只手输液,一只手在手机上打字,分析案情。一篇2000多字的文稿,全靠吴洋单手在手机上打出。他说:“战疫关键时刻,我不能当逃兵,我得和大家战斗在一起。”
2021年11月,吴洋的病情持续恶化,癌细胞转移到全身,已经无法担任高强度的工作。上级将吴洋调任市公安局特巡警支队,希望他安心养病。但吴洋就是坐不住,老往办公室跑。
已经听到死神脚步的吴洋,此时几乎在与死神赛跑。在医院的时候,他把“办公室”搬到病床;在家的时候,他把“办公室”搬到卧室。
只要身体状况允许,到处是他活跃的身影。
抗疫一线有他,救助群众有他,救援演练依旧有他……
即便在成都化疗期间,抓捕罪犯的战场上依然有他……
在吴洋确诊后的三年多时间里,在去年6月瘫痪前的近1000天,他几乎一直工作在抗疫、巡逻、查处案件、帮扶群众的第一线。他的微信名叫“铁打的风流”,三年中不知用它处理过几万条信息……
然而,留给吴洋的时间真的不多了。2022年6月,身体强烈不适的吴洋依然不愿意离开一线,揣着药瓶子进了“战场”。在全市公安特警跨区域远程武装拉练活动中,吴洋作为支队“参谋”,勘查路线、设计拉练科目、推演可能出现的意外……大半个月忙下来,吴洋又瘦了一圈,脸色从苍白渐渐转黑。大家劝他不要参加拉练,但吴洋说自己是特警,生病不是特权,每一个项目都不落下。
这次拉练后,吴洋的病情再次加重,癌细胞转移压迫脊髓导致瘫痪,不久转入华西医院进行治疗。
“医生,我如何才能站起来?请帮帮我,我还有那么多事情没有做。”看着吴洋恳切的眼神,主治医生的眼睛湿润了。为了帮助吴洋恢复行走,医生在他两边肩胛骨上各打入一根几寸长的钢钉。
刺骨的疼痛,让这位被评为“红土先锋”的硬汉迅速消瘦下来。不到一个月,吴洋的体重从160多斤掉到120斤,三个台阶的楼梯要走40多分钟。
最后时刻的吴洋,依然向人们传递着坚毅的力量。2021年9月刚做完手术,吴洋又赶回去上班。2023年1月,吴洋的病情再度恶化,极度的疼痛吞噬着他的骨髓。全身多处积液,最严重的时候身上插了三根管子。但只要稍有好转,哪怕是用微信,吴洋也要积极协调相关工作。
“我宁愿轰轰烈烈地倒下,也不愿平平庸庸碌碌无为。既然生命的长度已经没有了,那就奋力增加生命的宽度。为群众能做一点是一点”……
提前交18年党费
入党16年,吴洋的党费一分也没有落下。临终之际,党费是他沉甸甸的心结。
“在我所有结算的工资等经费中拿出1万元作为党费交给组织。”吴洋在遗嘱中叮嘱妻子:丧事从简,入棺着警服;如果组织允许,遮盖党旗;生前好友前来悼念,一律不收礼。
这个对金钱向来不敏感的钢铁汉子,有他自己的“算法”:走的时候42岁,离60岁退休还有18年,他要提前交18年的党费。
“我一定会完成他的遗愿。这是他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生命尽头对党履行的义务。”妻子刘芳理解他的安排。丈夫这一生连着两个家,一个是“大家”,一个是“小家”,哪一个都不能少。
遗嘱是吴洋提前写好的。妻子自从嫁给他,就为他操碎了心,没有享过一天福。在遗书里,吴洋对妻子愧疚地说:“这辈子最对不起的人是你。”
吴洋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他看不得别人受苦,平时捐助100元、200元是常有的事。随着女儿的成长,家里的开支越来越大,最困难的时候,妻子一个人做了几份兼职。特别是他确诊癌症后,为了筹钱给他治病,妻子把他们唯一的房子卖了。抗癌三年多,他们辗转在医院、妻子的娘家、吴洋父母的老房子以及后来申请的公租房之间。
物质的艰苦,吴洋并不在意。他多才多艺,不仅做得一手好菜,还吹得一手好听的萨克斯。妻子刘芳弹古筝,女儿弹钢琴,三重奏的时候,整个家里充满了温暖跃动的音符……
但这样的场景真的太少。
记忆中闪现更多的是他为工作日夜忙碌的身影,也是他作为丈夫和父亲“缺席”的背影。妻子怀孕的时候,他忙于入警备考;女儿6个月大的时候,他前往阿坝援藏;女儿凌晨3点发高烧,他在审理案件无法顾及。还有面对年迈父母时的愧疚,卖掉房子后挤在父母家的局促……
然而,另一种声音在召唤他,让他无限热爱,不知疲倦地奔跑。
“2008年,我通过公招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警察。当举起右手面对警徽庄严宣誓时,人生中的三次重大抉择伴随着军人誓词、入党誓词、入警誓词浮现心头,他们共同的宗旨都是:对党忠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021年3月,在全市公安队伍教育整顿英模事迹宣讲报告会上,获评全国公安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的吴洋,第一次梳理了他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的动力之源——
1999年,19岁的吴洋踏进北京卫戍区,在张思德生前所在部队当兵。在张思德塑像前,他郑重地朗诵《中国人民解放军入伍誓词》,许下第一个诺言。
2007年,27岁的吴洋佩戴金色的党员徽章,面朝鲜红的党旗,举起右臂庄严宣誓,许下人生第二个诺言。
2008年,28岁的吴洋穿着崭新的“藏青蓝”,再次握紧拳头,面对警徽庄严宣誓,许下了神圣的第三个诺言。
三次宣誓,三声承诺,三段人生历程。身份不断叠加的同时,不变的是铮铮誓言背后那坚定不移、熊熊燃烧的理想与信念,是始终对党忠诚和为民服务的初心。
丈夫许国,实为幸事!
尾声
春回大地,山河无恙。
兔年大年初九,浓浓的年味还没有散去。刘芳带着读初中的女儿,捧着吴洋的骨灰盒,来到涪江边,按照丈夫生前的遗愿,将他的部分骨灰洒入母亲河——涪江,随江河奔向大海。
逐浪高歌,勇毅前行。仿佛吴洋的身影还穿梭在群众中间,就像他从警15年从没缺席过,用热血和忠诚守护着人间遂宁。
初心映日月,忠魂生光辉!一支金色的管弦依旧在吹奏,从那里流淌出的音乐磅礴而温暖:“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少年壮志不言愁”,留下这永远的、铁打的风流……(全媒体记者 夏爽 杨晶 蔡志凌 刘文诗 刘一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