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社会

震后96天 甘宇重回王岗坪

致谢恩人更是心向未来

2022年12月15日09:14 | 来源:华西都市报
小字号

原标题:震后96天 甘宇重回王岗坪

12月10日,甘宇(左二)和家人到倪太高(右二)家登门致谢。

  再见面时,甘宇拖着还未痊愈的左腿,缓慢走上前,一把抱住倪太高——如同绝境获救那一次的拥抱那样。

  12月10日,“9·5”泸定地震震后96天。四川雅安石棉县王岗坪彝族藏族乡,在通往猛虎岗的山脚下,甘宇提着礼物,拖着伤腿行走着。一路上,震后破坏的痕迹依然明显,被乱石砸断的路还在抢修,一簇簇玉米已经被风干变黄。

  这是泸定地震后的第一个冬天。甘宇和倪太高见面已是午后,倪太高在房前的坝子摆上两个大圆桌,热情招呼邻居都来喝一杯。

  相见

  盛放的菊花迎接远方来客

  等待见面

  一大锅坨坨肉准备好

  一大早,倪太高拜托侄儿媳妇买的小猪就送到了,86斤,能做成一大锅坨坨肉。倪太高穿上了只在重要场合才拿出来的对襟上衣,高兴地站在一边。女儿女婿已经将客厅收拾敞亮,刚打开沿街的卷帘门,邻居们就问:“今天甘宇要来哇?”

  对于这场见面,用心准备的还有甘宇一家人。甘宇和父母提前一天抵达了湾东镇,那是山的另一边。上午8点,全家人从湾东水电站坐船而下,40分钟后抵达王岗坪。但在震后重建的交通管制下,来接他们的车要在管制路口再等一个半小时。

  甘宇决定先慢慢走着,原本葱郁的山体上,滑坡的刮痕苍白巨大。公路被乱石砸断,工程机械正在逐渐清理,空气中弥漫着尘土的味道。瞬间灾难破坏的一切,需要漫长时间去重塑。

  曾经,倪太高住在村子里最高的地方,站在房前,就能看见甘宇获救的猛虎岗。地震后,村民们被统一安置到山下,那里是修建水库时的移民安置房。整齐的小楼房雕檐画梁,图案精致,二楼小平台上的菊花正在盛放。

  泸定地震受灾群众的房前都贴着安置明白卡,上面有被安置家庭和包保干部的信息,明白卡下方,还贴着能提供心理疏导和志愿服务的联系方式。屋内的火盆烧得正旺,老奶奶们说,都想看看这个被邻居救的小伙子咋样了,更想当面谢谢这个在地震中爬上大坝、开闸泄洪的年轻人。

  “人家在山里17天,啥都没有都能活下来,我们好手好脚,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丢一块柴到火里,38岁的杨雪梅爽朗地笑道。

  动人细节

  倪太高忍着腰伤背甘宇

  中午12点,被管制的道路按时开放,路面上的泥沙、巨石大多清理干净,露出了沥青路面,车驶过时有些颠簸。

  在大岗山隧道外,甘宇终于见到了倪太高,几乎同时,甘宇脱口而出“谢谢”,倪太高则问:“身体怎么样了?”这个瞬间,除了寒暄,一个拥抱,足够表达所有的情绪。

  事实上,这个故事有太多动人的细节:甘宇在地震发生后和同事罗永救助伤员,又一起爬上大坝、开闸泄洪,保护下游的村庄,他在错过最佳逃生时机后失联17天。在相对漫长的寻找中,从直升机到各地救援队,经过好几轮地毯式搜救未果,仍未放弃。越来越多的村民放下受灾后亟待处理的大小事加入寻找,共同想办法。

  整个过程中,作为最终找到并救下甘宇的人,58岁的倪太高是最难忽视的存在之一。在他看似极其偶然的寻找背后,是他一直的热心善良。他当过民兵,村上谁家有事都会去帮忙;他读书不多,靠着放羊种庄稼、上山挖草药,供出了两个大学生。他从不觉得自己救了甘宇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当时那种场景,不管是谁都会救,换了谁也都会去救。”

  当甘宇全家坐在他家客厅时,倪太高才第一次告诉甘宇,在背他下山前,自己腰部在地震中已经被石头砸伤了,“刚刚出院。”即使救出甘宇后,倪太高也一直从新闻里关注着甘宇的伤势。

  “倪叔,你知道我当时听到你的声音时,我有多激动吗?”对于失联的17天,甘宇曾对很多人回忆过自己是怎么拼命活下来的,但他很少讲起,那种每天呼叫都没人回应、每天都能听到直升机的声音,却无能为力的绝望,“绝望之后还得想怎么活下去,终于,我等到了你,我们全家真的很感谢你!”

