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锦江·归来荟”:积极探索统战工作创新融入社区治理实践

王凡
2022年12月07日10:00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如何发挥好统一战线优势作用,在政府与统战工作对象、社会组织及群众之间牵线搭桥、凝心聚力,为社区治理贡献重要力量,既是新时代统一战线的重要着力点,也是新时代社区治理实现朝向现代化转型与升级的必然要求。

锦江区统战要素富集,服务对象众多,区内有港澳台侨外资企业1800余家,归国留学人员、常住海归和外籍人士、港澳台侨及归侨侨眷约1.9万人、44个少数民族近7万人在此就业安居,除台盟外的7个民主党派均在锦江区设立了基层组织。为贯彻落实成都市委市政府和锦江区委区政府“幸福美好十大工程”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要求,锦江区委统战部以统战工作创新融入社区发展治理和社区综合服务为目标,充分发挥统一战线智力密集、资源丰富、联系广泛、渠道畅通等优势,在位于攀成钢商圈核心地段的沙河街道汇泉路社区升级建设综合创新实践平台“锦江·归来荟”,引入公益性社会组织积极为社区建设投入资金,引导统战对象为乡村振兴、改善民生贡献力量,创新解决社区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关切和急难愁盼问题,为更好地推进新时代社区发展治理和社区综合服务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示范效应。

“锦江·归来荟”以统战工作创新融入社会治理和社区服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目标,创造性采取“党建引领、统战聚力、社会参与、群众互动”模式,聚焦暖心服务、学习交流、作用发挥三个维度,建立“一个社区党委、两个社会组织、三支公益基金、各方统战力量”的“1+2+3+N”示范点建设组织构架,以汇泉路社区党委为引领,依托543社工中心、成都女学文化研究会,汇集华成基金会、锦基金、女学教育基金,集聚全区民主党派、民营企业家、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港澳台同胞、侨胞侨眷和外籍来蓉友好人士,开展“同心书苑”“石榴连心”“家风学苑”“木兰花开”“青禾善行”“菁创聚落”“和合沙龙”“社区咖啡”“濯锦爱心”“云上‘荟’泉”十大品牌活动,服务联系社区群众、统战工作对象及其代表人士,是集人员交往、文化交映、情感交流、爱心交融、资源交汇,协同共创幸福美好生活的示范项目和创新平台,也是共叙传统、共商发展、共圆梦想的温馨家园。

同心书苑。充分发挥社区资源禀赋优势,打造统战书屋,开设统战历史馆、青年学习社、线上“悦读荟”等阅读空间,推广“学习强国”APP,满足多样化阅读需求,增进社区各族群众对统一战线工作的了解和认识;充分发挥统战工作对象资源优势,搭建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开展公益文化演出、同心艺术作品巡展等主题活动,促进交往交流交融;组织儿科、中医科等医疗义诊,开展健康养生、心理咨询等公益咨询,提供法律解读、政策咨询等专业服务,让社区生活在共建共享中更加和谐幸福。

石榴连心。深入贯彻新时代民族工作主线,以成都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为阵地,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讲好民族团结进步故事,营造各民族亲如一家的良好氛围;积极开展民族地区农产品展销、民族艺术品展售、帮扶民族地区捐赠等活动,推动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举办“蓉城一家亲”、社区“红石榴节”等活动,推动民族群众就业指导、国家通用语言学习等技能培训进社区,尽力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家风学苑。以“立家规、传家训、树家风”为主线,依托“天府家风博物馆”和成都市女学文化研究会“家风文化体验中心”,采用宣传手册、民俗实物、舞台艺术等形式展现各民族优秀家规家训家风故事,发挥好家规、好家训、好家风教育作用,让社区群众和统战工作对象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面向在蓉外籍友好人士,用他们听得懂、易接受的话语讲好中国传统故事,激发其对中国文化的“共鸣感”,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木兰花开。聚焦提升女性内涵和素养,依托“社区音乐艺术学院”“社区数字美术馆”等空间举办“女性修养学堂”礼仪课程,从气质管理、潜力发掘、礼仪养成等方面为社区群众和统战工作对象及其配偶中的女性进行辅导培训,鼓励她们专注自我提升、勇于展示女性自身风采;搭建女性多元交往交流平台,邀请统战工作对象中的女性代表人士分享自我提升、职业发展路径,引导各界女性为自身幸福美好生活和锦江经济社会发展而奋斗。

