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市州

四川各级法院上“云端”、下乡镇

2023年03月01日07:50 | 来源:四川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把“石榴籽”调解室建在群众需要的地方

“叮……”2月24日,甘孜州丹巴县章谷镇居民张兴洪一早就收到了来自银行的短信,提示被告张墨(化名)需要归还张兴洪的欠款已有1万元到账。

几年前,张兴洪借给张墨2万余元,然而到了约定归还的日子,却怎么也联系不上张墨。为此,今年1月,张兴洪找到丹巴县法院美人谷法庭的“石榴籽”调解工作室申请调解。“当时只想试一下,没想到法官很快就把钱要回来了。”

“有纠纷找‘石榴籽’这一习惯正在我省民族地区形成。”省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开始,省法院鼓励民族地区法院在“石榴籽”大品牌下创新各具特色的多元解纷举措,充分利用好“德古”“苏易”“路吉达克”等少数民族解纷资源,为各族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调解服务。“各级法院‘上云端’、下乡镇,把‘石榴籽’调解室建在群众需要的地方,确保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乡镇(街道)、矛盾不上交’。”

■延链条 调解员全过程参与调解

“老刘,你们最近经营情况如何?还有没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忙解决?”“没有了,上次法院调解了木材销售的事情,我都还没有来得及感谢……”近日,泸州市叙永县法院工作人员向当地从事木材生意的刘锦明打去回访电话。

一年前,刘锦明和同乡一起在叙永县枧槽苗族乡承包了100多亩经济林。然而,当地苗族群众对售卖林木后的金额分配存在意见,导致木材售卖过程不顺畅。“虽然法律上刘锦明是可以售卖林木的,但考虑到事发地属民族地区,如果简单强制执行,可能会引发更大的纠纷。”叙永县法院执行局局长赵云介绍,法院邀请了当地德高望重的乡贤担任调解员,参与案件执行调解。“最终,当事各方顺利达成一致。”

叙永县有大量杂散居少数民族群众,为最大限度化解群众纠纷,当地法院采取“石榴籽”调解做法,让调解工作从诉讼产生前延伸到判决下达后,调解员全过程参与。叙永县法院专委夏传强说,目前,当地涉民族因素的执行案件中有30%至40%都是如此调解,“效果很不错”。

■下乡镇 送到“家门口”的法律服务

2月22日刚一上班,丹巴县法院美人谷法庭庭长腊梅就接到了该县太平桥乡居民杨兴刚的感谢电话。“腊梅庭长,感谢你们调解,欠款人说3月10日准时把剩下的钱还我……”

一个多月前,丹巴县流动车载法庭来到太平桥乡,受理并很快调解好了杨兴刚与同乡村民间的欠款纠纷。“‘送调解服务下乡镇’真的很方便,纠纷在家门口就能解决!”杨兴刚说。

丹巴县地广人稀,最远的乡镇到县城单边车程就要2个小时。为更好满足群众司法需求,2022年3月开始,丹巴县法院联合相关部门将“石榴籽”调解工作室延伸到全县12个乡镇,每个乡镇设立1个工作站。

“乡镇的‘石榴籽’调解工作站由县法院的法官和公安民警、乡贤调解员共同组建。”腊梅介绍,他们每周都会通过流动车载法庭到全县乡镇进行矛盾调解和纠纷排查,实现“让群众少跑路”。

“这样既解决了调解的专业性问题,又联合了其他部门力量,让群众纠纷不出乡镇就能快速解决。”甘孜中院立案庭庭长罗俊说。

■上“云端”调解工作打破时空限制

近日,雅安市天全县法院始阳法庭进行了一场“云端”调解——当事双方一方在湖北省武汉市,一方在天全本地,仅通过手机、视频机顶盒参与调解。最终,欠款方承诺将所欠的90多万元款项分期付清。“真的太方便了,免除我们一大笔路费。”一方代表感慨道。

近年来,天全县在建筑施工、商业等领域的涉民族因素纠纷有所增多。但由于有些施工单位注册地址在外地,往来调解和诉讼成本普遍偏高。如何利用技术手段调解纠纷、降低调解成本,成了当地法院需要破解的难题。

去年,天全法院在吸纳民族调解员入驻“石榴籽”调解室的基础上,探索构建“云端”5G“石榴籽”调解室,联合相关部门把“手机+视频机顶盒”的可视化技术布置到村一级。“不管当事人在哪里,只要有手机,身在法庭的法官与调解员就可以对双方进行调解。”天全县法院副院长石丽敏介绍。

截至去年年底,我省已建立各类“石榴籽”调解室205个,去年共调解各类纠纷1万余件。(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庭铭)

(责编:罗昱、章华维)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