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特别策划>>四川报告:乡村振兴进行时>>乡风文明拾贝

【四川报告·乡村振兴进行时 | 乡风文明拾贝】

在金秋的原野上万物和谐共生

——第二届“双城绿动话发展 川渝作家环保行”纪实

邹安音
2022年11月14日16:28 | 来源:人民网-四川频道
小字号

序言

2022年10月30日下午,金秋的广安,大地生辉,山与河尽展笑颜,描绘着“伟人故里,滨江之城,川东门户,红色胜地”的绝美画卷,也迎接着第二届“双城绿动话发展 川渝作家环保行”活动胜利开启。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文学艺术宣传,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共建、环保共享,由四川省生态环境厅、四川省作协、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重庆市作协主办,四川省小小说学会、重庆市文学院承办的此次活动,当天在小平故里——红色广安拉开帷幕。

天地之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早在2022年6月5日的环境日网络主场活动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协主席、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使阿来就启动了第二届“双城绿动话发展 川渝作家环保行”的按钮。在广安的启动仪式上,四川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王前程、重庆市生态环境局二级巡视员彭启学、四川省作协副主席伍立杨和重庆市作协副主席、重庆文学院副院长张兵分别作了动员讲话。

从2022年10月30日至11月3日,四川知名作家刘裕国、张生全、邱秋、骆驼、欧阳明、邹安音和重庆知名作家何炬学、文猛、吴佳骏、宇舒、罗晓红、陈泰湧等,深入广安市广安区、武胜县,重庆市合川区、潼南区等地开展了采风采访活动,共谱文学书环保的华美乐章。

第一章 四川广安:金色原野绘新图

作家们行走广安,天空之下,大地之上,时空之眼见证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川渝环保部门共享、东西部协作加强、乡村振兴更上台阶、红色文化得以传承……一个个新时代的中国故事,讲述着伟人故里的新传奇。

一江清水:情系巴蜀大地

广安市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共有20条跨省、市河流。根据国家监测方案,自2016年开始,广安市与重庆市合川区、长寿区共同开展上下游水质联合监测工作,每月1次。

2022年9月开始,重庆市、合川区和广安市、武胜县4个监测站开始对川渝共考河流南溪河进行为期1年的联合监测,以及对包括25个干流监测断面、43个一级支流、31个湖库和45个污水处理设施及典型雨污混排口,共计139个监测点位进行川渝混合编组联合采样,异地交叉互测,监测数据川渝共享互认,还绿于民。

巴山蜀水,川渝一家亲。两地环保部门在应急监测备勤制度、应急仪器日常维护、应急拉练或仪器操作培训、应急监测演练和培训等方面积极互动,同时做好 6个川渝跨境区域水质自动站后勤保障和数据监控,尤其在嘉陵江重金属污染、渠江罗渡沉船、兴隆河综合治理等事件中达成共识,两地向重庆市科技局、四川省科技厅成功申报项目2个,较大地提高了科研技术水平。

秋阳烁金,作家们实地参观了广安市污水处理厂。它位于广安市广安区滨江东路,是广安市政府采用PPP模式引入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旗下的中国水环境集团投资、建设、运营的重点项目。项目于2015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8月建成并投入运行,日处理设计规模为5万吨,占地面积约35亩,可研总投资2.3亿元,主要处理广安市主城区的生活污水,服务约29万人。

该项目采用的是改良型多级AO工艺和第五代下沉式处理技术,设计出水水质指标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有谁能想到:这是四川省首座下沉式城市污水处理厂,生产区域全部在地下,地面上则是市民休闲公园,先进的处理工艺和除臭技术实现了土地节约、资源利用、环境友好的绿色经济环保理念,将传统污水处理厂所带来的“负资产”转变为“正资产”,最大限度发挥了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价值。

