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小时生命“大救援”这个科室用镜下微创拯救人体“发动机”
四十多岁的张先生,前几天“感冒”了,起初没有引起重视,在家楼下的诊所输液,没想到,病情越来越重——咯血、咳嗽咳出粉色血沫、高烧、呼吸困难甚至连睡觉都无法躺平……一系列危急症状让家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这才将张先生送至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ICU。正在休年假的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主任肖宗位,被医院紧急召回,展开一场长达6个小时的生命“大救援”。
“小感冒”差点丧命
“这显然不是普通的感冒。”根据张先生的症状,ICU判断,他患上了感染性心内膜炎。
“用通俗的话说,感染性心内膜炎就是细菌通过血液侵犯心脏,导致心脏遭受细菌感染发炎。”肖宗位医生说:“心脏发炎可就和我们日常细菌感染不一样了,这是一种危急重症,如不及时进行抗炎治疗可能导致心脏内瓣膜穿孔,还可能造成全身多个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最高可达25%,被称为致命的感染性疾病综合征之一。”
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能够拯救张先生的方法,仅剩下手术,而这,必须越快越好。
ICU当即联系胸心外科,肖宗位立刻组织全科室相关医务人员、麻醉科及人工心脏相关全员到岗,为张先生开辟急救绿色通道,以最快速度将他送入手术室。
6小时超高难手术
破解一个又一个“生命难关”
可没想到,还没开始动刀,困难已接踵而至。
开胸手术,需要劈开患者肋骨进行操作,所以必须要求患者躺平。而此时的张先生情况危急,一旦躺平就可能立刻因呼吸道不通畅窒息而死。不躺平就无法手术,躺平就无法呼吸。手术还没开始就已经到达进退维谷”的阶段。
怎么办?此时所有人将目光望向肖宗位医生。
“只要能在直立坐姿状态下给张先生进行麻醉、插管并通氧,让机器代替人体帮助他呼吸,就可以顺利过渡了。但这需要麻醉科配合。”肖宗位望向麻醉医生,“可以在张先生坐姿状态完成麻醉吗?”
坐姿完成麻醉,并不是一个常见的姿势。操作方式不熟悉可能导致未知的风险,可事到如今,大家只能放手一搏。胸心外科连同麻醉科临危不乱,立刻提出很多方案,最终选择将手术床放矮、医生垫高,在扶住张先生让他半坐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插管麻醉。在各科室联动的精心处理下,张先生顺利以坐姿完成插管过渡到麻醉状态,手术得以开展。
手术全程通过经右胸小切口全胸腔镜下微创的方式进行。主刀医生肖宗位发现经过细菌感染后,张先生的心脏极其脆弱,要在清除病变组织的同时保持心脏功能无损,必须精益求精。
在数小时的精密操作下,心脏病变区域终于被成功切除,但患者心脏病变区组织脆弱,如何保证植入人工瓣膜能牢靠固定在脆弱的组织上成为最大问题。要知道,一旦患者人工瓣膜脱落,一切将功亏一篑,患者的生命将再次受到威胁。肖宗位选择在缝合过程中加入垫片,最后15根针同时打结,保证缝合线受力更均匀、更牢固。最终,人工瓣膜成功植入,牢牢地固定在张先生的心脏上。
完成手术时已是下午5点,在这场长达6的心脏大救援中,肖宗位医生未曾休息一分一秒。但他毫无怨言,只要能治病救人,一切都值得。
悬壶济世、医德仁心让肖宗位医生得到患者爱戴,也受到全行业的尊重。在2018年中国首届医师节上,肖宗位获得“中国医师奖”。对肖宗位来说,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鞭策着他在治病救人的路上坚持不懈,无悔前行。(尚岚婷)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胸心外科主任肖宗位获得“中国医师奖”。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供图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