  “你们这就是好人救了好人嘛,好人会有好报。”坐在一旁的老乡插了一句。

  未来

  新家新出路现在就谋划

  带来改变

  父子俩到哪里都要发定位

  “其实我们早就想来了,但孩子的腿一直在治疗,加上这边在重建,才耽搁到现在。”甘宇的母亲陈为淑有点哽咽,她没说出口的是,在寻找甘宇的那17天里,她曾一遍遍哭着说对不起孩子,从小给孩子的关心太少。甘宇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从小就懂事,从成长到学习都没让在外打工的父母操过心。

  曾经,陈为淑以为,他们这个长久分离在各处的家庭,能靠着亲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在心灵上从不分离。但这次,当她连甘宇具体工作的地址都不知道时,她才意识到,空间距离的分隔并不能完全被感情弥补。

  甘宇2019年进入泸定县湾东水电站工作,他的工作很杂,包括现场施工、管理结算、车辆安排等。每天上午8点上山工作,直到下午6点下山,忙起来,可能要两三个月才去一次镇上采买生活用品。他习惯报喜不报忧,从没向父母详细讲述过自己的工作情况。

  但这一次,甘宇重新理解了家人的意义。获救后,他有段时间总是会做噩梦,梦见自己还在山里,还在呼唤救援,然后惊醒。陈为淑什么都知道,但做母亲的不会再躲着哭了,她拉着家人陪甘宇聊天、做复健,仿若在重新弥补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

  其实,陈为淑并不意外甘宇会在地震发生后选择逆行。作为母亲,她宁愿孩子能自私一点,先逃出来再说。但她又觉得,如果是她,也会做一样的选择。

  在寻找甘宇的日子里,几乎崩溃的情绪下,她会一遍遍跟救援队员确认,确认他们是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参与救援。“因为我也是母亲,我不能让别人的儿子为了我的儿子犯险。”甘宇出院后,每天都在院子里散步、钓鱼,陈为淑站在窗前看着儿子,时常想着再做点什么给他补身体。这样的平静和幸福,她想一直维持着。

  如果非要说这件事给她带来的改变,陈为淑笑了,“现在,父子俩在哪里都要给我发个定位,这是我们全家都说好了的,不能隐瞒。”

  新的出路

  搬新家有望“吃旅游饭”

  “我把猪都卖了,现在一年的房租是6000元,我得计划下活路。”地震中,倪太高养的120只羊少了18只,上门收羊的商贩压价到1000元一只,他没舍得卖,觉得到了明年,羊价会涨起来。他借钱买了一辆摩托车,每天早上先到乡里开入山许可证,再骑着车到山上喂羊,下午4点半,将羊都赶回羊圈后,再下山回家,“这样不是长久之计,特别是明年雨季,山上的路会更糟糕。”

  倪太高希望自己的羊能卖个好价钱,因为在上个月,距离他现在住所不远处,石棉县“9·5”泸定地震王岗坪集中安置点农房重建项目启动,项目计划新建安置房874套,主要安置王岗坪乡的受灾群众约620户2363人,并配套建设应急避难广场、内部道路等相关附属设施。

  “我得攒点钱,搬新家。”靠山吃山大半辈子,倪太高觉得现实正在逼着他想新的出路。他看新闻上说,以后可以依托王岗坪旅游景区开发,实现稳定就业增收,这也是个不错的方向。

  另一方面,经历过这样一场波折后,甘宇和倪太高都越来越能从生活中咀嚼到那些细微的幸福。甘宇回家第一天,做过厨师的爷爷弄了一桌好菜,一家人坐在一起,其乐融融。回家第二天,甘宁去理发店剪了头发,全家终于有了一张新的合影。他慢慢康复,如期参加了一级建筑师资格考试,正在等成绩。“面对那么多困难都坚持了下来,我会更加坚强面对以后的生活。”直播时,他对着网友这样说道。

  “我相信会越来越好。”地震发生时,倪太高家厨房垮了,原本当时应该在里面做饭的两个女儿,因为二女儿预产期到了,住进了石棉的医院而幸免于难。接通电话已是两天后,全家人相互报了平安,更高兴的是,这个家庭还添了一个小成员。

  事实上,就在这场重逢的前一天,四川省“9·5”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成都召开,强调要高标准严要求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把灾区建设成为新时代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甘宇和倪太高觉得,有太多更重要的事要去做。吃过饭后,两人站在屋前,看向山上。

  “倪大叔去看过以后的新房没?”甘宇问。

  “没有呢。”

  “为啥?”

  “反正修好了就知道了,着啥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杜江茜 肖洋 杜卓滨 王越欣 雅安摄影报道)

(责编:章华维、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