渠江水轻拍着堤岸,在它的低吟浅唱中,地下的污水处理厂静静地发生着惊天动地的质变。污水处理厂之上,江风轻拂着花木,拥吻着一座鲜花盛开的公园。江河、城市在此完美交融,天人合一的生态环保理念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独获殊荣的“广安市中小学环境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环保设施和城市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向公众开放单位”,让美更加深入人心。

广安的母亲河渠江笑了,其水质由10年前的地表水Ⅲ类水质稳步提升到现在的Ⅱ类水质;广安的乡村也是欢乐的,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逐步完成水源保护区划定、规范化建设和环境问题治理,全部实现“划、立、治”,水质达标率100%;广安的空气中含着泥土的芳香,全区建设并投入使用25套高空瞭望系统,对秸秆露天焚烧进行“识别定位—网格处理—反馈办结”闭环处理。

华蓥山下,渠江河畔,人们宜居、宜业不再是梦想,因为从2022年1月1日至10月29日,广安主城区优良天数多达280天!“作为一名基层环保人,当清晨被鸟语叫醒的时候,当散步感受清风徐来的时候,当戏水能看到鱼翔浅底的时候,我明白了环保工作的重要意义。而那些在烈日下测水样、在田间地头找排污口的日子,也都变得明亮了起来……”在第二届“双城绿动话发展 川渝作家环保行”启动仪式上,广安区生态环境局办公室干部张臣满怀深情的一番话,就是对这片土地最好的告白。

行走广安,山也青青,水也清清。其实,每个环保人的工作任务是很繁重而艰巨的,但他们的想法却又是朴实而简单的,他们就想努力合奏出一首永恒的春之歌。

东西部协作带:“浔栖江南”美景再现

10月31日,天气晴好。一大早,金色的阳光就刺破云层,如水般沐浴着这里的每一寸土地:大地花谷、百美村宿……这是一个不是江南胜似江南的地方,它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浔栖江南”。

在这里,走过小桥,遇见流水;走过屋舍,遇见飞鸟…… “浔栖江南” 是2019年广安区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开展东西部扶贫协作引进的重点对口扶贫合作项目。它位于广安市大龙镇光明村,总占地面积约50余亩,投资2000万元,既是一处美景,也是架构在中国东部和西部的血脉桥梁。

当粉墙黛瓦和青石板路出现在巴山蜀水的天府之国时,一个绿色生态的传统村落呼之欲出。人们之间相互约定:不移山、少砍伐、不填塘、不倒房。于是河滩荒地变草坪,绿林中镶嵌着星空泡泡屋,大家一起数星星。

更难能可贵的是,当“浔栖江南”生态司法修复基地于此正式建成并投入使用后,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泥猪儿、鱼鳅猫、猪獾、鼬獾等乡村朋友,再也不用担心有人猎杀它们,动物、花草、村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写意成一幅宁静而安详的山水画。

乡村振兴示范区:硕果累累满枝头

才出“江南”,又至龙安乡果园。一株上百年的龙安柚,似乎心有灵犀,早已经披上绿色的盛装出场,以满枝头的累累硕果示人,赢得众人钦敬和赞许的目光。园区群众自建的沼气池或化龚池,及时处理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等,让果园更加绿色和生态。

上世纪90年代,龙安柚曾连续4次获全国柚类专项评比金杯奖,1995年获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金奖,2003年龙安柚通过了四川省农作物新品种审定,2008年获准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9年荣获中国西部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深受群众喜爱展品奖。

从一棵到一片,从一户到一村,乡村振兴让它尽情地开枝散叶,一棵树真正带动了一个产业的发展。

龙安柚,一个“安”字,装满了中国人最朴实的愿望和理想,就像家给人带来的祥和与安宁。自古以来,中华大地,有家,就有院子,有了院子便有了繁衍和生息,从此薪火不灭。

张家院子就是其中一座。但这不是一座普通的院子,它位于武胜卢山村白坪—飞龙乡村振兴示范区内,始建于清朝康熙末年,现有农户108户,其中张姓 82户,张家院子由此得名。

