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综合栏目>>政商动态

成都市第三中学:种下颗颗“石榴籽” 开出朵朵“团结花”

王凡
2022年12月07日09:57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成都市第三中学于2010年开始承担成都市支援民族地区教育任务。学校全面贯彻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民族教育事业和中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工作。学校累计招收省内民族地区学生1385名,帮助1179名少数民族学生圆梦大学,其中70%的学生大学毕业后回到民族地区工作,为助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跨越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全校师生共同奏响了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曲。

明职责、强队伍,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基础

建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常态化工作机制。成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创建工作规划、年度及学期工作计划,将创建工作督查结果纳入干部、教师、学生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投入360余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民族教育事业,形成“行政上有人抓、业务上有人管、课程上有人教、经费上有保障”工作模式。

科学规划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内容。准确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依据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紧扣“初高中”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有重点、分层次地设置教育教学内容,形成“学、塑、融”三步走教育教学模式。

大力培养新时代铸魂育人队伍力量。学校坚持把组织和培训好师资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采取“内部培育与外聘结合”方式,充实师资力量。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纳入教职员工通识教育培训计划,坚持每学期举办教师专题培训班,累计培训600余人次。

进课程、入课堂,实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立体发展

举办“弘扬经典国学,传承中华文化”活动。锦江区委统战部供图

举办“弘扬经典国学,传承中华文化”活动。锦江区委统战部供图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坚持教书与育人并重,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组织各学科教研组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元素,完成《高中学生学科教学渗透家国情怀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1项并全校推广,为学科教学渗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提供了模式参考。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渗透到德育教育中。按照“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的重要原则,着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建设涵盖中华文化、趣味创作、艺术涵养、体育运动、国际交流共5类21门校本德育课程,打造了“润物细无声”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德育品牌。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渗透到第二课堂中。以创新内容形式为抓手,形成“春有研学旅行周、夏有劳动教育月,秋有体育文化节、冬有艺术展演季”第二课堂模式,成立合唱团、舞蹈社、篮球社、足球社等兴趣小组12个,开展“中华民族,同一个梦想”主题运动会等常态性活动,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树品牌、造氛围,积极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营造美美与共校园氛围。按照“校园建设整体美、绿色植物环境美、民族团结和谐美、名人佳作艺术美”建设思路,大力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育人氛围。在校史馆、校园文化广场、操场、过道、走廊、宣传窗等处展示祖国伟大建设成就、党的民族政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重要纪念日和传统节日等内容,让学生目之所及,处处有团结、处处有文化。 

培育真心交流情感基础。大力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稳步推进混班混餐混宿工作。采取师生结对、生生结对模式,通过诗歌诵读会、书法大赛等活动,提升民族地区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水平。采取“干部到班、教师定人”方式,重叠“教师、朋友、父母”三种角色,关心关爱学生,用父母般的呵护、朋友般的真诚构筑起民族教育的情感基石。

举办“弘扬经典国学,传承中华文化”活动。锦江区委统战部供图

举办“弘扬经典国学,传承中华文化”活动。锦江区委统战部供图

构建辐射全域联动平台。秉承“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理念,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坚持每年举办一次远赴民族地区的“帐篷家长会”。与周边高校签订“精准助学志愿服务”合作协议,百余名高校学生与民族地区学生建立帮扶对子。发动爱心人士开展帮扶行动,为各族困难学生募集帮扶资金及物资30余万元。

(责编:彭茜、薛育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