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贡市自流井区:惠民改革交出暖心答卷

“以前拿着资料跑很远,办个事即费脑力又费体力,现在方便了,就在家门口,在街道便民中心就把事办成了!又快又方便!”3月23日,经营着一家美容院的江先生拿着新办好的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开心地说。
在此之前,办理公共场所卫生许可需要到自贡市自流井区行政审批局。得益于自流井区行政审批局大力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将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基层。授权下放后,被授权的街道可以实现独立审批,当场制发证照,整个过程从受理到发证一共花费不到半小时,当事人仅需到现场一次即可当场办理,实现“办事办证就近办”。
在推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工作中,该区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精神,结合乡镇街道实际和群众办理需求,梳理出涉及卫生、动物检疫等首批6个审批事项,按照“三个一批”原则将行政审批权限下放到基层。
扶上马,再送一程。该区召开行政审批局权限下放会和培训会,明确标准化推进便民服务建设、规范化深化便民服务方式、便利化提升便民服务能力要求,统一发放行政审批印章,组织审批业务技能培训。安排业务骨干“一对一”结对指导,协助基层便民服务中心顺利承接下放事项,指导完善“一枚印章管审批”等制度建设,强化作风监督和权力事项运行管理,让审批权限不仅“放得下”,还要“接得住”“接得好”。
规范便民服务清单管理,下“放”本级权限。紧扣群众现实生活诉求,依托全区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 建立群众办事诉求数据库,动态收集管理民意诉求数据。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原则,从数据库中梳理下放涉及卫生、动物检疫等6个行政许可事项,纳入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运行,实现跨层级审批,基层通管通办。有效推动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向涉改镇街延伸,实现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截至目前,自流井区基层便民服务中心累计受理办结下放行政许可事项536件。
筑强便民服务阵地堡垒,畅“通”审批渠道。优化升级便民服务网点,严格按照《四川省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方案》要求开展平台建设。全区涉改镇街便民服务中心大厅面积均达到三级标准以上,其中3个达到一级标准,4个结合实际服务需求增设了“母婴室”、无障碍通道等便民服务设施。全面加强村级民事代办制度建设,每村(社区)至少设置代办员1名,梳理出25件代办事项清单,开展代办业务技能培训,提高代办质效,努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采取“业务骨干+便民中心”结对方式,对下放事项受办、制度建设完善等“一对一”开展指导,确保下放事项顺利承接、平稳过渡。
创新便民服务体制机制,精“简”审批程序。持续深化“一枚印章管审批”,目前已统一制定8枚镇(街)审批服务专用章并正式启用,同步推广电子印章应用,按照“谁审批、谁负责”“谁主管、谁监管”“谁行权、谁担责”的原则,切实履行印章赋权的事中事后监管职责,解决群众办事“盖章难”的问题。全面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综合窗口出件”模式,梳理推出“一事一次办”事项25件,平均申报材料减少60%,办理时间提速40%,让群众办“一件事”最多“跑一次”。
提升便民服务工作质效,优“办”民生实事。强化效能监督,将政务服务“好差评”结果纳入窗口部门和人员绩效考核范畴,倒逼全区政务服务水平提升。创新推出“办不成事”窗口,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提供现场咨询、一窗受理等多重服务,破解群众“办不成事”难题。创新推出“独任审批员”,下放涉及卫生、食品经营等方面25项授权事项,分批次授权4名审批人员担任“独任审批员”。建立“一三五七”廉洁审批制度,完善行政审批和政务服务机制,指导基层便民服务中心转作风提效能。(代梦迪)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