卢山村系中国竹丝画帘发源地,2013年荣获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提名奖,2014年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走进这里,最让人震撼的是竹丝画帘文化特色和大田景观,以及那些改建的农民新村,配套滨水广场、篮球场、污水处理等公共设施。村内不仅修建了垃圾处理站,还对农户厕所应改尽改,对垃圾进行分类管理,垃圾日产日清不落地,在全县率先实现了垃圾处理全覆盖。

谁能想到,中国乡村一个小小的院子,中国文联中国电影家协会曾经进村进行慰问演出,举办过中国新丝路模特大赛总决赛、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演出等大型活动。2019年3月,卢山村还召开了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现场会,书写了新时代农民的传奇故事。

农民永远是这片土地的主人。正是丰收在望的时候,秋阳下,站在高处俯瞰,一个一个果子闪着动人的光泽,躲在树杈后微笑,这便是武胜县的晚熟柑桔基地。

果子们是幸福的,就像生活在这里的人。沿口镇五一村和鸣钟镇龙鳌村的果林建设面积近5000亩,总投资3000万元,预计投产后年产优质水果10000余吨,总产值达3000余万元,可解决当地村民200人左右长期就近就业,带动附近农户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更关键的是,基地秉承“产村相融、三产互动”理念,推广畜—沼—果生态种养模式,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占主要农产品种植面积的62.8%。

粮满仓,果满园,这就是千百年来农民们追求的理想生活啊!果园之外,千里嘉陵,肥沃的土壤滋养出武胜的蚕桑产业。早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这里的蚕桑文化便盛极一时。几经浮沉,近70年的摸索发展后,这里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经“桑”之路。

蚕桑于武胜而言不仅是产业,更成为乡土文化的重要名片。种桑、养蚕、收茧、缫丝、织绸、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生态制度、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生活、生态文化六大领域,在推进污染治理、改善人居环境、发展绿色经济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2019年,武胜县被授予“中国蚕桑之乡”称号;2020年,蚕桑园区被确定为省四星级现代农业园区。

大地之上,果林、桑园、院子……晕染出中国最美的乡村图画。

红色文化园:红岩精神代代传

《红岩》是一本书,但它却是播种在人们心灵深处的星星之火,无时不刻在燃烧着沸腾的血,它也是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精神之歌。

武胜红色文化园位于武胜县飞龙镇白坪村,占地面积约100亩,总投资近5000万元,包括“一场”(即红岩广场)、 “一区”(即思想建设工作展示区)、“一馆”(即初心馆)、“一故居”(即杨益言故居)。

走进这里,就仿佛看见了歌乐山、渣滓洞和白公馆,就仿佛走过每一步山上的台阶、走过每一扇监狱的大门,触摸到《红岩》的灵魂。一个乡村的温度,一个民族的精神内核,于此完美体现!

第二章 嘉陵江畔:天光水色映武胜

涓涓泉水源出巍巍秦岭,它一路南下,沿途纳溪成流,汇聚成川,终孕育出母亲河长江最大的支流。嘉陵江全长1100多公里,在武胜境内竟然就有100多公里。千里嘉陵,肥沃的土壤滋养出武胜厚重的蚕桑文化、红色文化、生态嘉陵江文化等。

穿过晚熟的柑橘林,走过张家院子和红岩纪念馆后,作家们又扑进了山水的怀抱,与这里的江湖亲近,去赴一场关于水文化的盛大演出;登上宝箴寨,去聆听山水合奏的天籁之音。

城:因湖而兴

嘉陵江流经武胜,被龙舟千年竞渡的呐喊声撼动心魂,于是境内积淀而成美丽的龙女、太极二湖,山环水绕后,才笔走龙蛇般在滩涂与山川中游弋,最后终在朝天门投入长江的怀抱。

千里嘉陵,山水武胜,尽享天时与地利之和。太极湖,单是名字便让人牵肠挂肚。清晨,薄雾袅袅从江面升起,一行人前往国家水利风景区太极湖,想去寻踪心灵深处需要的慢和从容。