青禾善行。发挥成都市女学研究会和543社工中心公益资源优势,面向社区群众和统战工作对象的子女,举办国学启蒙、国史讲学、美德传承、蜀地历史等少儿教育培训活动,打开他们认识中国文化、学习中国历史、践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窗口;聚焦儿童生活与成长,组织以爱国爱家、孝敬父母、尊老爱幼为主题的关爱孤儿、关怀孤老、爱心家庭等实践活动,培育善良美好心灵,引导树立正确三观,助力健康快乐成长。

菁创聚落。依托社区金融科技产业孵化园和创新创业共享空间,利用由国内领先创投机构、金融科技归国人才、境内知名高等学府联合打造的新经济金融人才中心和省内外杰出蜀商为主体的“四川省蜀商会”优质商业商务资源,协调相关业务部门给予配套政策和服务,吸引来自国际一线机构和清华、北大等归国归乡人才,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创新应用,研发平台、数据和产业联动的核心技术,着力建设归国人士、归乡人员公共、温馨、互助的双创实践平台和企业孵化基地。

和合沙龙。围绕社区群众、统战工作对象和外籍来蓉友好人士,突出“和谐、和平、祥和,结合、融合、合作”内涵,在“国际艺术活动交流区”“蜀文化体验区”等区域开展国学研习、向美而行等主题沙龙活动;围绕统战工作对象及其代表人士,聚焦参政议政、企业发展、社会建设,开展“听政茶话会”“锦江思享会”等系列沙龙活动,鼓励发挥自身专长和优势资源积极开展互助联谊活动,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把“你”和“我”变成“我们”。

社区咖啡。广泛邀请社区党员群众、统战工作对象和党组织、社会组织代表参加“社区治理咖啡”“建言咖啡厅”等活动,围绕群众关心问题、社区建设重点、街道发展方向等答疑释惑、问需问计、凝聚共识,帮助解决矛盾困难问题,助推社区发展共建共治,实现社区发展成果共享;以时尚浪漫咖啡文化为媒介,举办“锦江咖啡之夜”“社区咖啡节”等现代生活品鉴活动,助力属地国际化社区建设。

濯锦爱心。积极引导社区群众、统战工作对象和外籍来蓉友好人士参与“锦绣炉霍”“锦绣阳光”对口帮扶行动和“锦绣家园”社区服务公益活动,将“云端上的农庄”和“云端上的艺术馆”嵌入社区空间,为炉霍和简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和锦江社会服务贡献力量;引入四川省华成慈善基金会,依托“成都猎鹰加速器”,通过“陪伴+互助”方式,鼓励社区群众、统战工作对象组建社会组织,服务“社会创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公益项目和创新型企业上市辅导渠道,引导他们发展壮大、服务社会。

云上“荟”泉。利用543社工中心社区服务数字平台,探索“社区出题、统战答卷;资源上云、群众自选”的统战工作融入社区治理创新模式,社区群众围绕社区建设和社会发展“出题”,统战工作对象组织社会资源进行“答卷”;同时将“锦江·归来荟”各品牌活动的社会服务项目通过网站、APP、公众号等渠道公开发布,供社区群众根据所需自行选择,实现社区群众需求与统战社会资源的双向选择和精准匹配。

助力炉霍简阳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锦江·归来荟”汇聚社会各界力量结对帮扶甘孜州炉霍县和简阳市镇金镇、踏水镇,首创“飞地+众筹”“荣誉村长”扶贫模式,引入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小平教育基金会、省红十字基金会,建立“锦炉爱心助学基金”帮助131名困难女童重返校园,募集贫困村产业发展资金1200余万元,实施产业、教育、医疗等各类帮扶项目100余个,帮助炉霍提前一年完成脱贫摘帽任务,获评全国社会帮扶示范案例,锦江区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扶贫济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锦江·归来荟”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关爱贫困群众、帮扶贫困学生、关怀孤老残疾等濯锦爱心活动,为甘阿凉近200名贫困学生每年提供38万元助学资金,发起失独家庭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筹资45万、服务3000人次。联系省泌尿外科医院赠送炉霍县上百万手术设备和3万元的耗材,帮助炉霍县交纳村建设村卫生站,多次邀请四川三甲医院的专家培训医生,并长期免费提供常用药品。

推动社区治理共建共治共享。“锦江·归来荟”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风家训、儿童成长、社区治理、民族团结等开展专题活动160余场,收集“云提案”200余条,举行“同心战疫情·爱心护家园”捐赠仪式,开设公益课程、居民活动1350余次,接待中央部委、省市区领导调研70余次,累计参访人数1.8万余人,开拓了“党建引领、统战聚力、社会参与、群众互动”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2021年9月1日,“锦江·归来荟”成功入围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三届“四川慈善奖”“最具影响力慈善项目”。

(责编:彭茜、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