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四川频道

辽博最大规模特展登场

珍品文物阐释“和合中国”

本报记者 刘洪超
2022年10月25日09:0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小字号

  中国“和合”文化源远流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和性格特征,反映了独特的中国智慧。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维系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坚韧纽带。

  10月8日,辽宁省博物馆建馆以来规模最大的特展——“和合中国”展览启幕。400余件珍品文物齐聚一堂,共同阐释中国传统“和合”文化中所蕴含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在“和合”文化传承与涵养中增强文化自信。

  规模空前  荟萃精品文物

  “‘和合’一词首次出现在春秋时期的《国语·郑语》中,‘契能和合五教,以保于百姓者也’,其中‘五教’是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意思是将五种不同的人伦之教加以融合,实施于社会,使百姓安定和谐地生活。”辽宁省博物馆副馆长刘宁说,“‘和合’思想追求人与天地合德,即天人合一,具有深刻的哲学思辨。”

  “和合中国”展览由国家文物局与辽宁省委宣传部共同主办,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辽宁省文物局)、辽宁省公共文化服务中心、辽宁省博物馆承办,山西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甘肃省博物馆等22家单位协办。在为期3个月的展览中,共展出文物、古籍402件/组(436单件),其中一级文物88件/组。展品包括彩陶、青铜器、瓷器、丝绣、书法、绘画、古籍、碑刻拓片等多种类型,年代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

  此次展览中,五代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卷》、宋徽宗赵佶草书《千字文卷》、宋朱克柔缂丝牡丹图、辽三彩釉印花太极图执壶、元织锦《百鸟朝凤图卷》、明仇英《清明上河图卷》、明代传教士利玛窦绘世界地图《两仪玄览图》、清徐扬《姑苏繁华图卷》等辽博馆藏珍品均有呈现。此外,还汇聚了各地文博机构收藏的国宝级文物,如湖南博物院藏《唐摹兰亭序(黄绢本)》、吉林省博物院藏《文姬归汉图卷》、南京博物院藏《坤舆万国全图》、甘肃省博物馆藏东罗马鎏金银盘等。部分重点展品将分期展出。

  展览中还能看到一些前所未见的文物。辽博馆藏的东周嵌宝石金环饰、唐-宋回鹘文残片、辽竹节形琥珀饰、清镀金玛瑙镶嵌望远镜等均为首次展出。山东省阳信县出土的一套战国石磬,共计13面,被完整借展至辽博,首次以成套方式与观众见面。

  精心布展  凸显“和合”主题

  刘宁告诉记者,此次特展策划历时5个多月,分为“天人合一”“人心和善”“和而不同”“协和万邦”4部分,每部分包含2个单元,力求全面呈现“和合”文化。每单元开头均以经典文献中的名句作为提纲。

  “天人合一”部分的第一单元,引用了《易经》中的名句:“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刘宁介绍:“为了与这一提纲呼应,我们选择了一组展示自然之纹、鸟兽之形的展品。比如山西博物院的‘网红’文物青铜鸮卣,来自河南省三门峡虢国墓地博物馆的西周玉饰件,有大象、老虎、小鹿、兔子、鹦鹉、燕子等不同形象,还有辽博馆藏的从史前到商周的各种动物形玉器。这些惟妙惟肖的文物,展示了古人的智慧与想象力,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山水画表达了古代文人纵情山水、亲近自然的情怀。五代画家董源擅画山水,开创了“平淡天真”的江南山水画风格,是“南宗”山水画的代表画家。《夏景山口待渡图卷》是董源传世绘画中极为精妙的一幅作品。江水蜿蜒于群山之间,草木丰茂,点染皴擦中尽显江南山水秀润之境。画卷引首还有明代书画家董其昌书题。

  太极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反映太极思想的太极图,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图案。辽代三彩釉印花太极图执壶造型巧妙、制作精细、装饰富丽,是辽代陶瓷中的佳作。壶为扁圆形,圆口,曲柄,管状短流,圈足。胎质灰白闪红,挂白粉。通体施黄、绿、白三色釉,水波纹地,上浮有如意流云带。柄外施绶带纹,流基部作牛首张口状。壶身两面印相同的凸起花纹,中心一朵莲花内饰有太极图式花纹,勾画出“始于天然、载于天道”的审美意境。