嘉陵江也曾沧海桑田,河道经多次切割变迁,构成西关、礼安、黄石、华封、中心五大河曲后,千回百转,终成“九曲回肠”之貌。1995年,人们在此修建东西关电站,拦河筑坝,蓄水成湖,太极湖由此而成。

远眺神奇的东西关,两个大河湾连环紧扣,背靠背,一湾流长22公里,为阳鱼;二湾流长18公里,为阴鱼。其状若太极图,故得其名。传说水路繁忙时,靠江而居的嘉陵江船夫早餐后在东关或西关起航上下20公里左右,晚上又回到弯曲的岸边,下船回家吃晚餐。

船过湖泊,凤凰抱蛋、岩墓群、猴子石、西关寨、桃竹寺、汉王墓、书岩、龙泉洞、仙人洞、汉初县城遗址、唐窑遗址、狮子山、东关寨、石锤打石鼓等景观景点尽收眼底,与“沙燕闹春”“十里松林”“太极秀色”等自然风光融为一体,忽然领悟:武胜城里的人节奏不紧不慢,宁静而从容,就像古老太极湖蕴含的哲学境界。

在龙女湖规划馆的声、光、色、电中,能真切感受到什么叫“匠心”和“慧心”:围绕“中国西部著名的江湾湖畔休闲旅游城市”发展定位, 依托沿江山水资源,串联生态景观,打造嘉陵画廊,致力建设休闲之城、公园之城、生态之城。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逐水而居,城因水而兴。所以,城市按照生态、形态、业态、文态“四态合一、有机融合”的理念,注重城市生态保护和个性化设计,坚持依山而建、沿江发展,保护好天际线、水岸线、山脊线、绿色线,高品质推进龙女湖片区、仁和片区等城市新区建设,形成尊重自然、依托生态、注重品质的发展模式。

城市因水而兴,以嘉陵江县城段为主体,按照“一个节点一个景观”的要求,建成印山公园、黄林溪山体公园、中滩湿地公园等主题小公园7个,建成龙女湖水秀演艺广场、人民广场、滨江廊道、沿口古镇等生态休闲地,建成生态水道、慢行步道、观光车道20公里,打造出城美、山秀、水清的休闲胜地。

放眼望去,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横跨两岸,城市因此四通八达。而那些曾经盛极一时的古老码头和渡口,作为当年丝绸之路水道上的重要节点,都渐渐沉寂了下来,被历史的风沙遮挡,成了被追忆的珍贵文化。

江河之间,城市因水而兴,文化也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基于此,武胜水秀演艺广场应运而生。水秀演艺广场位于龙女湖滨江廊道中段,占地面积约36亩,总投资约4000万元。水秀演艺广场运用帆船和龙舟元素,融入地域独特的水文化和传统龙舟文化,以灯光秀、水幕秀为特色,打造出集文艺演出、水上运动、赛事举办(龙舟赛、赛艇赛、皮划艇赛)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滨江观礼广场。

国脉盛则文运兴,文运兴则民昌盛,民昌盛则心安宁。拥有山水之胜的武胜,胜在这生逢盛世的好际遇。

山:因寨而荣

山是一座寨,寨是一座山,远远望去,川东北武胜县方家沟村的宝箴寨嵌入了脑海。那高大威严的寨楼,还有那陡峭险峻的城墙和瞭望四方的哨口,只一眼便嵌入脑海,再也忘不了。

从防御设施来说,古寨有地道、暗门、碉楼、炮孔、高墙……从生活条件来看,有粮仓、厨房、戏台、水井……

小心翼翼推开寨门,一旦置身其中,又恍若隔空离世:那清澈的水井、远去的戏楼、雕花的窗棂、紧锁的四合院……到哪里还能去找这么好的一处社会历史遗迹,去还原一段人间本来就有的烟火生活?

