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发热门诊情况如何?多家医院已开通线上诊疗药品可配送到家
日前,部分城市出现急诊、发热门诊排长队的现象,引发公众关注。成都情况如何?记者走访成都市多家医院发现,急诊、发热门诊就诊人数整体有所增加,个别医院上升明显,但总体平稳有序,相关诊疗服务均正常开展。
为解决市民更多就医需求,在各医疗机构积极采取应对措施的同时,成都市开通了新冠就医咨询线上服务,医生24小时接诊,让市民无接触式就医,并直接在线开具检查检验、药品等。专家建议,症状较轻的患者可居家服药、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发热门诊人数有所上升
接诊和检查均正常开展
记者从市一医院了解到,近期医院发热门诊就诊人数较之前有较为明显的增加。医院急诊科主任于圣会告诉记者,目前发热门诊日均接诊量在700至800人次,“出现发热的原因不单纯是感染新冠,也有一部分是因为气温下降导致的普通风寒感冒。”
在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记者得知,“最近三周内,全院门急诊人次基本持平,总体上各科室的号源是比较充足的。” 据该院门诊部主任林燕介绍,其中,儿内科门急诊量和发热门诊量都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12月9日至12月11日(周五至周日)三天,发热门诊接诊量达到了800至1200人次,是上周同期的1.5-2倍。” 面对增长的发热患者数量,林燕表示,该院是省市危重儿童与孕产妇救治中心,对来院的妇幼发热患者承诺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目前全院门急诊接诊和检查均正常开展。
在市五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杨娇告诉记者,自上周开始,发热门诊患者开始增多,“相较前一周,发热门诊患者已经增加3倍以上,每天发热咨询电话在100个以上。” 杨娇说,目前,发热诊室已经增派医生、增开诊室,力争减少病人就医等待时间。
“近三日,医院门急诊接诊量增幅15%左右,发热门诊就诊呈小幅上升趋势。”市第七人民医院医务部部长江英强介绍,每年冬季都是流感高发时期,和往年同期相比,目前就诊量变化不大,总体平稳有序。
同样的,在市第四人民医院,近三日门、急诊接诊量保持相对稳定,无明显增加,发热门诊略有增加。在市第六人民医院,自12月7日起,发热门诊接诊量开始增加,周末增长明显,但并未有大幅猛增的情况。
而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记者了解到,普通门诊就诊量在正常范围内波动, 发热门诊患者大量增加,但有很多仅仅是到医院开药。省医院医生建议:病毒感染是一个自限性疾病,轻症患者建议在家休息,避免交叉感染。
各医院采取积极措施应对
线上线下保障市民就诊开药
针对发热门诊就诊需求增加的情况,各医院纷纷采取积极措施应对。
市一医院对于症状较轻的患者,一般会开具对症药物,建议其居家治疗、休息;对于症状相对较重的患者,则进行留院观察或者输液治疗。“到目前为止,还没出现特别严重的情况,大部分患者情况可控。”同时,医院已经开通线上、线下新冠预防中药“大锅汤”处方开具、熬制及配送。
市二医院的互联网医院提供新冠就医咨询线上服务,涉及呼吸病学、感染病学、老年医学、儿科学、围产医学、心理学、全科医学等35个专业,不仅能在线问诊,还能在线开具检查检验、药品、检验检查报告自动推送、药品配送等。
市七医院提醒,若家中有高危患者,可备用一个指尖血氧仪,氧饱和度持续低于95%需就诊。医院有线上免费咨询问诊平台,可开具新冠预防、治疗中医“大锅汤”处方,并免费代配代煎。
市妇儿医院提醒家长,多数儿童感染后会有发热的症状,伴咳嗽、鼻塞、流涕、咽部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发展为重症肺炎的风险比成人低,家长不必过于担心,也不要盲目用药。如果发烧患儿已满1岁,且吃、 睡、大小便基本正常、精神状态良好,可以先居家隔离。而如果患儿出现了高热超过两天仍没有缓解,那就要去医院就诊。医院已开通网上诊疗服务,可提供部分药品配送到家服务。
市公卫中心可提供中药配方颗粒新冠预防方,可挂中医医师门诊号,即可开方取药,热水一冲就能喝,十分方便。
已开通线上新冠就医咨询
线下开放326家发热门诊
据了解,目前全市已开放326家发热门诊、诊室及哨点,其中大部分24小时开放。同时,为了满足群众的就医咨询需求,成都市公益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系电话已在网上公布,如果市民有新冠肺炎相关症状识别、抗原检测、健康监测、转诊流程等问询需求,可拨打电话咨询。
除此之外,成都市还开通了新冠就医咨询线上服务,由成都市域范围内的互联网医院承担,市第二人民医院互联网医院已经率先试点,其他互联网医院也将陆续开通。市民线上问诊,医生会在24小时之内接诊。可实现全程无接触式就医,在线开具检查检验、药品,进行线上的检验检查报告自动推送和药品配送,让市民足不出户即可获得疫情防治相关知识和医学方面的专业指导。
需注意的是,如果病情较急或病情复杂要立即前往线下医疗机构就诊,尽量乘坐私家车、出租车、网约车,就近“点对点”直达发热门诊(诊室、哨点),最大程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曹宇阳 王静宇 杨甦 实习记者 胡瑰玮)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