  在元代织锦《百鸟朝凤图卷》前,众多参观者流连忘返。这件织锦是用多色丝线、金线和孔雀羽线织造而成,配色华丽,织造技术高超,是元代织锦的代表作。图像以凤鸟为主体,其他鸟类、花卉呈散点式分布,花鸟造型生动美丽。百鸟朝凤源于中国古代传说故事,凤鸟本是一只普通的鸟,用自己采摘积攒的果实拯救了濒临饿死的其他鸟类。这些鸟为报恩,各献出一根最美的羽毛给凤鸟,于是凤鸟成为最漂亮的鸟中之首。这个故事体现了和谐共生、团结互助的理念。

  《文姬归汉图卷》为金代张瑀所作,描绘了东汉末年蔡文姬从匈奴驻地返回中原途中的情景。画卷前端一汉人骑老马引路,肩扛圆月旗,躬背缩首,迎风沙而行,侧后方有一马驹紧紧相随。稍后数步便是画卷中心人物蔡文姬,头戴貂冠,身着华丽胡装,脚蹬皮靴,骑在马上,手扶鞍桥,双目凝视前方。文姬身后有多名侍从和马夫,形态、动作各不相同。此图表现了丝绸之路上发生的历史故事,反映了中原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交流交往。

  在“协和万邦”部分,东罗马鎏金银盘、北周鎏金人物故事纹银壶、唐代长沙窑青釉贴花舞蹈人物瓷壶等精美文物,诉说着中华文明与域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故事。东罗马鎏金银盘为甘肃省靖远县北滩出土,银盘表面曾有鎏金,现已大部分脱落。盘内满饰浮雕花纹。纹饰分为3个区域:外圈饰16组相互勾连的葡萄卷草纹,其间栖有小鸟等动物;中间一圈浮雕呈环带状,内列12个人头像,每个头像左侧各有一只动物;盘中央为微微凸起的圆域,图案为一倚坐于猛兽背部的青年男性,猛兽圆足内底有点状铭文一行。学者认为,盘心图案中的男子是古希腊神话中的葡萄酒之神狄奥尼素斯,盘上所刻文字为大夏文。此银盘是中国境内发现的重要罗马文物,其制作年代大约相当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东罗马帝国前期与中国保持友好往来,据《魏书》记载,东罗马帝国曾3次派使团访问北魏。这只银盘也许是东罗马使者遗留在黄河古渡的贡品,也可能是西方商人带来贸易的物品。

  手段多样  增强互动体验

  此次展览运用多媒体和数字化技术,生动展示文物的丰富内涵,带给观众良好的互动体验。

  一只骆驼昂首嘶鸣,双峰间驮着沉重的皮囊。骑骆驼的人深目高鼻,头戴圆毡帽,手中拿着饼,一边赶路一边吃着。在胡人吃饼骑驼俑展柜旁,有一台电子触屏设备,可以查看这件文物的细节、出土过程以及历史背景。“陶俑身上的这种饼,原来叫‘馕’,传入中国后一度被称为‘胡饼’,很受中原百姓的欢迎。”一名参观者看着互动屏上的信息,给身旁的孩子介绍。

  宋徽宗草书《千字文卷》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欣赏。这幅11.7米的长卷全部展开,气势磅礴。展柜上方的电子屏展示了这幅作品的放大图像,让观众能够看清每个字的创作细节。

  与《千字文》一样全部展开的还有长达12米的《姑苏繁华图卷》。这幅画作为清乾隆年间宫廷画家徐扬绘制。图卷上方也有一块电子屏,以动画形式展示了图中的重点场景。游船在河上来回穿梭,街巷间人头攒动,生动再现了清代苏州“商贾辐辏,百货骈阗”的繁华。

  “元四家”之一王蒙的《太白山图卷》描绘了浙江鄞县太白山及周边景致。全卷用笔繁密,以朱砂、花青点染,技法高超,别具一格。在一个AR体验空间里,观众可以体验画中太白山的四季轮回,变幻的美景配以悠扬的传统乐曲,让人感悟“天人合一”之美。

  (本文图片均由辽宁省博物馆提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10月25日   第 07 版)

(责编:袁菡苓、高红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