根据资料介绍:宝箴塞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和中国传统村落的方家沟村相得益彰,距县城仅25公里,约20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捷。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秋,矗立于蜀中万顷良田之上,掩映在千重绿荫之中,伟然、巍然,透露着当年段氏豪门的豪气、霸气。东西两塞布局全依山势而定,要塞占地1.5万平方米,含8个天井、108道门,塞基地势险要,塞墙固若金汤,塞内起居、 娱乐、仓储、消防、制造一应俱全,宛若一个城堡。

古寨里有真实的人生活过,今天各种各样的电视剧或者电影也在此选址拍摄,各种人物和命运抗争,最后都殊途同归,化为大自然的一抔土,成为历史的印迹。时光老去,年华依旧,今天的宝箴寨,珍藏着岁月的记忆,守望着这里的村落,还有乡情!

第三章 重庆合川:三江最美江岸线“还江于民”

连日晴天,大地生辉。11月2日,参加第二届“双城绿动话发展 川渝作家环保行”的作家们告别四川武胜,顺江而下至重庆合川。在渠江、涪江和嘉陵江交汇的地方,或漫步鲜花盛开的江岸,或在钓鱼城墙上看江上涌动的碧波,怀古幽思之情顿时如天上的白云般,荡漾在水中央。

滨江湿地护江城

人至合川,一眼看到的就是江,清澈碧绿,像一湾温润的玉石,铺陈在城市的心上。

合川人最不缺的就是水,嘉陵江、渠江、涪江于此汇合,境内水网密布丰沛,共有河流251条,水域面积达96平方公里,河流总流程1793公里,年过境地表水流量约711亿立方米,人均拥有水量是全国的19倍。

合川人最自豪的就是有很多的滨江公园。东津沱滨江公园、赵家渡水生态公园、花滩滨江市政公园、涪江滨江公园等20 多个亲水休闲公园,把城市变成了一座地地道道的拥江水城。

作家们最先参观的是赵家渡水生态公园。它坐落于合川城区涪江右岸,起于铜溪镇沙湾河出口,止于涪江三桥,全长2.3公里,占地面积320.7亩,总投资3.34亿元。

金阳暖暖地照在身上,不是春光胜似春光。褐红色的巨石上,标识醒目而赤诚,与它脚下的红艳花朵一起,热烈地欢迎着踏进这片土地的每一个人。公园里有人跳舞,配以很好听的音乐《画你》。是的,这片湿地真的是用心画出来的,湿地这边,花圃竞艳;湿地对岸,城市林立。它们两两相望,中间江水清澈纯净,白云飘落进梦里。

为了还江于民,赵家渡水生态公园以人水和谐、生态治理的科学发展观创新理念、优化设计、改良工艺,采用“石笼护脚+石笼护脚”、自然护坡等堤型,着重将小安溪流域打造成为水生态城市示范河段,使植物覆盖整个护坡,极大地还原了湿地生态环境,促进自然、 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同时,又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一条生态、亲水的休闲健身步道。

另外,赵家渡水生态公园还将河道治理与水生态保护有机结合,将防洪排涝、生态修复、城市景观、休闲游览等多功能集于一体,是全国首例生态防洪护岸工程,荣获中国水利优质工程“大禹奖”。

如果把大江大河比喻为“主动脉”,那么农村的条条河流就好比是它们的“毛细血管”。为解决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对三江水质的影响,合川严格落实河长制,从源头加强水污染治理,在全市率先启动了农村25户以上重点聚集区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才有了这随处可见的美景。

大禹石像下,是花海、草滩、栈桥……天空中,是飞鸟、白云……世间万物皆生命,它们正与合川的人和谐相处,同融共生。

站在东津沱滨江公园的观景平台瞭望,“三江六岸”是合川重要的生态廊道。合川摒弃过去“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的粗线条发展,推动嘉陵江、渠江、涪江流域生态廊道共建共治。把生态保护、经济发展、防汛抗洪、生活休闲等功能布局和山、水、路、岸、产、城等空间关系,打造成生活岸线、生态岸线、景观岸线“三类最美岸线”。

随着“三江六岸”治理成效的不断显现,水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每年冬季,大量红嘴鸥为了躲避北方的严寒,都会成群结队迁徙到合川,把这里作为过冬的温暖家园。

钓鱼古城聚人心

走进合川,走过历史的繁华和烟云,走进钓鱼古城。其遗址位于重庆市合川区东城半岛的东北部,控扼三江,自古为“巴蜀要冲”。

从公元1243年到1279年,南宋合州军民在守将王坚、张珏的率领下,据此钓鱼城天险,运用“以攻为守,主动出击”“耕战结合,坚持抗战”的战略战术,历经大小战斗两百余次,抵御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蒙、元精锐之师,实现了“控制交通大动脉——嘉陵江”“屏蔽蒙、元大军出川通道”的战略目标,创造了守城抗战36年这一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奇迹。1259年,蒙哥汗(元宪宗)在御驾亲征钓鱼城之战中战死。由此,钓鱼城以改写世界中古历史的英雄之城驰名中外。

踩过一字城墙黎青色的石板,把玩着古代战场的简单兵器投石机,把头搁置于墙垛口间,俯瞰着面前的三江交融口(嘉陵江、涪江和渠江),以及城门口下水军码头遗址,侧耳聆听历史的足音,是不是想要捕捉江中沉淀的故事,打捞远去的逝水流年。

古城的跑马道上,马鬃飞影声声蹄,一头在这里,一头在关外;掘石场里,汉子们甩开膀子,大块大块的石头,被山般堆置在投石机旁。世代生活于此的人们,用累积的智慧,以最简单的武装方式,来维护自己生存的权利。谁能料,一个简陋的投石机,一块普通的石头,竟然致命地击中了蒙哥汗,让他魂断三江。

抚摸着钓鱼山“独钓中原”几个大字。举目远眺,视野里满目葱郁,良田沃野,森林参天。足下峭壁林立,远处碧波浩荡。走过8公里长的古城墙,走过4700名守将浴血奋战的地方,你说究竟是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支撑起江山底线的,你说到底是威武不屈的人心,还是固若金汤的城垣?

一场胜战让合川蜚声中外,三江交融的独特地理优势,也让它成为中国大西南内陆的一颗明珠。历史远去,不见硝烟和烽火,唯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珍贵的文化财富和“山、 水、城合一”的自然美景,才是永恒的!

第四章 重庆潼南:江舟花堤悠悠走

11月3日,第二届“双城绿动话发展 川渝作家环保行”活动完美收官。奔腾的江河至此放慢脚步,在重庆西北部与四川交界的潼南区缓缓流淌。有着“西部菜都”别称的潼南,续写着巴渝大地的新华章。

慧心织绿洲

古桥这边,江堤之上,进入潼南大佛寺湿地公园,天上飘着些微云,阳光不再炽热,人的心绪平静了许多。就像那一江清清的水,从从容容地从石板桥下流淌而过,去往更远的远方。地上石板路的青苔,和崖壁褐红的巨石映衬,更显这片土地的沧桑和古老,一如佛的眼睛,看过世事浮沉,却依然那么明亮有神。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出则繁华,入则清幽。这应该就是大佛寺湿地公园慧心独具的一面。它仿佛与世隔绝,却又处处召唤着人们。湿地公园依涪江而建,位于潼南老城区和大佛坝片区交汇处,南侧紧邻大佛寺景区,环境、绿化用地面积约170268平方米,景观水体8330平方米。

“江舟花堤悠悠走,三千须弥漫漫寻”。行走在湿地公园,在大佛明亮的眼睛注视下,内心不染一丝杂尘,就像面前的江水一样清澈、山花一样素洁、小草一样青绿,仿佛行走在自己的内心。

眼前的江河是经历过潮涨潮落的,就像岁月的更迭、时空的变换。大佛寺湿地公园其原场地为涪江河道滩涂,如何把潼南的航运文化表现出来,如何体现大佛寺湿地公园的本土文化特性,让城市滨河湿地景观公园别具一格,这需要蕙心兰质的发现和体验设计。

大佛寺湿地修复方案颇具慧心:尊重传统的本土文化,在做好生态保护和江岸线修复的基础上,围绕打造休闲旅游的花园城市、现代宜居的滨江城市和绿色养生的田园城市为总体目标,因地制宜建设成绿地公园。

清水出芙蕖。大佛寺湿地公园在一个99公顷的人工湿地上,用一种类似荷花叶脉的肌理,控制全局,水泡湿地重复出现,配置各种乡土植被而形成旷野本底,这是高密度城市中难得的滨河滩涂绿洲。

大佛寺湿地公园建成后,不仅为周边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还改善了城区绿化面积少、布局不均衡的问题,美化了城市西入口,提升了城市形象,达到了“一举三得”的效果。

湿地就是城市的肾,护佑着人们安居乐业;湿地也是江河的眼睛,让它们的内心时时刻刻都保持着洁净和明亮。行走江堤,暖风吹得游人醉,能不醉吗?涪江潼南城区段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曾获评2021重庆市美丽河湖。

匠心治河道

江河放慢脚步,原野上的小溪流就增多了,人间也增添了很多的烟火色,一个一个的古镇和村落就是小溪流栖息的地方。

漫步在潼南区的双江古镇上,踩着很有年代感的青石板,想象着不知道有多少人从这上面走过,又有多少人喝过这小溪流的水?

浮溪河、猴溪河是古镇的血管,滋养着这一方的人和土。但反过来,这一方的人和土却又都曾经生过病,比如急功近利……让大地、花草都失去了它本来的模样,河道综合整治迫在眉睫。

好在古镇人做什么都讲究匠心。为解决双江河道污水渗漏、河道岸坡积淤、边坡滑坡阻塞河道的情况,潼南双江古镇景区浮溪河、猴溪河综合整治工程提上日程。通过物理、生物及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在提高河水系自净能力、改善河道水体水质、加强岸坡稳定的同时,还美化了双江城镇环境,为居民打造了景美水绿的生态环境,重新构建了健康完善的水体生态系统,让双江古镇的生命力得以延续。

河道不会辜负每一份匠心。民居之外,田野之中,再细细观看,河岸坡上碧草茵茵,护水护田,稳定美观;曾经污浊的溪水华丽转身,河道内水生动植物品种多样;河道整治效果显著,实现了“水净、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于是,小溪流哗啦啦地唱着歌儿,去向了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安心侍菜园

行走乡村,山川河流依然,但发现乡村早已不是当年的乡村,现代农业的观点似乎深入人心。乡村振兴势在必然,中华的乡村大地上,一些传统的东西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革,比如接下来看见的农民蔬菜大棚,就着实让作家们开了眼界。

老百姓的一日三餐,最缺不了的就是新鲜蔬菜。罐坝蔬菜基地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距离潼南城区大约10公里,是一个涪江环绕的冲积平原,同时也是中国西部菜都——潼南著名的蔬菜基地。在这里,蔬菜可以长在地里,也可以长在空中,或者调皮地挂在墙上;冬天的蔬菜可以在夏天出生,夏天的蔬菜也可以在秋天问世;农民不需要扛着锄头进田野,他们要做的,就是安心地守在电脑边,专心地和外界的人做着买卖。

罐坝蔬菜基地拥有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万余平方米的玻璃建成的蔬菜博览园,配备可移动天窗、升降温系统和遮阳系统,由电子系统控制室内温度、湿度和光照;并运用土培、水培、雾培、袋培、立式栽培等诸多与高科技牵手的栽培方式,孕育出各种奇蔬异果。

罐坝村是潼南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核心区,村里有工厂化育苗中心、标准化蔬菜基地、环保养猪基地、标准化钓鱼竞技比赛场等,也有具备休闲度假、观光采摘、文明传承、教育培训等功能的泰安农庄。

据悉,潼南有2512个高标准万亩级蔬菜基地,罐坝蔬菜基地只是其中之一,这对于今天的农民而言,安居,则心安。

结束语

11月3日,在重庆市潼南区,为期5天的第二届“双城绿动话发展 川渝作家环保行”活动完美收官。

回顾行程,充实艰辛;回顾点位,丰富典型。这里有青绿山水画面般的展示,如四川广安的“浔栖江南”东西部协作示范工程项目和生态司法修复基地,武胜县太极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龙女湖规划馆,重庆市合川区的赵家渡水生态公园和东津沱滨江公园,重庆市潼南区的大佛寺湿地公园等。从“浔栖江南”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西部和东部不再遥远,东西部扶贫协作的民族精神和风貌,让江河和大海的风骨合二为一;在太极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和大佛寺湿地公园中,尊重传统,因势利导,其中所蕴含的佛教和道教文化,让古今相连,民族相依,天人合一;而赵家渡水生态公园和东津沱滨江公园,则体现了人们化腐朽为神奇的创新精神,中国大禹的治水精神,也在中华大地上代代传承,史诗般雄伟壮丽。

这里还有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示范园的呈现,如四川广安的龙安乡母本园,武胜县的蚕桑现代农业园区、张家院子、五一村晚熟柑桔基地,重庆市潼南区的太安镇罐坝蔬菜基地等,有机、绿色及无公害等理念深入人心。其中的科技融入农业,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规模小、人力不足、耕地资源有限等劣势,规模化、产业化等现代农业欣欣向荣,书写了新时代农民的传奇故事。可以预想,中华大地上,一幅幅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必将徐徐展开。

除此以外,此次点位还增添了让人赏心悦目的人文风景和生态环保相结合的著名景观景点,如四川武胜的红色文化园和宝箴寨、重庆市合川区的钓鱼城遗址公园等。其中,四川武胜红色文化园的红岩精神,以及宝箴寨的建城格局和历史遗迹,还有重庆合川钓鱼城所体现出的军民众志成城的坚强意志,都是人们书写的一部部伟大的典籍,值得品读和鉴赏。

自古以来,巴山蜀水,川渝一家亲。这当中点位与点位之间反映出来的美,不是孤立呈现出来的美。比如根据国家监测方案,自2016年开始,广安市与重庆市合川区、长寿区共同开展每月1次的上下游水质联合监测工作;2022年9月开始,重庆市、合川区和广安市、武胜县4个监测站开始对川渝共考河流南溪河进行为期1年的联合监测。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工作方面,潼南区还与遂宁市联合印发《遂潼生态环境保护一体化发展2022年度工作方案》,将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遂潼川渝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发展规划等深度融合,并开展多次联合巡河、监测、执法等工作。

天地之间,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沿着江河行进,风景如诗如画,但最后归结一点:那就是离不开环保人打响的守护家园保卫战,比如四川广安的污水处理厂、重庆合川的临渡村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重庆潼南的双江古镇浮溪河和猴溪河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就形象直观地显示了出来。

回望这几天的蓝天和白云、青草和泉流……在一个个美丽的景象背后,是勤劳执着的环保人在负重前行!

第二届“双城绿动话发展 川渝作家环保行”落下帷幕,既是对此次活动的完美诠释,更是对启动仪式呈递的一份满意答卷:眼底是青绿,心中是爱恋!

 

作者简介:

邹安音,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作品见《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文艺报》《散文选刊》《散文百家》《青年作家》《草原》《青海湖》《四川文学》《牡丹》《西藏文学》等,曾获得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第六届中华宝石文学奖提名奖等。作品入选中国作协2019年定点生活项目。出版散文集《心上青居》《菩提花开》《嘉陵江从镜头前流过》。

(责编:彭茜、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